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專家在長城腳下挖出漢武帝遺詔,內容讓人驚歎:難怪漢朝如此強大

要說我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位明君,非漢武帝莫屬。他整合早前文景之治的衣缽,設立了察舉制,施行推恩令,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開創了西漢王朝最為鼎盛繁榮的時期。

不過,再賢明的皇帝,到了晚年總會有犯糊塗的時候。漢武帝亦是如此,晚年時窮兵黷武,對外盲目擴張受挫,不得不頒佈《輪臺詔》以示悔恨。

同時,由於迷信方術,漢武帝統治末年還爆發了“巫蠱之禍”,其親自下令處死了數十萬無辜官員和百姓。

也是由於晚年的殺戮太多,巫蠱之禍還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種種過錯悔恨讓漢武帝心灰意冷,最終在公元前87年,跟大臣霍光口頭交代完輔佐小兒子劉弗陵上位後,便鬱鬱而終。不管是《資治通鑑》還是後來的《史記》裡,都沒有記載過漢武帝在臨終前手寫了遺詔。

因此多年來,國內史學家一直認為漢武帝沒有留下任何遺詔。

直到1977年,有遊客在甘肅玉門關漢長城古蹟的烽火臺上發現了一些寫有文字的木片,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折。

木片被發現後,自然引起了當地文物部門的重視。專家趕到現場後,發現竟全是漢代的竹簡。

隨著對漢長城周邊考古挖掘的進行。最後共出土91片竹簡,其中79篇都有文字記載。

而最讓考古學家意外的是,除了竹簡外,現場還出土了一根6稜7面的木棒,總長37釐米,上面還刻了歪歪扭扭的古漢字,該棍子是紅柳木做的,考古學家稱其為觚。

最後在破譯觚上面的文字時,在場所有的考古人員都驚呆了。這

是一段212字的隸書,其中133字竟是漢武帝的臨終遺詔,這是史書上從未記載過的。

關於遺詔內容,由於太長就不再贅述。是漢武帝寫給接班人劉弗陵的,大概意思是

我得了重病,命不久矣。希望皇太子你當上皇帝之後,能善待百姓,賦稅有度,多盡賢能,尊師重教,守住祖訓和江山,用德才治理天下,千萬不要效仿秦二世胡亥禍亂天下,斷送了漢朝江山。

字字發自肺腑,聲情並茂,無不是對劉弗陵成為明君的殷切期望,讓人看了十分觸動。漢武帝在臨終前,第一時間想到的竟是江山社稷,百姓疾苦。

專家也不得不感嘆:難怪漢朝能如此強大。

不過問題來了,連史書上都未記載的漢武帝遺詔,怎麼會跑到長城的烽火臺裡呢?還是雕刻在一根木棍上,豈不是太簡陋了些?

這就和木棍上剩下的79個字有關了。這79個字是封書信,是一位在烽火臺上計程車兵寫給戰友的。雖然這封書信和上文裡的遺詔沒有任何關聯,但指明瞭木棍的來頭,

即一位邊疆戰士無聊時在木棍上練字,並將木棍寄給了同僚。而這封遺詔,極有可能是士兵在練字時抄寫的習作。

就是這樣一封邊疆戰士的練字習作,補全了關於漢武帝的一塊重要歷史拼圖,讓我們在2000年後看到他不為人知的一面。

雖然晚年犯下了諸多錯誤,依然心繫百姓社稷,有這樣一位皇帝,漢朝能成為我國第一個鼎盛封建王朝,實在是情理之中。

所以我們的文明能夠傳承5000年不中斷不是沒有原因的。

5000年的歷史中雖然出現了不少昏君,但這也給了我們警醒和教訓,讓要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能夠把這些東西一直傳承下去,是非常值得我們驕傲自豪的事情。

5000年的文明傳承至今不得不說是一個傳奇,而身處傳奇當中的我們,對於傳奇伊始以及傳奇是如何成為傳奇,又怎麼會無動於衷?

所以在此我建議大家多去學習一下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體驗一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樣性,多去讀一些這方面的書籍,比如這本《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就非常好。

1961年,61歲的王力先生,時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代文學》一課。為了避免晦澀難懂,在課本前寫了兩章通識(基礎知識),作為講義,沒想到因為通俗易懂、旁徵博引,被學生喜愛。

遂出成書,叫做《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此後60年,修訂4次,再版數十次,成為各大高校歷史、文學、語言學的入門教材。

翻開這本書的目錄,第一感受,全面。

274頁,不算薄,但也不算厚,可目錄羅列很多。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飲食、衣物14章,無所不包。

但看看書名,常識,是值得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這樣的知識並不多。14章,王力先生從14個不同的角度講述古代文化,

希望給讀者建立起一個全面、立體的古代中國。

雖然章節多、篇幅少,但在王力先生的筆下,以點及面,由一及萬,寥寥幾句便把事情講得無比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