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華卓精科的"光刻機第一股":1個客戶 4件產品

頂著“國產光刻機第一股”的名號,華卓精科於今日首發上會,衝刺科創板。北青科創記者發現,盛名之下,華卓精科的“光刻機”產品原來並非光刻機整機,以及公司相關產品實際上並未量產。截至目前,公司“光刻機”相關產品僅有1家客戶,累計出產4臺產品。

“第一股”

即便在此之前全然不清楚華卓精科作何業務,網頁檢索也能立即讓人對這家公司留下“光刻機領先企業”的印象,因為這家公司大量以“光刻機第一股”為標題的資訊。

事實上,自從衝刺IPO以來,媒體給予了華卓精科極高的關注度。公司實控人及招股書中也頻繁提到 “公司打破了荷蘭ASML雙工件臺的技術壟斷”、是“全球第二家手握雙工件臺核心技術的企業”等。

“第一股”的概念,擺明了強調投資標的的稀缺性。尤其是在光刻機領域—— “A License to Print Money”,一位為光刻機行業巨頭撰寫傳記的作家曾這樣形容它,“一臺只要運轉起來就能7x24小時印錢的機器”。

一般情況下,“第一股”都是其所在主業領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但概念的界定也並無一定之規——

就像華卓精科,主營業務為超精密測控技術的開發服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報告期內超過60%的收入來自於精密運動系統,第一套光刻機雙工件臺樣機2016年才研製出,第一臺光刻機雙工件臺產品去年4月份才生產出,且目前還在客戶處測試、尚未被正式驗收……公司依舊可以被譽為“光刻機第一股”的稱號。

不過,雖然被譽為A股“光刻機第一股”,但華卓精科和光刻機的關係,也僅僅是公司光刻機工件臺產品和光刻機整機的關係——成本佔比10%~20%左右的子系統之一。

此外,華卓精科招股書中所述的“國內首家可自主研發並實現商業化生產的……”以及“佔據了中國商用光刻機雙工件臺主要市場份額”等的描述,也僅僅是因為光刻機此前在國內市場的空白,以及行業的剛剛起步。就像華卓精科和ASML二者的差距是90%與1%市佔率、以及技術上“代際差異”的區別。

至於“商業化生產”……如果公司確實要把目前所有累計4臺出貨量,且未獲下游客戶驗收的產能情況這麼描述的話。

1家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交所的要求下,目前,華卓精科已經在<招股書>“重大事項提示——需要特別關注的風險因素”中補充提示了“公司光刻機雙工作臺產品客戶單一且對單一客戶存在依賴,商業化前景不明及部分產品商業化不及預期的風險”。

事實上,以往“單一”這個詞更多被用在形容公司“業務結構”的非多元化而非“客戶結構”,因為即便公司對某些大客戶存在依賴,也有“前五大客戶佔比”這樣的指標衡量。只不過華卓精科的客戶結構 “單一”到——

報告期內確實有且僅有1家客戶。

據華卓精科招股書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光刻機雙工件臺模組及技術開發僅有的795萬元(2018年)、1737。74萬元(2020年)全部來自於一家非上市公司客戶上海微電子。且據招股書中 “光刻機雙工件臺模組及技術開發客戶僅有上海微電子,且目前國內客戶僅有上海微電子有該類產品採購需求”的描述來看,似乎由於下游沒有其他需求,公司這種“有且僅有”的狀態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這也意味著,華卓精科光刻機雙工件臺的銷售情況僅僅取決於及受限於上海微電子光刻機整機的銷售情況。

兩年延期

事實上,目前全球光刻機市場已經幾乎全被境外廠商壟斷。根據中銀國際證券統計,2019年的光刻機市場全部掌握在3家企業中,分別是ASML的89%、尼康的8%及佳能的3%。而作為光刻機的核心子系統,尼康和佳能的工件臺全部採用自主研發產品,ASML的高階光刻機也堅持採用自主研發生產的工件臺。

也就說,華卓精科向這部分市場銷售光刻機工件臺的機會微乎其微。

與此同時,國內的光刻機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

儘管華卓精科在招股書中稱“上海微電子”為“我國IC前道光刻機龍頭企業”,但實際上該公司的光刻機研發進度也僅僅才“完成整機整合測試,並在客戶生產線上進行了工藝試驗”。

