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歷史年表| 一張圖看懂中華民族的歷史年表,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失傳了

一、歷史年表

前702年(己卯) 周桓王18年、魯桓公10年、齊釐公29年、晉侯緡3年(曲沃武公14年)、秦出子2年、楚武王39年、宋莊公9年、衛宣公17年、陳厲公5年、蔡桓侯13年、曹桓公55年、鄭莊公42年、燕宣侯9年、杞靖公2年

前701年(庚辰) 周桓王19年、魯桓公11年、齊釐公30年、晉侯緡4年(曲沃武公15年)、秦出子3年、楚武王40年、宋莊公10年、衛宣公18年、陳厲公6年、蔡桓侯14年、曹莊公元年、鄭莊公43年(鄭昭公元年)、燕宣侯10年、杞靖公3年

前700年(辛巳) 周桓王20年、魯桓公12年、齊釐公31年、晉侯緡5年(曲沃武公16年)、秦出子4年、楚武王41年、宋莊公11年、衛宣公19年、陳厲公7年、蔡桓侯15年、曹莊公2年、鄭厲公元年、燕宣侯11年、杞靖公4年

二、歷史事件

前702年(曹桓公去世,曹莊公繼位;虢仲誣陷詹父,詹父率領王師討伐虢仲,虢仲逃到虞國;秦國人把芮伯萬送回芮國;虞叔討伐虞公,虞公逃亡到共池;鄭國怨恨魯桓公分配食物的次序不對,聯合齊國、衛國,與魯國戰於郎邑)

【曹】

魯桓公十年(即曹桓公55年)春季,周曆正月庚申日(即正月初六),曹桓公去世。其兒子曹射姑(曹叔振鐸之九世孫,姬姓,曹氏,名射姑,為曹國第十三任君主,前701年-前671年在位)繼位,是為曹莊公。夏季五月,安葬曹桓公。

【虢】

虢仲在周桓王面前誣陷他的屬大夫詹父。詹父有理,率領周王的軍隊討伐虢國。夏季,虢仲逃亡到虞國(周武王時分封的諸侯國,姬姓,公爵,在今山西平陸縣北,始封君為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後裔虞仲,公元前655年為晉所滅)。

【秦】

秋季,秦國人把芮伯萬(芮國君主,公元前708年被秦所執)送回芮國。

【虞】

起初,虞公的弟弟虞叔有塊美玉,虞公向他索取,虞叔沒給。不久,虞叔後悔了,說:“周朝有句諺語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何必留著這塊美玉,讓它給我帶來禍害!”於是就把美玉獻給了虞公。不久,虞公又向他索要寶劍。虞叔說:“這是貪得無厭呀。他貪得無厭,將會危及我的生命。”於是討伐虞公,虞公逃亡到共池(虞國地名,在今山西平陸縣西四十里)。

【鄭】

冬季,齊、衛、鄭三國聯軍與魯軍戰於郎邑(魯邑名,在今山東魚臺縣東),關於戰爭的起因,魯國是有道理的。起初,在魯桓公六年(即公元前706年)時,北戎討伐齊國,齊國無法應付,諸侯援救齊國。鄭國的公子忽功勞最大。齊國人饋送諸侯食物,讓魯國來確定饋送的先後次序。魯國根據爵位的等級排序,結果鄭國排在後面。鄭國人憤怒,請求齊國共同出兵。齊國又聯合衛國,與鄭國一起攻打魯國。

前701年

(齊、衛、鄭、宋四國在惡曹結盟;楚國屈瑕在蒲騷擊敗鄖國軍隊,與貳、軫兩國結盟而還;鄭莊公去世,祭仲擁立太子忽為鄭昭公,宋國拘捕祭仲和公子突,脅迫他改立公子突為鄭厲公,鄭昭公逃奔衛國;衛宣公為太子伋娶齊女為妻,見齊女貌美,就自己娶了她,生下壽子和公子朔,太子伋被齊女和公子朔讒害而死,壽子也因保護太子伋而亡)

