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昭化大蜀道連載」第2集英雄金戈響馬蹄,文人騷客留詩篇

得知您沒有關注我,我的心像刀割般的疼,快點關注起來吧。

感謝大家閱讀這篇文章,你有什麼疑惑可以關注哦,我們線上交流!

昭化古城,古蜀道穿城而過,作為蜀道上的重要節點,一半以上的興衰沉浮皆因蜀道而起,又因蜀道而終。古蜀道穿越了茫茫山林,險峻秦嶺、巍峨巴山,包括了金牛道、陰平道、米倉道、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等多條子線。在璨若星河且紛繁變幻的中國歷史上,古蜀道一直都是一個人類文明進步和發展的重要舞臺,今天,我們要探尋的,是一段跨越3000多年,一路驚險奇絕“入蜀之正道”的金牛道。

蒼龍連南北,通衢川陝道

金牛道,又稱石牛道,因“石牛糞金,五丁開道”而得名。北起漢中南鄭,向西經勉縣金牛驛後,南折入五丁峽、五丁關至寧強縣,再轉西南,經牢固關、黃壩驛進入四川棋盤關,依次過神宣驛、龍門閣、明月峽、五里峽,沿嘉陵江絕壁之上的飛閣棧道經朝天峽、飛仙關、千佛崖入廣元,再南渡嘉陵江至昭化,天雄關、牛頭山、高廟鋪、劍門關,轉至梓潼大廟,經涪城,先後過鹿頭關、白馬關、旌陽驛、金雁驛、兩女驛、天回驛,到達成都金牛壩,全程600多千米。

這條古蜀道,在昭化境內長約50餘千米,像一條綠色巨龍,盤踞在崇山峻嶺之中,它一路山重水複,石板相連,溝壑縱橫,山林氤氳,蜿蜒曲折,時而大樹蔽日,時而怪石嶙峋,時而遇溝渠溪水,時而遇烈日當頭,時而盤旋陡峭,時而平緩坦途,作為通衢成都和長安之間的南北交通大動脈,幾乎集合了這條蜀道一路上所有的特徵。這條蜀道,成為古蜀國與秦國的一條連通秦嶺內外的商貿與文化交流的通道,成為通衢川陝的“高速公路”,成為軍事中糧草輜重的運輸生命線,成為販夫走卒的便捷之路。

古代戰爭道,金戈鐵馬知多少

蜀王開明尚在原有基礎上貫通了金牛道,昭化便佔據了水陸優勢,成為當時重要的軍事要塞。為了讓昭化永遠不被別人奪走,使得蜀中大地得以長治久安,特意安排了自己的弟弟葭(jiā)萌,封苴(chá)侯常駐昭化,誕生了蜀國中的附屬小國——苴侯國。然而,葭萌有了反叛之心,欲與鄰近的巴國聯合,進軍成都。蜀王大怒,並親率大軍前來平叛,葭萌和巴王自知抵擋不住,就去求援秦國。秦惠王大喜,公元前316年,派司馬錯、張儀率大軍沿金牛道長驅直入,藉此機會伐蜀,在昭化大敗蜀軍,一戰滅掉了蜀國,史稱“葭萌之戰”。之後又順利地滅了苴國、巴國,盡收沃野千里的巴蜀之地。

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其子通國為蜀侯,陳壯為蜀相,張若為蜀守,移民萬戶至蜀地,如此大規模的移民,唯有蜀道可以承載。據《史記·貨殖列傳》記“秦破趙,遷卓氏……諸遷虜少有餘財,爭與吏,求近處,處葭萌”。公元前310年,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蜀相陳壯殺了蜀侯通國,秦武王大怒,立即派甘茂和司馬錯又一次興兵伐蜀,沿著金牛大道一路旌旗獵獵,馬蹄轟鳴;公元前301年,蜀侯惲向秦昭襄王進貢蜀地美食,惲的後母在食物中暗放毒藥,秦王正準備食用,後母對秦王說:“食物遠從千里之外來,當嘗之後食用。”秦王命近臣嘗食,當即被毒死。秦王大怒,派司馬錯再走金牛道,蜀侯惲夫婦拔劍自刎,近臣郎中令嬰等27人被司馬錯殺。秦滅巴、蜀、苴之後,對蜀道開展了大規模建設,新鑿、拓寬、加固,正式建成了這條連線蜀中、漢中以至關中的交通大動脈。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劉備帶著大隊人馬從昭化(時稱葭萌關)出發,去實現《隆中對》的願景規劃,南下取益州,留霍峻、霍弋父子守葭萌關。一路走金牛道經天雄關、牛頭山、劍門關、梓潼關、白馬關,直至雒城(廣漢)受阻,把成都圍困了兩年後,於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璋獻出綬印,劉備實現了他的皇圖霸業。為感恩在昭化期間“厚樹恩德,廣收人心”,初期建業,紀念這一根據地,劉備奪取益州後,將“葭萌”改為“漢壽”,寓意:蜀漢政權與日月同壽。

