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蘇東坡,986歲生日快樂!

1月8日,是我們寶藏文學家蘇軾的986歲生日!縱使986歲,可未曾覺得他與我們疏遠。蘇東坡與他的藝術,今時今日仍活在我們一次次張口就來間,正青春呢!

這一回,我們把鏡頭推至他本人及他身後一路風塵僕僕,整合一份《關於蘇東坡的備忘錄》,須知,他的詞作動人,他在命運之海浮沉而笑納一切的達觀更動人。讀罷蘇軾生平軼事,願你更能領會林語堂為何稱他“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

01

眉山,岷江河邊一座溫暖向陽的小城。公元1037年1月8日,蘇東坡就出生於此。民間傳說,在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鬱鬱蔥蔥的大山,不知為何突然花草凋零樹木枯萎。後世便流傳起一句,“眉山出三蘇,草木為之枯”,世人在用這種巧合,彰顯蘇子的生而不凡。

02

所謂“三蘇”,就是蘇軾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今天的“三蘇祠”,曾經是蘇家老宅。唐宋八大家中,蘇家父子三人佔了三席。

03

公元1056年春天,蘇東坡平生第一次離開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鄉眉州。他和父親、弟弟一起,前往汴京參加科考。北宋文壇的領袖歐陽修,是這場考試的主考官。有學者說,蘇東坡最大的一個幸運,就是這一年遇上歐陽修。

04

閱卷時,歐陽修讀到了一篇文風質樸、立論深邃的文章,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為第一,又怕此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於是為了避嫌,給了第二名。及至拆去糊名的紙片,才發現,是蘇軾!

05

在文人地位極高的宋朝,蘇東坡二十歲高中進士,三十歲時,已成為名頭響亮的大文豪。歐陽修甚是喜歡他的文章,曾說,三十年以後,沒有人知道我歐陽修了,三十年以後,人們只會知道蘇子瞻(注:蘇軾,字子瞻)。

06

公元1067年,年輕的宋神宗即位。他任用王安石實行改革,力圖自強。朝廷官員以支援變法與否而分裂成兩派,內耗式黨爭愈演愈烈。在王安石變法第三年,歐陽修辭去官職,退隱林泉。蘇東坡先後在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出任地方官,修水井,殺蝗蟲,抗洪水,實實在在為當地百姓造福。不過,被調往湖州時,他“闖了一個禍”——

07

在謝恩於皇帝時,他寫道,“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時就有官員彈劾蘇東坡大放厥詞、愚弄朝廷,還找出他的詩集,指責他譏諷朝政,結果就是,蘇東坡被押往京城受審。御史臺是北宋最高司法機關,御史臺大院的樹上常落烏鴉,因此有“烏臺”之稱。蘇東坡被關押之處,正是烏臺監獄。

08

想到自己命不久矣,蘇東坡便給最牽掛的弟弟蘇轍寫了兩首詩,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就是“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蘇東坡一生,宦海幾度沉浮,兄弟間的深厚情誼成了他最大的慰藉。他第一次為官,赴任鳳翔途中,就給蘇轍寫了一首詩,正是那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09

有人想要置蘇東坡於死地,然而在這生死之際,挺身為蘇東坡說情的人更多,王安石、曹太后皆是。據說神宗去探望曹太后,曹太后就跟他說,先帝在時,認為這兩兄弟可都是宰相之才啊。終於,在公元1079年除夕之前,被關押一百三十天之後,蘇東坡走出了烏臺監獄。

10

蘇東坡由此被貶官黃州,任團練副使。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蘇東坡在漫天風雪中踏上了通往黃州的路途。深夜夢醒時分,在徹骨的孤寂中,他寫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不過,他不會想到,彼時天高地遠的黃州將成為他的人生轉折之地,他“從蘇軾變為了蘇東坡”。

11

日子實在貧寒,朋友便幫他向官府請領了一塊荒地來耕種,蘇東坡一見傾心,因為這無名之地位於城東,他便以“東坡”命名,自己就叫“東坡居士”。他開始樂在其中,有時,乾脆跑到田間、水畔、山野、集市,追著農民、漁夫、樵夫、商販談天說笑。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講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蘇東坡卻形容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12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傳世名作《黃州寒食帖》,正是作於此地。懸針、變奏、飛白、牽絲、堆墨,多種筆法遊刃有餘,詩人生活困頓,精神卻無限飛揚。這幅字曾遭三次火災,所幸都完好無損。

13

城外的“東坡”畢竟是官地,不久可能就要被收回,為了一家溫飽,蘇東坡決定前往沙湖,購買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沙湖途中遇雨,沒過多久又停了,就在這急促變化的陰晴裡,被澆成落湯雞的蘇東坡,口中悠然地吟出了一闋《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14

公元1082年,在黃州,蘇東坡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傑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這期間,他創作的詩詞、散文、書法,皆可雄視千年,為宋朝代言。他改變了詞的內容題材,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農事、懷古等等都可以入詞,不再只寫男女之情了。在蘇東坡之前,詞一直是被正統文壇輕視,到了他手裡,詞才真正與詩一樣,成為言志與載道的文學形式。這,亦是蘇子的偉大之處。

15

被貶謫至黃州的蘇東坡生活窘迫,幸好,他發現了價格便宜的豬肉,於是另闢蹊徑,創作出了一道佳餚,料理法子見於他的《豬肉頌》,以小火慢慢燉豬肉,把油煎出來,這樣肥而不膩。後人紀之以“東坡肉”,這美味也成了今天不少人飯桌上的“心頭好”。

