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千奇百怪的古埃及墳墓,有的像美國白宮,有的像富豪別墅

在大多數人看來,金字塔是埃及的符號。它們是古埃及法老(後期埃及國王的尊稱,早期仍稱國王)的墳墓,在沒有機械動力的時代,想要造出這些龐然大物,的確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然而,古埃及的歷史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而最早的金字塔,卻誕生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沒有金字塔的日子裡,那些身份不凡的古埃及闊佬,究竟以什麼樣的方式,炫耀了自己卓爾不凡的身份呢?

英國約克大學考古系教授喬安·弗萊徹,長期專注於世界木乃伊研究與喪葬考古學。如今,他是多家博物館爭相聘請的顧問,並撰寫了大量研究論文。在2018年,他還成為了古埃及考古組織“埃及探索社團”(EES)的駐地大使。他的專業程度,自然毋庸置疑。

大概有這麼專業?

喬安·弗萊徹教授在他的傑作《埃及四千年》中,帶著我們縱覽了古埃及的歷史沿革,以及民俗、宗教信仰和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元素。因為他長期專注喪葬考古學,我們也得以從此書中得知,在金字塔誕生之前,古埃及的部族領袖們,居然在“入土為安”這方面,開創了這麼許多花樣。

故事的開始,我們可能得從河馬說起。

河馬棲息於水草繁茂的炎熱地區,其中便包含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便與河馬共享同一片河流。這些猛獸,是他們身邊的巨大威脅,埃及第一王朝的開國君王美尼斯(書中譯為納美爾),便喪生於河馬之口。

美尼斯這個名字的字面含義是“擊殺鯰魚”。由此可見,擊殺再多鯰魚的獵人,也無法輕易擊殺一頭河馬。

但另一方面,河馬又為古埃及的居民們,提供了豐富的肉食。它的體型巨大,根據《埃及四千年》這本書的描述,一頭成年河馬的肉量,幾乎等同於五頭牛。如果能順利獵捕一頭河馬,要遠遠勝過獵捕靈活的瞪羚和野兔。在那個蛋白質匱乏的年代,河馬無疑是珍貴的恩物。

除此之外,河馬的肋骨被用來加固茅草屋,脛骨被拿來當作樓梯,腿骨則用來充當圖騰柱。一部分茅草屋,最終成為了安葬死者的地方,這便是古老時期的“河馬墳”。

因為河馬一身都是寶,所以人們對河馬心懷感恩。古羅馬的孕婦保護神塔沃裡特,則被刻畫成為河馬頭人身的形象。

塔沃裡特金像,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這個相對古老的時代(約公元前5500年),貧富差距已經漸漸形成,但尚未高度分化。但我們仍可以透過墳墓中的隨葬品,來區分這個人是富有還是貧窮。

通常來說,窮人的墓裡,只有少數的布料、陶器作為陪葬。而富人的墓裡,則會出現大量的瑪瑙、玉髓、綠松石、黃金和其他珠寶陪葬品。到了後來,法老甚至授意人民乘船出海,並透過貿易等手段,帶來大量產自海外的珍寶,再將這些財富毫不吝惜地花費掉。

當然,這都是後話。現在讓我們退回到第一王朝時代(公元前3100年),因為埃及境內出現了統一的王國,所以,國王所掌握的人力和物力,與昔日的部族首領不可同日而語。在第一王朝的開國君王美尼斯去世後,他的兒子阿哈繼位,宏偉的“白宮”就此拔地而起。

所謂的“白宮”,指的是阿哈為自己建起的宏偉宮殿。因為他喜歡白色,所以宮牆都被刷成了白色。不過後來,這位國王產生了憂慮:一旦自己去世,就再也無法享受這宏偉的宮殿了。這該如何是好?

事不宜遲,阿哈一聲令下,大量奴隸奔赴到阿比多斯,另一座“白宮”拔地而起,這是阿哈宮殿的複製品。唯一不同的是,這一處“白宮”,是阿哈提前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他死後,他的遺體便被葬在了這裡。隨同殉葬的,還有大批的奴隸。到了陰間,這些人仍然要侍奉昔日的主上。

我不由得想起,微軟工作室二十多年前發行的老遊戲《帝國時代》中,埃及的建築物都是以白色調為主。如今看來,這個遊戲對古埃及的設定,原來遵循了阿哈國王“白宮陵”的史實。

《帝國時代》截圖

除此之外,埃及的國家奇蹟是金字塔,還能製造出駱駝騎兵和象兵(並非每個文明都有)。這完全符合埃及這個沙漠王國的現實情況。

既然阿哈開了這個頭,後世的一代代帝王,自然就順坡下驢,將阿比多斯當成了專業的皇家墓地。如果我們現在去阿比多斯旅遊的話,仍然可以目睹昔日皇家陵墓的盛況。這裡的每一處遺蹟背後,都藏著一頁沉甸甸的歷史。

阿比多斯神廟掠影

當然,每個王國,都會出現特立獨行的君王,古埃及自然也不例外。在公元前2890年,埃及國王赫特普塞克姆威便將自己的墓地,搬到了孟斐斯附近的薩卡拉(今開羅南部30公里處)。從此,這個地方開始被埃及王室青睞,成為了一片新的墓葬風水寶地。

譬如上面提到的這位赫特普塞克姆威,便將自己的宮殿在這裡複製了一遍(人類就是復讀機)。除此之外,還在這裡重新建造了臥室、浴室、衛生間和儲物間。不僅如此,他還授意一名大祭司留在這裡。當他入土為安後,這位大祭司必須為他主持祭祀活動。看起來,這是要在沙家浜紮下根了。

現在我們來到薩卡拉旅遊的話,仍有機會目睹這巨大“豪宅墓”的風采。

薩卡拉遺蹟的旅客川流不息?

古埃及的王室成員,似乎十分熱衷為死後的自己備辦生活用品。譬如公主謝普塞蒂貝特,便在自己的隨葬品中,添加了以下物品:烤熟的帶骨牛小排、一隻塗上調料的鵪鶉、燉鴿子湯、魚片、軟乳酪、麵包、燉無花果、糕點和葡萄酒。所有的熱菜,都盛放在陶製盤子裡,冷菜則放在石頭大淺盤中。

這位公主的胃口,簡直好到了“死而後已”的地步。她的隨葬品,無疑將“豪宅墓”的細節延伸到了極致。

到了後來,薩卡拉的墓園被後世君王重建。他們派奴隸運來了大量的石灰岩,並將其高高碼起。這便是埃及的象徵——金字塔。

金字塔掠影?

由此可見,在金字塔誕生之前,古埃及的王家闊佬們,仍然有展示自己不凡身份的手段。而古埃及的喪葬文化,絕不僅僅限於此。如果我們翻開這本喬安·弗萊徹教授筆下的《埃及四年前》,我們就會發現:在金字塔的背後,古埃及有著無數鮮為人知的精彩歷史。

(完)

(渭水徐公,昔日的佛系寫作導師,今日的博物館探險家。歡迎你和我一起,走進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