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項羽烏江自刎,所說的江東八千子弟兵,是如何來的,你知道嗎?

在四面楚歌之際,烏江亭長勸西楚霸王項羽,東渡烏江到江東,伺機東山再起。項羽因曾帶八千江東子弟西進攻秦,但無一人生還,愧對他們,認為自己無言面對江東父老,自刎而亡。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烏江自刎,何其悲壯!其八千江東子弟何其忠心!但這赤膽忠誠的八千子弟兵是如何來的呢?下面聽我細細道來:

一、威名吳中的項氏叔侄

項羽和季父項梁,均是楚國將門項燕之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項梁因殺人,帶領項羽避禍吳中(今蘇州地區)。項梁因能力出眾,經常主持吳中大型的徭役和喪事,結識了很多吳中豪傑;而項羽因身高體大,力能扛鼎,兼之才能勇氣出眾,也威震吳中。他們兩個成為吳中有頭有臉的人物。

二、會稽郡守殷通的陰暗想法

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全國各地反秦勢力風起雲湧,很多起義軍直接殺死當地的秦國官吏。

會稽郡守殷通,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覺,雖然起義的風潮還沒到達吳中,但起義之勢已經形成,秦國統治搖搖欲墜。

殷通惴惴不安,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必須先下手為強。如果不跟上這股潮流,自己有性命之憂,可能會被當地百姓殺死。為了自身安全,必須先控制或收服可能起義的人。

他思來想去,在自己治下,桓楚早就有反秦之心,一直是通緝在逃,一旦他帶人回來,將直接威脅我。桓楚又和項梁叔侄關係密切,而項梁叔侄是楚國世家大族後代,仇恨秦國,又曾聽說項羽在秦始皇出巡會稽時說過取而代之的話,很明顯這兩人有造反不軌之心。

如果先控制或籠絡好項梁、項羽和桓楚三人,自己就安全了。而且項梁、項羽在吳中也很有威望,他們兩個肯聽從於自己,起義就有九分把握了。

於是,殷通找了個機會,召見項梁,告訴他自己要起義,想讓他和桓楚帶兵反秦。項梁聽到後,心裡暗暗高興,但藉口說只有項羽知道桓楚的去處,自己去通知下項羽,讓他親口告訴您。

三、項氏叔侄的果斷決策

項梁心想,郡守殷通只不過是個文官,我堂堂楚國大將之後,如果聽從於他,不僅沒有臉面,而且百姓也會將我和殷通視為一家,反秦怒火一旦牽連到自己身上,會將我們一起殺死;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如果他讓我召回桓楚,只是想將我們三個人殺死,以絕後患。

項梁越想越害怕,他認為這個時候,肯定要起義,但無論如何都不能跟著殷通,現在最好是殺死他,取而代之。當他看到項羽後,簡單交代了自己的計劃,讓侄子看自己的臉色行事。

不久,項梁回去向殷通覆命,在殷通召見項羽後,直接讓項羽殺死了殷通,並斬殺了殷通府上不少親信,威懾全府,沒有人再敢反抗。

四、組建精銳的八千子弟兵及結局

隨後,項梁召集自己所熟知的吳中豪傑,告知他們要一起起事。

緊接著,項梁調發吳中士兵,派人到會稽郡下轄的各縣,收編士卒,最後得到了八千個精銳士兵,並安排吳中豪傑擔任校尉、軍侯和司馬,自己為會稽郡守,項梁為裨將,他們攻取下下轄各縣。

從此,這江東八千子弟成為項羽反秦的中堅力量,跟隨項羽出生入死,但最後全部戰死,可悲可壯!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