16

公元1084年春,就在蘇東坡安於黃州之際,卻收到了調離黃州的一紙詔令。辭別黃州,過金陵時,他去拜見了隱居多年的王安石。兩人相見,唱和詩文,一笑泯恩仇,從前有關變法的爭論也成了過眼煙雲。相別時,王安石慨然發出長嘆:“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17

公元1085年,宋神宗駕崩,太子趙煦即位。蘇東坡獲得了東山再起的機會,短短十七個月,從一個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員,提升了六個品級,距離宰相只有一步之遙。當北宋取得了對西夏吐蕃作戰的勝利,百官稱賀,並主張藉機議和之際,蘇東坡上書皇帝,提出“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不追隨,不盲從,堅持實事求是,這是蘇東坡的為政原則。

18

相傳,蘇東坡在汴京之時,每日餐後都會在屋內拍著肚皮來回走動,這是他獨特的養生之法。有一天,他指著自己的肚皮問身邊的人,“你們且說,此中藏有何物?”有的人捧他,說是滿腹經綸,這時他的“紅顏知己”朝雲出來了,卻說——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公哈哈大笑道,果然理解我的是朝雲啊。

19

不合時宜的蘇東坡受到政敵攻擊,擔憂自己重蹈“烏臺詩案”覆轍,於是再三請求離開朝廷,到地方任職。公元1089年,朝廷終於批准蘇東坡出任杭州太守。有一回,蘇東坡和朋友在西湖邊飲酒,在天朗氣清和細雨橫斜變幻之間,他寫下:“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0

在杭州任職期間,蘇東坡最有名的業績就是治理西湖。為了疏浚西湖,蘇東坡透過各方渠道籌措錢款。湖中無處安置的淤泥,被他指揮用來築起一道長堤,構成了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為了讓水草不再滋生,蘇東坡還想出了一個方法,將岸邊的湖面租給民眾種植菱角。湖中建造的三座小石塔,圍成一個水域,本來是禁止種菱角的區域,後來變為“三潭印月”,一直美到今天!

21

公元1091年,蘇東坡再一次被調離杭州,受到高太后的重用,他很快官升禮部尚書。然而,高太后去世後,新的黨爭捲土重來。被針對的蘇東坡,這一次被流放到了嶺南的惠州。他把家中僕人和侍妾一一遣散,唯有朝雲,堅決不肯離開他。

22

在黃州有“東坡肉”,在惠州他又發明了“火烤羊脊骨”。他還寫信告訴弟弟,用這種方法吃羊脊骨,會讓那些等著啃骨頭的狗狗都不高興。蘇東坡是一個容易感傷的人,也是一個善於發現快樂的人。當個人命運的悲劇一再降臨,他就用這樣細小而具體的快樂將苦痛化於無形。

23

在惠州居住兩年後,朝雲因病去世。蘇東坡為她撰寫了一副輓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不久,來自朝廷的一紙詔書,把蘇東坡貶到更加荒遠的儋州。

24

唯一讓蘇東坡略感欣慰的是,在前往海南的路途上,他與弟弟蘇轍相遇了。林語堂先生曾說,往往為了弟弟蘇轍,蘇軾會寫出最好的詩來。其中,最著名的是蘇東坡寫給弟弟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們讀了近千年,還是為之動容。

25

身處逆境中,卻始終能將貧困的生活過得生趣盎然,蘇東坡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可卻是做得最淋漓盡致的那個。來到海南,蘇東坡無書可讀,便與兒子蘇過開始動手抄書。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蘇東坡心滿意足地說,兒子比抄得《唐書》一部,又借得《前漢》欲抄,若了此二書,便是窮兒暴富也,呵呵。

26

據統計,蘇東坡留下一千多封書信,短則十餘字,長則百字,使用“呵呵”有四十多處。“呵呵”二字,是一種自得不加掩飾的感情流露。有人笑稱,他才是網路語言的老祖師。

27

謫居海南三年後,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蘇東坡再次被朝廷起用,從海南島渡海北歸。走到常州,年邁的他一路顛簸,又生了重病,旅程已無法再繼續了。病了幾十日,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蘇東坡把三個兒子叫到床前,交待後事,只說,我這一生沒做虧心事,不會下地獄,我心中毫無畏懼,你們別為我哭泣。公元1101年夏,蘇東坡辭世。

28

去世前三個月,蘇東坡途經金山寺(注:在江蘇省鎮江市),即興寫下一首詩,也算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回首一生,蘇東坡最想誇耀的,不是高居廟堂的輝煌,而是他受貶黃州、惠州和儋州的流離歲月。他不曾讓自己屈從於時代,而是從那個時代裡超然而出。

29

多年後,蘇東坡最小的兒子蘇過回到了汴京,寄居在景德寺內。一日,蘇過被召入宮,入宮後被帶到一處庭院。宋徽宗已等候多時,請蘇過來作畫。在空白的牆壁上,他揮筆遒勁,那份不動聲色,那份磊落之氣,幾乎與當年的蘇東坡別無二致。

30

在這世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長的。當枯樹發芽,石頭開花,一頁紙成為傳奇,人們就會從那張古老的紙上嗅出舊年的芬芳。“縱前路漫漫,誰怕?我有蘇東坡。”幾乎每一箇中國人,總會在不同的境遇裡與蘇東坡相遇,於是,蘇東坡也定然在後人的品讀裡,一遍遍地,重新活過。

內容丨整編自總檯歷史人文紀錄片《蘇東坡》

編輯/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