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朱元璋一人就生了二十六個兒子和十六個女兒,為何還是被後世遺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多子多福,養兒防老。這些都是過去的生育觀,其實,古代和現代一樣每個朝代都會出臺不同的生育制度,早在春秋時期齊恆公就採取過一些鼓勵生育的措施。所以,古人的傳統生育理念不無道理,直到今天,很多家庭都承襲了古代的傳統生育理念,生了二胎,甚至三胎。

但是,即便再生,也比不上明朝。自從朱元璋稱帝以後,朱氏一族就把潛在的生育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僅僅朱元璋一人就生了二十六個兒子和十六個女兒。此外,他還大力鼓勵和支援自己的子孫後代多生。

弘治五年,山西巡撫向皇帝報告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資訊:山西慶成王朱鍾鎰再一次重新整理了朱氏的生育紀錄。截止到這年的八月份,慶成王已經生了九十四個子女,擁有一百六十三個孫子,五百一十個曾孫。而且,他的子女們大多都繼承了他傑出的生育能力,比如:他的大兒子就有七十個子女。

也就是說,慶成王的直系後代在這一年裡一共有七百六十餘名。如果,再加上女眷們的話,那麼,王府中有一千多位正主。想必,慶成王一定記不清自己擁有多少個家庭成員了,除非他給自己的妻妾和子孫編號,否則,我們都很難想象,他到底該如何管理這個龐大的“家庭”。

然而,這僅僅是明朝一個王爺府中的人口數量,也就是明皇室擁有過多人口的一個縮影罷了。早在朱元璋剛剛建國的時候,他便把四十九位親郡王和將軍分封到各個地區。這些人就像是一粒種子,經過一兩百年的發展後,他們繁衍出了驚人的子孫後代。

比如:山西原本只有一位晉王,但是,到了嘉靖年間,被封王進爵的皇室子孫,卻已經增長到了一千八百五十一位;河南本來也只有一位周王,但是,到了萬曆時期,卻擁有了五千多個後代。

根據明史學家的記載,明皇室中的人數每隔三十年便會翻一倍,而根據現代史學家的推算,明皇族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當時社會平均增長速度的十倍。到了明朝末期的時候,朱元璋的子孫已經繁衍到了近百萬人口的數量。如果,大明王朝再存在五百年,那麼,朱氏子孫將會佔據全球人口的一半。

這是一個多麼讓人驚歎的數字啊!

多子多福,是中國人的不二信條,但揮霍與生殖,卻是朱元璋給自己子孫規定的光榮任務。所以,朱氏皇族生得理直氣壯,生得光榮坦蕩,生得痛快淋漓。然而,對於社會的其他成員來說,皇室每重新整理一次生育記錄,就意味著人民的負擔再增加一層。因為,每增加一位王爺,必然造成王府面積和僕人數量的增加。漸漸地,全國最肥沃的土地便集中到了皇室手裡。

到了明朝中期以後,全國人均擁有的土地數量不斷減少,而皇室的土地卻在不斷增長,甚至,許多王府都擁有了上萬畝良田。

比如:

景王和潞王在湖廣擁有四萬多頃田地;

福王擁有兩萬頃莊園和田地;

吉王在長沙擁有七八十萬畝土地;

桂王、惠王和瑞王各有3萬頃莊園和田地。

這其中,更誇張的是,河南省的一半土地都屬於王府。

那麼,在明朝的時候,皇室為什麼會如此瘋狂地生育呢?

在史學界一般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皇室內部的優待條例。在歷史上,朱元璋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冷酷。無論在大臣、朋友,還是妻妾面前,朱元璋永遠都是冷冰冰的。但是,在子孫面前他卻不一樣,一臉慈祥,像鄰家的老爺爺一樣溫柔體貼。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子孫生活幸福和維護大明統治,朱元璋可謂是費盡了心思。他給大臣們定的工資是中國歷史上最低的,給自己子孫的俸祿總覺得怎麼也不夠。他不僅把自己的子孫們封為親王,讓他們年薪俸祿近上萬石(要知道,這可是當時最高官員工資的七倍),還大量賞賜土地和人口給他們。

除了這些以外,朱元璋還規定:皇族不用從事任何一個行業,只需要在家乖乖生育就可以了。每一個皇族的消費全部由國家來承擔,皇族長到十歲就可以領取國家俸祿和工資,成親的時候由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和婚禮費,甚至,死了以後,還可以拿到一筆豐厚的下葬費。

因為,皇族們的俸祿都來源於財政,所以,皇室人口幾何式地增長,意味著財政支出的幾何式支出。

比如:在明初,山西晉王府一年只要俸祿一萬石,可是,到了嘉靖年間,俸祿竟增長至八十七萬石;河南周王則由一萬石增長到了六十九萬石。在國家財富的分配中,貴族們的比例不斷擴大,人民的生存空間不斷被縮小。

最終,在一系列制度的推動之下,皇族們瘋狂地生育。直到明朝後期,朱元璋的子孫已經有上百萬人之多。作為明朝最大的受益者,皇族確實是最幸福的。但是,與和平時期皇族的生育率相比,在明末戰亂時期,皇族的死亡率也是社會各階層之最。

從李自成起兵之後,這些王爺幾乎都沒有活下來,可見,明皇族兩百多年的狂歡是有代價的。此外,明末起義軍誅戮明皇室成員,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堅決、徹底。只要是朱元璋的後代,不論主動投降還是被動俘獲,不論立地不跪還是苦苦求生……結果都是一樣:一律誅滅。

參考資料:

【《明史·太祖本紀》、《明史紀事本末》、《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