【齊】

魯桓公十一年春季,齊、衛、鄭、宋四國在惡曹(鄭邑名,在今河南原陽縣東)結盟。

【楚】

楚國大夫屈瑕(楚武王之子,羋姓,熊氏,名瑕。官至莫敖,故又稱楚莫敖。受封於屈邑,其後代以封地為氏,稱作屈氏,屈原就是其後裔。)將要和貳國(春秋國名,在今湖北廣水市境,後滅於楚)、軫國(春秋國名,偃姓,在今湖北應城市西,後滅於楚)結盟。鄖國(春秋國名,子爵,在今湖北安陸市,後滅於楚)出軍駐紮在蒲騷(鄖邑名,在今湖北應城市西北),欲聯合隨(春秋國名,姬姓,侯爵,在今湖北隨州,戰國時亡於楚)、絞(春秋國名,偃姓,在今湖北鄖縣西北,後滅於楚)、州(春秋國名,偃姓,公爵,在今湖北洪湖市東北,後滅於楚)、蓼(古國名,偃姓,侯爵,在今河南固始東北,公元前622年為楚所滅)四國攻打楚國軍隊。屈瑕為此感到憂慮。鬥廉說:“鄖國人駐紮在他們的郊區,一定不會戒備,並且天天盼著四國之師到來。你駐紮在郊郢(楚國地名,在今湖北鍾祥市)抵禦這四國軍隊,我率領精銳部隊連夜進攻鄖國。鄖國人心存希望而又依仗他們的城郭,就沒有鬥志。如果擊敗鄖軍,四國的軍隊必定離散。”屈瑕說:“何不向國君請求增兵?”鬥廉回答說:“軍隊能夠獲勝,在於上下一心,而不在於兵多。商紂軍力超過周武王,卻被武王所滅,這是你所知道的。整頓好軍隊就出擊,又何需增兵呢?”屈瑕說:“占卜一下吉凶。”鬥廉回答說:“占卜是為了決斷疑惑。既然沒有疑惑,又何必占卜呢?”於是就在蒲騷擊敗鄖國軍隊,終於和貳、軫兩國結盟而還。

【鄭】

鄭莊公四十三年,夏季五月,癸未日(即五月初七),莊公去世。秋季七月,安葬鄭莊公。當初,祭仲很得莊公寵信,莊公讓他做卿士。莊公派他去鄧國迎娶鄧曼(鄧國之女,曼姓)為夫人,生了太子忽(即鄭昭公,鄭桓公之曾孫,姬姓,鄭氏,名忽,為鄭國第四位第四任及第六任君主,在位時間分別為前701年5月-9月25日、前697年6月22日-前695年10月22日),所以祭仲擁立太子忽為君,是為鄭昭公。

鄭莊公又娶宋國雍氏之女,名叫雍姞(雍氏姓姞,故名雍姞),生下鄭厲公姬突(鄭桓公之曾孫,鄭昭公之異母弟,姬姓,鄭氏,名突,為鄭國第五位第五任及第九任君主,在位時間分別為前701年9月25日-前697年6月21日、前680年6月20日-前673年5月27日)。雍氏在宋國得寵。宋莊公聽說祭仲立了太子忽,就派人誘召祭仲,把他抓了起來,說:“不立公子突,就殺死你。”同時也把公子突抓起來,以索取賄賂。祭仲答應了宋國,與宋國訂立盟約,帶公子突回國,立他為君。鄭昭公姬忽聽說祭仲因為宋國的要挾,要立他的弟弟公子突為君,在九月丁亥日(即九月十三日)這天,逃奔到衛國。己亥日(即九月二十五日),公子突到達鄭國,即位為君,是為鄭厲公。

【衛】

當初,衛宣公和他的庶母夷姜私通,生下急子(亦稱太子伋,姬姓,衛氏,名伋),把他囑託給右公子職(衛宣公之弟,姬姓,衛氏,名職)。宣公為急子在齊國娶妻,齊女很美,宣公就自己娶了她,生下壽子(姬姓,衛氏,名壽)和公子朔(姬姓,衛氏,名朔,衛宣公死後,繼位為君,為衛惠公),把壽子囑託給左公子洩(衛宣公之弟,姬姓,衛氏,名洩)。夷姜上吊死了。宣姜(齊國之女,姜姓,嫁給衛宣公,故稱宣姜)和公子朔在宣公面前誣陷急子。宣公派急子出使齊國,讓刺客在莘(衛國地名,在今山東莘縣北,是衛、齊兩國的邊界)等著,打算將他殺掉。壽子把這事告訴急子,叫他逃走。急子不同意,說:“違背父親的命令,還要兒子做什麼?如果世上有無父之國,我就可以逃往那裡。”急子臨走時,壽子用酒把他灌醉。壽子車上載著急子的旗幟先走,刺客殺了壽子。急子趕到,說:“你們要殺的是我,壽子有什麼罪?請殺死我吧。”刺客又殺了急子。左公子和右公子因此怨恨公子朔。

