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煙雨戰國之五,武侯霸業

魏文侯魏斯開創了魏國百年霸業,魏武侯魏擊則把魏國霸業推向巔峰。

1、武侯成長

魏擊是魏斯的嫡長子,在魏斯擔任晉國卿大夫期間,得到良好的教育。“河東三賢”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卜子夏是孔子弟子,田子方是孔門子貢與卜子夏弟子,段幹木是卜子夏弟子。他們既是魏斯的“帝師”,也是魏擊的“太子師”。“三卿分晉”後魏國的開局,就是受到孔門思想的薰陶。那些鄙視孔門思想的“聰明人”,忽視了孔子“因材施教”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

魏擊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前412年。當時年方二十的魏擊受命率軍攻打繁、龐二地(約在今陝西韓城東南),將當地百姓遷入魏國境內。魏武侯一開始就被父親“外派”領軍作戰,這既是培養他獨當一面的能力,也導致他逐漸偏愛與武將交往,這就為魏擊即位後頻繁用兵埋下了禍根。正是魏斯把魏擊培養成武將,魏擊越來越像武將一樣思考問題。尚武精神在魏擊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

公元前408年,魏斯計劃越過趙國進攻中山國。魏國國相翟璜推薦中山國人樂羊為將,魏斯用人不疑,立即拜樂羊為主將領軍討伐中山國。為了表示對樂羊的信任,魏斯沒有給樂羊派遣副將,而是派嫡長子魏擊隨軍出征,相當於把嫡長子作為“人質”交給樂羊以示自己對他的絕對信任。

這次遠征中山國耗時兩年,朝中大臣紛紛彈劾樂羊出師不利,甚至猜疑樂羊因為兒子樂舒在中山國不肯盡力,但魏斯表達了對樂羊完全的信任。公元407年,魏軍攻佔中山國國都顧城(今河北定縣),吞併中山國全境,在趙氏封地的中央建立起根據地。樂羊因戰功封於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而魏擊被封為中山君,坐鎮中山獨當一面。

公元前403年,魏斯終於被周天子冊封為魏侯,史稱魏文侯。公元前396年魏文侯病逝,太子魏擊繼位,史稱魏武侯。公元前395年,魏國“總設計師”李悝病逝,但李悝變法的成果卻被魏武侯繼續沿用,魏國依舊強勁發展,國力碾壓“三晉”中的趙國與韓國。

魏武侯畢竟是“諸侯二代”,沒有魏文侯那樣創業艱難,加上魏文侯給他留下了偌大的家業,也就一改魏文侯的溫文爾雅,變得咄咄逼人。魏武侯深信“能用拳頭解決就不要用舌頭”,既然魏國有天下最強的軍隊,為什麼還要跟周圍那些弱國“費口舌”?

2、戰神吳起

魏武侯敢於動輒“武力解決”,那是因為他有“戰神”吳起,還有吳起一手訓練的“武卒”。

吳起,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早年師從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學習儒家經典。後來因為母親病逝吳起沒有回國奔喪,被曾申認為有違孝道而“逐出師門”。吳起轉而學習兵法,來到魯國求職。

公元前412年,齊宣公出兵進攻魯國。魯元公想任用吳起,卻擔心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而在猶豫。吳起竟然殺害妻子表示與齊國沒有私情,請求領軍為將,史稱吳起“殺妻求將”。吳起帶兵果然擊敗了強大的齊國,但魯元公卻聽信讒言認為吳起刻薄寡恩而猜忌吳起,吳起聽說魏國正在招攬賢才,也就投奔魏國。

吳起剛到魏國,魏斯就問李悝徵求對吳起的看法。李悝直言不諱,說吳起這個人貪財好色,但是用兵即使是齊國的“戰神”司馬穰苴也不如他。這說明吳起沒有什麼政治野心,只要給他財、色,他就可以“好好幹活”,這可以最好的“打工仔”。

公元前409年,魏斯任命吳起為主將進攻秦國,吳起很快就展示了他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華,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裡並築城。公元前408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加以防守。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為抵禦秦國的進攻,修築了吳城(今山西孝義西南)。

魏武侯即位後“消停”了幾年安定後方,公元前393年同時“兩線作戰”進攻西面的秦國與東邊的鄭國。名將吳起大敗秦軍於注城(今河南臨汝縣西),延續秦軍“遇起則敗”的記錄。

