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青島完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 人才引進總量居全省第一位

人才是城市的未來和活力之源。城市發展,人才為要。肩負著建設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國之重任,正在深入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全面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創業城市的青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近年來,青島秉持“來了就是青島人”的理念,著力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環境。今年前8個月,全市共引進集聚各類人才14。62萬人,同比增長18。96%,引才總量居全省第一位。“引進來”不是目的,要讓每一個來青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真正“用得好、留得住”才是關鍵。為此,青島不斷構建以用為主的人才環境,透過完善科學的人才評價和分配機制,不斷激發人才活力,讓“青春之島”真正成為人才夢想成真之地。

堅持以用為本,讓人才在幹事創業中實現人生價值

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對人才最大的尊重,就是持續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近幾年,青島在重視人才引進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存量人才的開發利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人才開發處工作人員介紹說,圍繞全市重點發展的13條產業鏈,青島著力打通產才融合壁壘,拓展人才使用新空間。“我們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千名專家進重點企業、進企業研發機構、進見習實習基地的‘三進’行動,為高層次人才與企業、產業發展搭建合作橋樑,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據悉,行動開展以來,已對接梳理專家教授科研成果、企業生產研發及人才需求等專案清單348項,推動18個專案開展正式合作,17個專案達成合作意向。

此外,青島不斷突破“單位人才”束縛,著力構建人才共享新機制。“青島近年來不斷完善柔性引才政策,支援各類市場主體採取規劃諮詢、專案合作、成果轉化、聯合研發、技術引進、人才培養等多種方式,面向全球招募各類英才到青揭榜掛帥。”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島還會將市科技計劃、科技獎勵以柔性方式向來我市創新創業的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開放,對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直接納入我市高層次人才服務範圍,享受綠色通道服務。“不僅如此,青島也支援企業建設‘人才飛地’,就地集聚人才開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該負責人表示,據不完全統計,青島僅專家工作站每年就實現柔性引進人才200餘人次。

堅持用培結合,讓人才在使用中加快發展成長

為人才服務,對人才負責,一定要對人才的職業發展負責。為此,青島市大力實施“未來之星”工程,充分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準確掌握其需求所在,將培養開發貫徹人才成長髮展全過程,真正站在人才角度對人才負責。

對於青年人才,青島積極實施萬名大學生見習實習計劃,開展“青才實訓營”,讓青年人才在實習見習活動中充分了解青島、增加實踐經驗。目前,全市累計認定青年見習基地835家,提供見習崗位54260個,組織大學生見習實習15374人。

針對有望帶領企業成長為“獨角獸”“瞪羚”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和核心技術人才,青島採取以績推才、以賽選才、自主薦才等方式,將其納入新銳人才託舉培養計劃,給予企業10萬元至50萬元培養經費。

而瞄準對重點產業發展具有戰略引領作用的世界級水平科學家,青島實施“頂尖人才”集聚工程。對自主培養、全職引進的給予500萬元安家費,同時對柔性引進的連續三年按照上年度在青納稅薪酬的30%給予獎勵。據悉,自2019年以來,該政策累計認定獎勵頂尖人才12名,發放獎勵資金3230萬元,集聚院士63人,其中駐青院士33人、聘任院士30人。

堅持以評促用,讓人才在人才評價中獲得認可和尊重

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才能讓人才在青創新創業更有成就感、獲得感。近年來,青島放權搞活人才評價,堅持“誰用人誰評價”,在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目前已有5000餘人透過自主評價考核。同時,推進職稱評審許可權下放,將中小學教師、工程中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至區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試點、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直通車”試點。

同時,積極實施“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職稱制度,累計近1000人在基層衛生、中小學教師、農業等系列獲評高階職稱。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網際網路職稱評審,創新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為更多專技人才暢通職業發展通道。

不僅如此,青島還積極推行人才分類評價,針對科技、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技術技能、企業經營管理、農村、社會工作、金融、外語外事外貿等十個類別的人才,重新確定評價重點,弱化論文、獎項等評價內容,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綜合運用考試、評審、述職、答辯、業績展示、服務物件滿意度等手段,進一步建立健全以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為核心的人才評價體系,著力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同時,積極探索人才市場化評價,在上合示範區、青島自貿片區創新探索以賽選才、以績推才、以薪定才等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助力人才集聚發展。

堅持分配激勵,激發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人才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不會越用越少,只會越用越豐富。合理的分配機制會形成正向激勵,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反之,則會形成逆向激勵,抑制創新活力。為此,青島著力構建起科學完善的分配製度,讓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人才都能在創新創造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成就感。

其中,針對技能人才,青島出臺來《關於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見》,明確了“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貢獻大者多得”的分配原則,鼓勵企業設立針對技術工人的崗位津貼、技能津貼、帶徒補貼,建立津(補)貼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鼓勵企業加大對技能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力度,重點探索技能要素和創新成果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實施辦法。鼓勵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率先探索推行關鍵技術技能崗位持股制度,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資增幅應不低於本單位管理人員人均工資增幅。鼓勵企業對獲得市首席技師、市勞動模範及以上稱號的技能領軍人才,參照中高階管理人員落實經濟待遇。允許採取協議工資制、專案工資制、年薪制、股權制、期權制等方式,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經濟待遇。鼓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等激勵方式,促進長期穩定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

針對事業單位人才,青島分類實施定製化精準化激勵。其中,對於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下放高層次人才認定許可權,實施頂級人才績效工資總量單列核定、高階人才績效工資總量專項核定政策,採取人才團隊激勵、關鍵崗位激勵、實時獎勵激勵、持續扶持獎勵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模式。該政策實施一年來,已為5家事業單位額外核增高層次人才專項獎勵性績效工資3000餘萬元。此外,青島還在探索制定事業單位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政策,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製度,激勵廣大人才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來源:觀海新聞編輯: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