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殷商之禮,重酒頂祀與重食之制下的商周青銅器群的轉變

導語:酒文化,是我國文化中最為深遠的的一種餐桌文化,它的出現至少要追溯到夏商時期的酒麴複式發酵法。關於最早的釀酒,歷史記載:中古之時,未知麴櫱,杜康肇造,爰作酒醴,可為酒後,秫酒名也。杜康是缻確有其人,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但是關於釀酒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是毋庸置疑的。關於飲酒行為的興起,最早應該不單單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應該與宗教祭祀的需求有關。飲酒之風在商代因為商人重祭祀而風靡上層社會,然而飲酒也為商人的統治帶來了深切的憂患。以至於商朝覆亡之後,周人開始大力禁酒,非必要場合基本不見飲酒。由商到周關於酒文化的轉變,從商周時期典型青銅器群的變化就可見一斑。

一、酒的發明、起源與夏商以前的社會發展

關於酒的產生,人們通常與某個具體人物相關聯,這兩個人物一是儀狄,一是杜康。從年代上來講,儀狄要早於杜康,是與大禹同時期的新石器時代末期到夏朝初期,且為女性,帶有氏族社會時期女性崇拜的影子,而杜康據傳說是商代人。儘管儀狄釀酒要早於杜康時期,但是一則是因為商代甲骨文中有關於酒的記載,二則是商代也發現有明確的青銅酒器和與酒有關的遺物,這就使得杜康釀酒的傳說更增加了幾分可行度。也正是如此,人們往往將杜康作為是釀酒始祖、酒神加以尊崇。

儀狄釀酒

酒是一種由糧食、水果等含有澱粉或糖的物質發酵而產生的含有乙醇的飲料。一般人們認為酒的出現與農業生產中糧食的大量結餘有關,但是在農業社會較為穩定的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中並沒有發現與釀酒有關的遺存。結合新的考古發現來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當中發現有目前來說較早的與釀酒有關的器具:瀝酒的漏缸、接酒和盛酒的盆以及用於發酵的大口尊等。另外當時還出現有一些觚形杯、觶形杯等與飲酒有關的陶器。

酒神杜康

如果說單純的器物型別還不足以說明早在史前時代就已經出現了釀酒工藝了,那麼直接的考古學材料,或許更具備說服力。在陝西西安米家崖遺址發現有一個屬於仰韶文化時期的灰坑,灰坑內放置有闊口罐、漏斗、和小口尖底瓶,在這些器物的底部都附著有黃色的殘留物,經過化學分析,認為這些黃色物體中存在受損澱粉粒,應該是釀酒過程中的殘留物,並且經過對比實驗發現,這應該是仰韶時期先民們製作混合谷芽酒的結果。

米家崖遺址出土陶器

為何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會產生最早的釀酒技術呢?首先說來,釀酒的發明應該是群體而非某個特殊人們的偶然行為而得來的。人們在食物資源獲得穩定供給時,開始有意識地儲存和保質某些食物資源,並且開始衍生出來關於食物的副產品。酒的出現顯然就是食物的副產品,目前來說我們發現的史前酒包括果酒和米酒兩大類,其原理都是透過發酵得來的。

古代釀酒過程

另外,距今四五千年的史前社會是一個發展和轉型的重要時期,社會各個集團和部落之間存在競爭和聯合關係,而這些關係的維繫往往需要舉行重大的儀式和宴饗活動。透過定期或者長期舉行社會活動,宴會主人能夠謀取更多政治利益,進而掌握更多權力。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來的中原地區的大型房屋及灰坑遺址中,往往能夠發現許多廢棄的豬、牛、羊、狗等動物骨骼,這些動物骨骼數量之多,顯然是經過長期食用堆積而成的。頻繁舉行的宴饗活動與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的劇烈變化密切相關。

二、商代的重酒之風與商代酒器

夏商時期出現的一個重要轉就是此前發現的一些陶質酒器開始向青銅酒器發生轉變,夏代常見的酒器主要有爵、觚、斝等,均為小件器物。而進入商代以後,青銅器群幾乎出現了以酒器為主的組合狀況,商代酒器種類繁多,且數量眾多,主要包括盛酒器和飲酒器兩種。盛酒器主要有尊、卮、觥、彝、卣、缻、盉等,飲酒器則主要包括觚、觶、爵、角、杯等。

二里頭文化酒器

從商代貴族墓葬的隨葬器物來看,青銅器往往佔了較大比重,而青銅器中以酒器數量最多,主要包括尊、卣、爵、爵、觚等器物組合。商代嗜好飲酒,無論男女老少都以飲酒為習,商代殷墟婦好墓中發現有卣、骨雕象牙杯、彝等器物,顯然都是飲酒器,且象牙杯中一件較大者高近50釐米,直徑約11釐米,屬於體量很大的盛酒紅色飲酒器皿了,由此可見,婦好本人生前酒量應該也非同一般。

