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十二生肖中,唯一虛幻的龍是唯一虛幻的動物,有著超出人類想象的神

十二生肖中,龍是唯一虛幻的動物,它能騰雲駕霧,鬥轉乾坤,有著超出人類想象的神通。那麼龍的形象是如何誕生的呢?在中國古代,君王都以龍為尊,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虛幻的龍是如何加入世俗動物行列的呢?

辰龍是十二生肖動物中最特殊的一個。地支中的每個字都代表著特殊的含義,“辰”這個字代表了時間與星辰之意,辰所搭配的動物就是龍。龍在中國古代是一種神聖與神化的動物,中國人從先秦開始就對龍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到了後來龍甚至成為威嚴與權力的象徵,它是最高統治者的象徵。

周人認為,在盤古開天闢地之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上古時期,龍是可以被豢養的,《山海經》記載,舜帝時的部下就擅長養龍,舜帝因部下養龍有功,賜其董的姓氏。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

龍以及關於龍的傳說,雖然是古人虛化而來的,但是龍本身的形象都是源於真實的動物,如龍角源於鹿,龍頭源於牛,龍嘴源於驢,龍鱗源於魚等。

龍自誕生以來,就具有特殊的意義。比如早在5000年前的西水坡遺址,龍便與虎並列,共同參與了當時最高統治者的葬禮。考古學家在對西水坡遺址進行發掘時就發現,古人在墓葬中大量使用和龍有關的骨器、玉器等。

龍的特殊地位,在後世各地的文化交流中被不斷加強,從《山海經》記載中我們就不難發現,在中國各地,龍的差異非常大,有的龍可以放大光芒,有的龍能呼風喚雨,有的龍有吞天吐地的力量。在各地也都有關於龍的傳說,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傳說被整合與改編,到了漢代以後,龍的形象開始歸於統一。

漢代之後,龍逐漸脫離了日常,成為了大家公認的神奇動物。在湖南里耶出土的秦簡中就有關於龍的大量記載,秦簡記載龍具有預測未來,改變運勢,扭轉乾坤的能力。

大約也正是此時,龍被賦予了權力與神聖的意義,開始與王權產生密切聯絡。所以當時漢代很多方術家們也開始大肆宣揚龍的權威與神力。

龍已經成為了王權象徵,對於普通的百姓而言,他們還敢在日常生活中屬龍嗎?那些出生於龍年的人們,又改屬什麼屬相呢?

在漢代,這些問題對於大多數屬龍的人來說的確是個頭疼的問題。東漢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論衡》就認為,生肖與五行繫結,以及強行解釋生肖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本來就存在非常多的問題。王充提出十二生肖應該只有十一個,王充把龍刻意去掉與淡化,顯然也是在迴避龍年屬龍這樣的問題。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問題也找到了其他解決辦法。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中原大地在經歷五胡亂華以後,開始增添了不少遊牧文化色彩,逐漸打破了社會階級的分割。

十二生肖也在這時傳入了中原周邊的地區,人們也開始樂意接受這種科學又親切的紀年法,而隨著魏晉時期皇權的相對衰落,百姓階層也開始漸漸採用生肖紀年。龍作為十二生肖之一,自然也打破了只屬於王權的特點,開始被普通平民所擁有。

龍這種威猛、兇猛的動物,也非常符合當時遊牧民族的審美的需要,匈奴將其都城稱之為龍城,龍也漸漸被匈奴所接受。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入,十二生肖漸漸也被納入到佛教文化體系中去,而龍也被賦予了新的形象,我們所熟悉的佛教中的守護神天龍八部眾就是典型的例子。

秦漢之後龍與王權的關係雖然變得日漸緊密,但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遊牧民族的衝擊與佛教的改造,生肖龍最終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到了後來,百姓們甚至會拿龍來開“玩笑”,在今天中國的農村就有大量舞龍表演。

宋代之後,舞龍就成為了過年的一項特殊風俗。南宋文人吳自牧在其作品《夢梁錄》中就記載了南宋時各地舞龍、耍龍與龍燈會等風俗。到了明清時期,這種舞龍、耍龍的習俗開始隨著城市與商業的發展日漸成熟,明清時期更是出現了舞龍燈這樣的風氣,直到今天舞龍燈也是各地春節必備的活動之一。

舞龍時一般都會把龍頭紮好,蒙上白色的清明紙,並分別在龍角、龍頭、龍嘴等處塗上特採,使龍的模樣能更加趨於想象的真實。而在龍的下方用木柄固定好,方便在舞龍時可以自由旋轉,而在舞龍時,會在龍脖子的部位放下一座燈牌,上面會寫上“五穀豐登”等字樣。舞龍時百姓們還會常常用鞭炮來慶祝,在中國福建的泉州、漳州與廈門等地還會將舞過的龍放在船上,任其飄揚過海,其意為送龍歸海。

到了農曆二月二時,就是著名的龍抬頭,一般將其稱為龍頭節,在這一天只要抬頭活動,這一年雨水一定特別充足,風調雨順。縱觀整個龍的發展史,人們通常的印象都認為龍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但是到了後來,龍不但走進了尋常百姓家,還成為中國民間吉祥與風調雨順的代名詞。龍不僅大大方方地進入了十二生肖之列,更是成為十二生肖中的明星角色。

中國人崇拜龍的歷史極為悠久,從上古三皇五帝時期就開始有了對龍的崇拜,到了秦漢時期,龍更是成為權力與王權的代名詞,但普通百姓對龍的心態卻是極為複雜的,從原始的尊敬與敬畏,到先秦時成為王權的象徵,到了南北朝之後,龍進入了平常百姓家,舞龍、耍龍成為了重要的民間活動,慢慢地,龍就成為了中國人心中吉祥的象徵,到了今天我們對龍依然充滿了敬畏,但是在敬畏的同時也多了一份娛樂,龍與人在千年的演變中最終實現了現實與精神的統一。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中華遺產》(生肖專刊下),2021年第1期。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中國國家地理》(春節增刊),2010年特刊。

楊寬:《中國美術史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12月。

鄭振滿:《信仰與秩序》,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作者:浩然文史·禹貢行者)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