公元前391年,魏武侯與韓列侯韓取、趙武侯結成“三晉同盟”。三晉聯軍南下在大梁(今河南開封)、榆關(今河南中牟西南)擊敗楚軍。三晉攻佔楚國的軍事重鎮大梁,輕取襄陵(今河南雎縣),並順勢對殘餘楚軍進行清剿,向楚國腹地挺進。楚國朝堂一片震恐,楚悼王派遣使臣向三晉求和,三晉拒不退兵。魏武侯不懂得“見好就收”,忽視了楚國曾是春秋時期與晉國並列的“超級大國”,也就導致楚國聯合其他強國“反制”魏國。

楚悼王一面派人帶著財物、珍寶赴秦,賄賂秦惠公,請求秦國出面與三晉謀和。另一方面則派使臣入齊國,希望齊國能夠插手中原戰事,協助楚國共謀三晉,減輕自己的正面壓力。

秦惠公收下賄賂,並派兵攻打三晉之中最弱的韓國,攻取宜陽(今河南宜陽西)6座城池。三晉迫於秦國的背後偷襲,放鬆了對楚國的緊逼。

公元前390年,魏武侯見到後院失火,便協助韓軍直撲秦軍主力,與秦軍大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不分勝負。吳起設定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西舊陝縣),密切注視著秦軍的動向。在三晉與楚國爭鬥進入尾聲時,齊國權相田和率軍乘機奪取魏軍從楚軍手中奪取的襄陵城。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50萬,進攻秦軍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鎮陰晉(今陝西華陰東),魏武侯親自到前線犒勞將士,魏軍上下士氣高昂。吳起率領5萬魏軍、500乘戰車、3000名騎兵大敗秦軍,史稱“陰晉之戰”。此戰過後,吳起率軍勢如破竹地進入關中平原,橫掃河西。吳起“一戰封神”,後來與孫武、白起、樂毅、田穰苴(司馬穰苴)等先秦名將一起並送入武廟並列為“武廟十哲”。“孫吳”、“韓白”成了最強名將的代稱,在所處的時代碾壓任何對手。

公元前387年,吳起率軍攻打秦軍,再次大敗秦軍倉促間集結的殘餘部隊於武下(今陝西華縣東),並向秦國腹地推進。秦國危在旦夕時,魏武侯又把吳起派往東線,率軍討伐齊國至靈丘(今山東滕縣)。就在魏國霸業在吳起“加持”下無往而不利時,魏武侯突然聽信宰相公叔痤讒言,猜忌吳起不願意娶公主是不願意效忠魏國,導致吳起出走楚國。

3、趙魏內訌

逼走了吳起,魏武侯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對,畢竟吳起留下了當時天下最精銳的部隊,還培養了一批能征慣戰的將佐。魏武侯看不到吳起這樣的“牛人”離開魏國,意味著魏國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已經遠不如當年。魏武侯的軍事才華即使勝過父親魏文侯,但招攬人才的能力遠不如魏文侯,魏國開始“失血”。

公元前386年,魏武侯接受齊國權相田和的賄賂,向周安王請求冊封田和為齊侯。周天子面對魏武侯的壓力不得不應允,冊封田和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魏武侯此舉也是為了緩和與齊國的關係,畢竟魏國得罪了秦國、楚國,不能再得罪齊國。

公元前386年這一年,趙敬侯遷都邯鄲,趙武侯之子趙朝作亂,不服從趙敬侯調令,投奔魏國。魏武侯陰謀操縱趙國朝政,竟然接納趙朝,並幫助趙朝攻打邯鄲。魏武侯沒能幫助趙朝叛軍擊敗趙敬侯,還得罪了趙國,導致“三晉同盟”基本瓦解。要知道“三晉同盟”的核心是魏國與趙國的聯盟,韓國畢竟是“打醬油”的。

魏武侯這次干涉趙國“內政”的“昏招”,導致公元前383年趙敬侯率軍攻打魏國的附屬國衛國。衛慎公不能抵擋,急忙向魏武侯求救,魏武侯出兵大敗趙軍於兔臺(今河南清豐西南)。趙國與魏國正式開戰,魏武侯“自毀長城”。