商代青銅斝

商代重視祭祀,因此飲酒之風盛行很有可能與祭祀活動有關。有人從宗教儀式的角度來看,認為過量飲酒能夠使得人致幻,達到一種迷醉的境界,而在古代巫師做法時也往往需要藉助一定達到方式達到這樣的境界。在現代非洲有的原始部落當中,還存在有巫師隨著音樂不停舞蹈,最終抽搐倒地、口吐白沫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巫師法力到達最高,能夠與神靈溝通的狀態。酒精具有快速麻痺神經的作用,而且比之舞蹈能夠更快進入到迷幻的狀態,因此在古代祭祀儀式中被廣泛使用。

商人頻繁祭祀祖先鬼神,還與商代頻發的戰爭有關,在商代周圍生活著眾多的方國和部落,商人的強敵主要來自東方的夷人和西方的戎狄,還有北方的草原民族。酒既能夠起到鼓舞士氣和人心的作用,還能夠提高軍隊的作戰力,使得參與作戰計程車兵處於亢奮狀態,在戰爭中更為勇猛。商代重酒,還有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與夏代相比,商人的酒器體型普遍偏大,這似乎已經脫離了‘’小酌怡情‘’的範圍,而表現出一種對於酒精的痴迷和瘋狂。

商紂王畫像

有人做過估算,以商人對於酒的需求來看,商代糧食作物中的很多事一部分都要作為釀酒使用,這對於商代的農業生產而言也會造成沉重的負擔。另外,商人頻繁祭祀和圈養戰俘、奴隸、大肆征伐等活動也給當時商王朝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另外,長期過量飲酒對於商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而言也是巨大的打擊,歷史上記載商紂王曾過著‘’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在酒精長期的浸淫下,一是造成了身體的損害,二是使得人喪失意志,無心政事,從而加快了商代的滅亡。

三、周代對於飲酒之風的禁止

商人崇尚飲酒而失國,給了周人以深刻的警醒,在西周初年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曾作《酒誥》勸誡宗室貴及庶民官員族勿要過量飲酒,自尋滅亡。在文中,他言道: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意為告誡子民只有在重大的祭祀活動中才能夠飲酒,其他時候要杜絕飲酒。又言: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他將國家衰亡以及民眾道德淪喪均和飲酒相聯絡起來,意圖以前朝覆亡的例項來告誡民眾飲酒的危害。

周公旦畫像

西周時期記載康王訓誡的大盂鼎中也曾言道:我聞殷墜命, 唯殷邊侯甸雩 (與) 殷正百辟率肆於酒, 故喪師祀。更是直接將商代的滅亡與頻繁祭祀和過量飲酒聯絡起來。在西周初年禁酒的命令下達後,上行下效的帶動作用下,周人紛紛開始參與到了禁酒運動當中。從青銅器群中我們明顯看到,周人和酒器大量減少,酒具的體積和商代相比也明顯縮小了不少。從滕州前掌大商周時期遺址的發現來看,從商末周初,這裡的人們的青銅器群已經發生了顯著改變,觚、爵等酒器基本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鼎和鬹組成的食器組合。

楚國雲紋銅禁

周代的禁酒運動一直盛行不止,直到東周時期社會再度發生變化,諸侯國之間出於某些需要飲酒之風又再度復興。有識之士認識到,要維持社會安定、保障政事通暢就必須嚴格禁酒。在禁酒運動中,以春秋時期的楚國最為突出。在楚恭王時期就曾斬殺了因喝酒耽誤作戰的將領,在淅川下寺楚國墓葬中更是出土了一件名為‘’雲紋銅禁‘’的青銅器。‘’禁‘’,‘’承尊之器也,名之為禁者,因為酒戒也‘’。也就是說,這件銅禁是專門為酒戒而設的,這也反映出周代貴族對於戒酒令的重視。

結語:酒是原始社會人們長期實踐和生活中發明的特殊飲品,因其味美、且能夠麻痺神經的作用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將其運用於醫藥、武術等活動當中。適量飲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保健身體、驅寒保暖、軟化骨骼等作用,但是過量飲酒對於人的身體機能和精神健康都會造成嚴重的腐蝕。除此之外,酒也是社會交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古代社會中我們幾乎都能在社會動盪和鉅變的時期看到酒的身影。酒往往與宴饗活動密切關聯,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上層透過宴饗活動提高威望、謀取政治利益,並以此加劇社會的變革。總而言之,酒本身是人們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發明創造,本身是不具有特殊屬性的,只是因為人們的需求才變得越來越重要。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社會來說,適量飲酒,更多地重視酒的文化和歷史屬性才能夠更加有利於傳承古代優秀文化。

參考文獻

張表臣《珊瑚鉤詩話》

王佳靜、劉莉等《揭示中國5000年前釀造谷芽酒的配方》

馮時《考古學中的‘’暗物質‘’——從殷人崇酒的歷史說起》

佚名《尚書·周書》

鄭玄注《儀禮·士冠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