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人物】劉邦:從厭惡、戲弄儒生到開啟帝王祭孔,他都做了些什麼?

儒家學說作為一種文化,最早是不為人所重視的。在秦代,秦始皇就曾經發生過“焚書坑儒”,30天內把全國所有儒書焚燒一盡,還有460多人受連累被活埋。儒家學說真正的興盛起來,還是漢武帝時代,他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學說達到了頂峰。然而,儒家學說被推崇卻不是偶然的,最早的對儒家開始感興趣、並第一個開啟帝王祭孔的,卻是從曾經厭惡、戲弄儒生的漢高祖劉邦開始的。從厭惡到推崇,劉邦為什麼轉變了自己的看法了呢?

劉邦出生於戰國時代,家庭貧困,世代務農。然而劉邦卻不同於其父兄,不甘心田間勞作,受到當時的遊俠思想的影響,整日的弄槍舞棒,東遊西逛,完全一副小混混的樣子。雖然父親劉太公也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望子成龍,費心盡力讓劉邦去唸書,但劉邦根本就靜不下心來,雖然不知他學了多久,但肯定的是,時間不長就不讀書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很快,劉邦身邊就有了一幫小兄弟,整天的吃喝嫖賭,偷雞摸狗。劉邦這人長相好,高鼻樑,額角凸出,有一臉好看的鬍鬚,更特別的是左腿上天生有七十二顆黑痣。由於有相面的說劉邦將來富貴非常,鄉里人都對他很崇拜。

劉邦讀書少,又加上受當時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影響,對儒生就沒有好的看法,在他的印象中,儒生迂腐、無能,是道貌岸然的小眾群體。劉邦希望的是將來自己仗劍走天涯、行走江湖,替天行道。由於整天和一幫小混混們在一起,劉邦也變得喜歡捉弄人,特別是見到儒生,非要把人家的帽子奪過來扔在一邊。這還不算,有時還要往儒冠裡撒尿。他的這種壞習慣一直延續到他以後的行軍打仗之中,以至於很多儒生不敢投奔他,望見他害怕。

秦二世時,朝裡有一個大儒名叫叔孫通,學問自然沒得說,是個待詔博士,他眼見秦朝就要滅亡,就投奔了當時風頭正盛的劉邦。據《史書》記載,叔孫通第一次見劉邦時,穿儒服,戴儒冠,“漢王憎之”,滿臉的不高興。這叔孫通是聰明人,老狐狸,知道怎麼討好劉邦,等到再次見面時,就改穿了楚式短衣。劉邦見叔孫通很聽話,很識趣,這才轉怒為喜,把他留在身邊做了自己的博士。可見,劉邦痛恨儒家到了何種地步。

劉邦得了天下登基後,在朝堂上,手下文武大臣們吵吵嚷嚷,很沒有規矩,在宴會上更是大呼小叫,酗酒論功,甚至於當堂拔劍,眼裡完全沒有劉邦這個皇帝,弄的劉邦很不高興,但一時又想不出有什麼好的辦法。叔孫通看透了劉邦的心思,就自告奮勇要給劉邦制定一套朝廷上使用的禮儀,用於教化文武百官。叔孫通在得到劉邦的許可後,又到曲阜一帶找了三十個優秀的儒生帶回了長安,和自己的徒弟們一起,共一百多人共同制定各種禮節,讓大臣們學習演練。

公元前200年10月,長安長樂宮建成,劉邦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滿朝文武齊聚致賀。文武百官們按職位、品級穿著統一定製的官服,秩序井然,一個個跪伏在地上向大漢皇帝致敬。如果有禮儀出現錯誤的官員,御史立即把他們拉出去予以糾正。全場鴉雀無聲,沒有一個敢喧譁的。做皇帝多時的劉邦望著匍匐在自己腳下的文武大臣們,心情喜悅,立時感到了皇帝的威嚴。事後,他心滿意足地說:‘’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做皇帝的尊貴。‘’他明白,這都是叔孫通調教的功勞,並立即封賞叔孫通,連叔孫通從曲阜請來的儒生也一併進行了封賞。從此,劉邦在心裡慢慢對儒生改變了看法。

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太中大夫陸賈經常在劉邦面前談論《詩經》《》上書》等各種儒家學說。一開始劉邦還有耐性,時間長了就煩了,有一次直接對陸賈破口大罵:“我得天下靠的是馬上征戰,要這些上書、詩經有什麼用處?”沒想到陸賈沒給皇帝留面子,馬上反駁說:“您能在馬上得天下,難道也要在馬上治理天下嗎?”隨後,陸賈通過歷史故事,以夏商和秦朝滅亡的事例,向劉邦講述行仁義的必要性。直說的劉邦茅塞頓開,頻頻點頭,更要陸賈把秦亡漢興、天下得失的道理寫成書。陸賈於是連寫十二篇章,得到了劉邦的大力稱讚,並親自把這本書定名為《新語》。

劉邦受到陸賈《新語》的影響,大力重視農業,輕徭役薄賦稅,提倡無為而治,“敬天治人”,使得當時的大漢取得了很大的變化,也為後世的各代皇帝所推崇。雖然歷經各朝各帶的增減刪益,但劉邦制定的基本體制歷經2000多年基本沒有改變。

公元前196年,劉邦誅殺梁王彭越,並把他剁為肉醬分給各諸侯王,用以警示他們。淮南王京布非常害怕,暗中集結軍力進行造反,得到訊息的劉邦在第二年親自領軍平叛。這次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劉邦也被流矢擊中,病入膏肓。在平叛返回、路過曲阜的途中,劉邦拖著病體,置備了牛、羊、豬三牲,親自祭拜孔子,並封孔子九世孫世襲為奉祀君。孔子的地位由此首次被官方肯定,而劉邦也成了歷史上祭拜孔子的第一位帝王。在劉邦以後的幾千年中,帝王祭拜孔子也成了一種傳統,就是到了今天,國家也每年舉行盛大儀式祭孔,尊崇孔子的教育思想。

從一個特別厭惡儒生的人,到成第一個祭拜孔子的帝王,劉邦經歷了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這其中的轉變得益於劉邦在治理天下的過程中,認識到儒學對於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用孔子學說來統一人們的思想,這也是治國安邦的一大重要舉措,也是後來的歷屆帝王繼續推崇儒術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