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傳統村落無特色就不活力

最近“鄉愁”兩字又湧上人們的心頭,因為一事一人,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傳統村落的生存狀態。根據第三屆中國古村鎮大會的披露,近15年來中國傳統村落以每天1。6個的速度在減少,已經消失掉92萬個。曾經以一首《鄉愁》轟動海峽兩岸的著名愛國詩人余光中先生不幸逝世,在社會再次引發對鄉土文化的思考。鄉村是中華文明的棲息地,傳統村落的文化意義不可謂不重要,而缺乏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特色沒有了。現在很多村落之所以不能在前面加上“傳統”,就是因為缺乏自身的文化特徵和風俗習慣,它們就像孿生兄弟姐妹般相似,缺乏多樣性。而北地大漠孤煙直、南國小橋流水家的中華意象,註定傳統村落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惟有保持特色才能留住活力。保持傳統村落的特色,離不開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既然傳統村落的興亡關係文化價值的傳承,那麼政府就有必要提供資金和技術來給予支援。首當其衝的是村民的生活改善,大家生活幸福了,才會更加註重對村落的保護。政府要利用當地資源優勢來贏得經濟延續,而不是大規模的建設來實現,讓村落佈局、建築樣式、周邊環境發生鉅變,這樣反而破壞傳統村落的原真味道。因此,各地政府要下一番功夫,切實把產業支援政策要結合到保護中來,要注重村落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完整性,達到“一村一品”。保持傳統村落的特色,離不開村落傳統文化的傳承。目前,我國的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正方興未艾,但是很多地方的保護是注重對有形建築佈局的保護,甚至以保護為由讓村民們離開。我們不能不承認,像古代宮殿、歷史遺蹟的保護確實要趕人走,然而以人群守望相助為基礎的傳統村落卻是不能缺人的,恰恰是要留住“原住民”。這裡的人們才是傳統村落無形文化的繼承者,文以載道、薪火相傳,讓獨具特色的地方生產生活方式、價值信仰、道德觀念、風俗習慣保留下來。相比屈指可數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豐富多彩的傳統村落才是活態傳承的最大文明遺產。無特色就不活力,傳統村落要想延續“鄉愁”,就要保證獨具特色的村落同文化綁在一起,讓“行走的文化”活得更好,既不與現代文明脫節,又傳承最初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