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特寫:風吹稻香憶袁老——袁隆平逝世一週年的墓前追思

民眾排隊獻稻穗。楊華峰攝

中新網長沙5月22日電 題:風吹稻香憶袁老——-袁隆平逝世一週年的墓前追思

記者唐小晴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一週年,人們冒雨來到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的袁隆平院士紀念墓園追思、悼念。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生致力研究、應用與推廣雜交水稻技術,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2021年5月22日,這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初夏五月,通往墓園的道路兩旁綠油油的禾苗長勢喜人,空氣中瀰漫著禾苗的清香。從各地趕來的人們手持菊花、金黃稻穗來“看望”袁老。人群中有孩童、學生,還有拄著柺杖的老者。

民眾戴著孩子前來追思袁隆平。楊華峰 攝

追思袁老的人們,帶來了草帽、蘋果、香蕉、大米、排球,擺放在墓前。寫滿祝福的鮮花與稻穗,堆放了一層又一層。墓蓋周圍的幾把帶鮮葉應季水果枇杷、茶、白酒、祭文、冥衣、冥包、香燭,以及三牲祭品(雞蛋、肉、魚),是袁家侄兒袁景輝放置的。

“伯伯叫我‘小袁,我就叫他‘老袁’,我帶了他喜歡喝的養胃紅茶。”受袁隆平鼓勵,袁景輝自建了長沙縣金井紅色文化展覽館。“目前正打造袁隆平事蹟館展廳,向世人講述袁老生前故事。”

袁老生前十分關心非洲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推廣事宜和進展情況。已在馬達加斯加實現雜交水稻規模化制種成功的袁氏種業,安排執行總經理劉國湘攜員工來墓園彙報成果。

市民把稻穗放在墓前。楊華峰 攝

“今年我們在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雜交水稻的種植取得好成績,四月份現場測產達10。5噸每公頃,年前發過去的100噸雜交水稻種子現在全部種植下去,反饋田間表現很好。明年我們的目標是連片10公頃產量達到11噸每公頃。”劉國湘一行還給袁老帶來了袁氏種業今年在湖南最新審定的新品種“中兩優19”。

雖然下著雨,前來追憶袁老的民眾來了一撥又一撥。今年27歲的吳松澤換乘高鐵、飛機來了,他在墓前獻花、三鞠躬。去年的這一天,吳松澤也到長沙送別了袁老。“袁老是個敢於說真話的人,他為農民爭取利益,希望更多年輕人能把他當成偶像。”吳松澤說。

長沙縣的何小軍夫婦帶著三個孩子來獻花。“希望孩子學習袁院士堅持不懈、有責任感的精神,樹立正確人生觀。”何小軍說。“袁爺爺慈祥,喜歡研究雜交水稻。感謝袁爺爺讓我們吃飽肚子,不捱餓。”何小軍12歲的兒子何九昌說。

民眾帶來草帽放在袁隆平墓前。楊華峰 攝

袁隆平的學生們也來了。1998年師從袁隆平攻讀博士學位的劉建豐是其中之一。他清楚記得袁老師為自己博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一詞一句修改的情景。“袁老師就是一位執著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他沒有完成的夢想,我們正在繼續接力,向超級雜交水稻畝產1200公斤衝刺。”劉建豐哽咽地說。

一年過去了,先生雖逝,“種子精神”長存。他播撒下的每一粒種子在海內外努力地生長、結穗、增產,人們對袁老的思念也有增無減。中午時分,雨未停止,前來獻花的民眾仍絡繹不絕。

“袁老,您一生守望稻田,把稻香送給全世界。每年的風吹稻香,我們都會想起您!”重慶的張麗委託外賣小哥送來鮮花和卡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