關於衛宣公當扒灰佬這檔子事,上面是《左傳》的版本,《史記·衛康叔世家》則是另一個版本。衛宣公十八年,當初,宣公寵愛夫人夷姜,夷姜生下兒子伋,宣公讓伋做了太子,命右公子輔佐他。右公子為太子迎娶齊國宗室之女,還沒成親,宣公看到齊女貌美,非常喜歡,便自己娶了她,又為太子改娶別的女子。宣公得到齊女,生下壽子和公子朔,讓左公子輔佐他們。太子伋的母親死後,宣公正夫人與公子朔共同讒害太子伋。宣公因為自己奪了太子妻,心中嫌惡太子,想廢掉他。當聽到他們的讒言時,大怒,就讓太子伋出使齊國,命令盜賊在邊界上等著殺他。宣公給太子白旄,然後告訴邊界上的盜賊,看見手持白旄的人就殺掉。太子伋將要出發時,公子朔的哥哥壽子,是太子的異母弟,知道公子朔說了太子的壞話而國君要殺太子,就對太子說:“邊界上的盜賊看見太子拿著白旄,就要殺死太子,太子不要去。”太子說:“違背父命而求生,不可以。”於是出發了。壽子見太子不聽勸告,就偷了他的白旄搶先趕到邊界上。邊界上的盜賊看見手持白旄的人到來,就把他殺了。壽子已死,太子伋趕到,對盜賊說:“你們應當殺的是我。”盜賊又殺死了太子伋,向宣公報告。宣公乃立公子朔為太子。

前700年(魯桓公與杞靖公、莒子在曲池結盟;魯桓公想使宋、鄭兩國媾和,宋莊公不願意媾和,魯、鄭兩國於是討伐宋國;陳厲公去世,陳莊公繼位;衛宣公去世,衛惠公繼位;楚國討伐絞國,與絞國簽了城下之盟;楚國討伐絞國時,羅國想襲擊楚軍,派伯嘉去偵察敵情)

【魯】

魯桓公十二年夏季,魯桓公與杞靖公、莒子在曲池(魯國地名,在今山東寧陽縣東北)結盟,這是為了讓杞國、莒國媾和。

【魯】

魯桓公想使宋、鄭兩國媾和。秋季,桓公與宋莊公在句瀆之丘(即穀丘,宋邑名,在今山東菏澤市北)結盟。由於不知宋國是否有誠意和好,所以桓公又在虛(宋國地名,在今河南延津縣東)與宋國會盟。冬季,又在龜(宋國地名,今地不詳)會盟。宋莊公拒絕媾和,所以魯桓公與鄭厲公在武父(鄭國地名,今地不詳)結盟,隨後就率師伐宋。魯、鄭兩國之所以討伐宋國,是由於宋國沒有信用。

【陳】

秋季八月,陳厲公在位七年而去世。陳桓公第三子媯林(陳厲公之弟,為陳國第十五任君主,前699年-前693年在位)繼位,是為陳莊公。

【衛】

衛宣公十九年,冬季十一月丙戌日(即十一月十八日),宣公去世。太子朔(衛康叔之十二世孫,姬姓,衛氏,名朔,為衛國第十六位第十六任及第十八任君主,在位時間分別為前699年-前696年、前687年-前669年)繼位,是為衛惠公。

【楚】

楚國討伐絞國,軍隊駐紮在絞國的南門。莫敖(官名)屈瑕說:“絞國弱小而輕浮,輕浮就缺少謀略,請不要派兵保護我們出外砍柴的人,以此來引誘它。”楚武王聽從了他的建議。絞國人俘獲了三十個砍柴的人。第二天,絞國人爭著出城,在山中追趕楚國的砍柴人。楚軍坐守在絞國北門,在山下設了伏兵,大敗絞軍,與絞國簽了城下之盟而回國。

【楚】

楚國在討伐絞國時,分兵渡過彭水(水名,今名南河,源出湖北房縣,在穀城縣流入漢水)。羅國(春秋國名,熊姓,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後滅於楚)人企圖攻打楚軍,派伯嘉去偵察敵情。伯嘉把楚軍的人數數了三遍。

參考書目:

1。《中國曆代名著全譯叢書·左傳全譯》[春秋]左丘明著 王守謙等譯註(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2。《史記》 [漢]司馬遷著 韓兆琦譯註(中華書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