公元前382年,趙敬侯修築剛平城(今河南清豐縣西南),再次出兵攻打衛國。魏武侯聯合齊侯剡共同抵擋趙軍,衛慎公仗著有魏國與齊國撐腰,甚至出兵攻取趙國的剛平,一直打到趙國故都中牟(今河南鶴壁西),奪取了趙國河東的大片土地。趙國與魏國、齊國、衛國的矛盾升級。

公元前381年,趙國出兵反擊攻入本土的衛軍,魏武侯派軍隊大舉攻打趙國。趙敬侯直到單憑趙國的力量,無法與魏國抗衡,於是遣使臣向楚國求救。楚悼王派軍協助趙軍,“戰神”吳起率領楚軍北上進攻“老東家”魏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以西)。楚軍穿越梁門(位於大梁西北的關塞),駐軍林中(位於梁門以北),飲馬於黃河,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的聯絡。趙國藉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攻克黃城(今山東省冠縣),楚、趙兩國大敗魏軍。

魏武侯有把握在吳起“跳槽”楚國後,用訓練出來的“武卒”擊敗趙國,卻沒有能力抗衡吳起調教出來的楚國大軍。不知魏武侯此時,會不會後悔6年前聽信公孫痤的讒言逼走吳起。魏武侯知道自己沒辦法在“群毆”中生存,只好舔著臉向趙敬侯求和。趙敬侯也知道趙國遠不是魏國的對手,也欣然“笑納”魏國的和平請求,“三晉聯盟”開始修復。

4、四面出擊

公元前380年,齊侯田剡攻打燕國,攻佔桑丘(今河北徐水西南)。燕簡公向趙敬侯求救,趙敬侯立刻將軍機要務告知魏武侯與韓文侯。“三晉”聯軍兵合一處救燕國,大敗齊軍。這說明只要維持著“三晉聯盟”,依舊是“打遍周邊無敵手”。這一年退入太行山中的中山國復國,定都靈壽(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公元前378年,齊侯田剡再次出兵攻打燕國,燕簡公再次向趙國求救,趙敬侯再次聯合魏武侯、韓文侯出兵救援燕國,“三晉”聯軍再次大敗齊軍。齊軍懼三晉之威,不斷後撤,三晉攻入田齊本土,直至靈丘(今山東高唐南)方才退兵。

中山復國後,把趙國南北兩部分領土分割開來,成為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在公元前377年聯合魏國進攻中山國,在澮水被中山國擊敗。公元前376年趙國再次進攻中山國,再次遭遇失敗。魏武侯也是奇怪,難道不知道中山國的存在意味著趙國不能全力南下與魏國爭奪中原霸業嗎?幫助趙國進攻中山國,幸虧沒有取勝,否則魏國北面的壓力必然陡增。

公元前375年,魏武侯決定先發制人,與楚軍大戰於榆關。此時吳起已經遇害多年,楚國也不能單獨與強大的魏國抗衡。

公元前373年,魏武侯乘齊侯田剡被弒,齊侯田午初立國勢不穩,聯合燕國、魯國、衛國大舉討伐田齊。燕軍敗齊於林狐,魯軍攻齊至陽關,魏軍伐齊至博陵(今山東荏平西北)。

公元前372年,衛慎公薨逝,衛聲公即位,衛軍攻取田齊的薛陵(今山東陽穀東北)。趙成侯看到魏軍主力與衛軍主力都在攻打齊國,衛國國內空虛而魏軍難以及時救援衛國,也就乘虛偷襲衛國,連下衛國73邑。魏武侯一看我的“馬仔”都敢欺負,立即回師北上進攻趙國,大敗趙軍於藺(今山西離石)。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突然崩逝,竟然沒有明確繼承人,留下一個與周邊秦國、楚國、齊國、趙國都為敵的爛攤子給兒子魏?與魏緩。

比起父親魏文侯早早就立自己為魏君世子,比起魏文侯聘請大儒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人給魏武侯做“家教老師”,比起魏文侯在魏武侯20歲時就安排他單獨領兵,比起魏文侯安排魏武侯跟隨名將樂羊討伐中山國並擔任中山君獨當一面,魏武侯對自己的兒子太薄情了。魏武侯不是把一個和平的國家交給兒子,而是把處於“群毆”狀態的國家交給兒子,甚至埋下了兩個兒子爭權奪利的禍根。魏國的霸業竟然沒有因為魏武侯的突然病逝而戛然而止,不得不說魏武侯的後繼之君還是頗有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