到了五代十國,宋初,趙匡胤派大將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王全斌率六萬大軍驅馳金牛道,攻滅後蜀,俘虜了後蜀主孟昶及夫人“花蕊夫人”。王全斌從利州到劍門,中途駐紮在益光(今昭化),取得益光後,王全斌燒殺搶掠,濫殺無辜,一萬餘蜀軍慘死在他的刀下,在他攻克劍州後,又殺死蜀軍一萬多人。趙匡胤知道後,為了安撫百姓,親自取名,把“益光”改名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人心”,其名沿用至今,再無改動。

綠色長廊護蜀道,觀景不忘種樹人

為鞏固蜀道在古代軍事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從秦開始,到漢代,再到明代,都對蜀道進行保護,保護的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沿途蜀道兩旁種植柏樹。在四川廣元的翠雲廊,秦時被稱為“皇柏大道”。相傳翠雲廊植樹的歷史始於秦始皇。唐代文學家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意思是說,當四川的大山都變得光禿禿了之後,阿房宮才映入眼簾。秦始皇修建“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需要大量的木材,工人曾在蜀中大肆伐木取材,老百姓怨聲載道。為平息民憤,秦始皇下旨在驛道旁植樹。這一說法在廣元地區廣為流行。

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李璧任劍閣知州。他上任之後,就對南至閬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驛道進行了全面整治,並沿路大量補植柏樹數萬株,所以,在蜀道上的老柏樹中,最年輕的也有400歲以上。李壁對蜀道的另一大貢獻,就是對蜀道進行“改道”,他親力親為,翻山越嶺,對蜀道地形進行詳細勘察,帶領當地人推土填溝、開山鑿石,儘量避開險峻之地,儘量鋪平路,儘量避開落石區域,儘量避開山洪易發區域。葭萌關、天雄關、劍門關三關相連,使得昭化這一軍事重地固若金湯,這一咽喉要地,成為巴蜀鎖鑰。

除了劍閣的皇柏,還有在昭化的“張飛柏”。這些樹,被人們賦予了神的色彩,是嚴謹砍伐的神樹。蜀漢末期,張飛任巴西太守,劉備駐守成都,姜維駐守劍門,軍情政務往來頻繁,卻因劍門山勢險峻,馬不識途而耽誤。張飛帶領將士自閬中至昭化鑿石開山,將羊腸小道擴建成寬闊的石板大路,馬車、雞公車都可通行,修完了路,再在沿途遍種柏樹,利用柏樹喜寒耐旱,樹根發育旺盛的特點,加強對路基的保護,時光荏苒,千年後,柏樹長成了數人合圍的巨樹,而蜀道則被完好的儲存至今。

文人騷客留墨寶,詩情畫意贊蜀道

自唐代以來,昭化蜀道便留下94位詩人吟詠詩詞兩百餘篇,這其中,包括唐代杜甫、張說、岑參、王鐸等;五代花蕊夫人等;宋代陸游、石介、張方平等;明代楊慎、王世昌、楊瞻等;清代張問陶、董繼舒、盧承恩等。昭化風物滿眼,商賈雲集,市場繁華,碼頭興盛,名士薈萃,詩韻飄香。

這些飽含款款深情的詩詞歌賦的創作者中,有的南徙北征,遊目馳懷;有的描繪錦繡昭化山川河流,旖旎風光;有的登臨憑弔,懷古幽情;有的羈旅愁思,借景喻心,抒發憤世感慨;有的七尺男兒浩然正氣,卻也抵不過世間蒼涼;有的溫婉柔弱,卻內心熾熱,滿懷愛國拳拳之心;他們將筆觸留在了昭化,融入到昭化文化的大河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寶貴的文化財富。這裡例舉一二,共同感受古代詩詞作者在昭化時的心境。

桔柏渡(唐。杜甫)

青冥寒江渡,駕竹為長橋。

竿溼煙漠漠,江永風蕭蕭。

連笮動嫋娜,征衣颯飄颻。

急流鴇鷁散,絕岸黿鼉驕。

西轅自茲異,東逝不可要。

高通荊門路,闊會滄海潮。

孤光隱顧眄,遊子悵寂寥。

無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

過蜀道山(唐。張說)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開。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白雲半峰起,清江出峽來。誰知高深意,緬邈心幽哉。

清商怨·葭萌驛作(宋。陸游)

江頭日暮痛飲,乍雪晴猶凜。山驛淒涼,燈昏人獨寢。

鴛機新寄斷錦,嘆往事、不堪重省。夢破南樓,綠雲堆一枕。

採桑子。葭萌驛題壁(五代。花蕊夫人)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