而這,也幾乎就是目前華卓精科光刻機工件臺產品所能擁有的全部市場和客戶。這種情況下,其客戶的“唯一性”問題就可以理解。

此外,北京青年報科創記者還發現,即便是對一家客戶進行“定製化”研發生產,華卓精科光刻機雙工件臺的交付似乎都完成的較為“差強人意”。

據華卓精科公司的問詢回覆函顯示,上海微電子曾於2015年與華卓精科簽訂了一則技術發開的協議,合同要求履約時間為2017年1月,但由於“該類產品技術開發難度高、導致開發週期長、驗證週期較長”等原因,華卓精科直至2018年12月才最終實現交付,延期近兩年。

(圖片來源:公司問詢回覆函)

無獨有偶,在與公司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中的中山新諾及上海整合的合同中,華卓精科的實際履約時間亦分別晚了一年半及半年。而在公司與所有8家客戶履約情況出現差異的合同中,由於華卓精科自身原因造成的延期就有4家,佔比50%。

0。2%的市佔率

是市場規模來看,目前光刻機市場的主流應用按光源分為乾式光刻機、浸沒式光刻機及極紫外光刻機三類,作為關鍵層主力機型的最小製程工藝節點分別為250nm、90nm、65nm、7nm、3nm。在光刻機整機中,與工件臺相關的就是子系統工件臺分系統或位移測量反饋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華卓精科光刻機工件臺的主要應用場景僅在65nm及以上工藝節點的乾式光刻機,且在該領域,公司目前系列產品的效能較大落後於目前國際領先的、乾式深紫外光刻機工件臺所使用的雙工件臺架構。用華卓精科自身在招股書中的描述就是——

“總體上現階段公司的雙工件臺產品在光刻機整機應用上與國際領先產品存在代際差異”。

而在另兩種及浸沒式及極紫外光刻機領域,華卓精科還沒有產品。

據北京半導體協會統計,華卓精科產品所在的細分領域、IC前道光刻機2020年全球的銷售數量為413臺,相比之下,公司當年1臺的銷售量佔比不足0。2%。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華卓精科於2020年4月、2021年1月、2021年4月及2021年6月向上海微電子分別發貨1臺、累計發貨4臺的光刻機雙工件臺目前仍處於整機整合、測試階段,尚未透過客戶公司的最終驗收。

22倍淨利潤的補助

招股書顯示,過去3年,華卓精科光刻機雙工件臺模組及技術開發分別實現了795。00 萬元、0元和1,737。74 萬元收入,晶圓級鍵合裝置及技術開發分別實現了200萬元、2,561。95 萬元和1,458。94萬元收入,鐳射退火裝置分別實現了0元、2,561。95萬元和1,458。94萬元收入。

—— “規模小、波動大”成了公司現階段收入情況的顯著特徵。對此,華卓精科在招股書中也表示,由於上述產品均處於商業化初期,所以銷售結構尚未穩定,未來經營發展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銷售不穩定的背後還有華卓精科技術及產能方面的不足。據公司答上交所<稽核中心意見落實涵>的回覆:目前在技術上,公司的晶圓級鍵合裝置產品“落後競爭對手”、鐳射退火裝置“部分指標上處於劣勢”,精密運動系統產品線的“豐富度方面落後於國際龍頭企業”、靜電卡盤“在產品線構成、應用製程和應用領域方面落後”……

在產能方面,華卓精科的晶圓級鍵合裝置、鐳射退火裝置 “仍處於小批次定製生產階段,尚未實現規模化量產”;光刻機相關產品“還需要經歷客戶驗證、產能爬坡”……總而言之,高度定製化產品的結構,另華卓精科的量產和盈利受到極大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3年,得益於國家對光刻機產業的大力支援及政府的高額補助,華卓精科的研發得以持續。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期間,華卓精科分別獲政府補助1。39億元、3。21億元、2。67億元,補助金額分別達公司當期總營收的1。6倍、2。7倍、1。8倍,公司當期歸母淨利潤的9。3倍、16倍、22倍。

在此情況下,華卓精科到真正盈虧平衡的“商業化”需要多久,還是一個未知數。

至於在上市時間意義上嚴格領先的“第一股”,在各類新經濟領域反而有更大風險遭遇賽道的證偽。真“第一股”的特徵應該是什麼?華卓精科是否能撐起這個“第一股”?這個答案或許也是觀察此類新股,在今年走勢變化的一個契機。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範輝 王玥

編輯/範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