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新東方直播火了,這是知識崇拜的又一次勝利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前段時間,東方甄選的直播在各個平臺都刷足了存在感。幽默風趣的主播,在帶貨的同時還能讓人學到知識,迅速成為新一代頂流。本文作者作為前新東方老師,從這次事件出發,聊聊知識崇拜,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近新東方又火了,一瞬間全網充斥著各種分析新東方直播的文章或者觀點,各大主媒自媒體都紛紛選擇要蹭下“新東方”的熱點。

作為一名前新東方託福口語老師的我,仔細回顧了我的前東家職業生涯,又認真琢磨了很久,嘗試從一個不同的維度給大家一些觀點。

一、新東方的直播的魅力在哪?

新東方作為最為早期的教育培訓機構,且作為中國教育納斯克第一股,整個師資培訓體系以及對於老師和課程內容打磨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比如老羅當年也是兩次試講失敗第三次試講才被俞敏洪錄用。

早年間也培養出了很多“網紅老師”,比如羅永浩、李笑來,可能因為兩位東北籍老師天生的喜劇細胞奠定了新東方課程的“調性”,新東方後續的老師培訓基本上是按照相聲演員/脫口秀演員的標準來培訓的。再加上學生的滿意度是新東方內部評價老師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kpi關鍵標準,簡單講,就是要培訓老師如何高效的把自己“賣給”學生。這樣的績效導向就要求老師必須帶有極強的專業技能+信手拈來的幽默段子+自信且流暢的口播能力。

舉個例子,新老師培訓的時候要求老師備課(逐字稿)時候每15min就有小段子,每30min要有大段子,因為根據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最多隻能集中15min,年紀越小注意力時間會越短,學生們的注意力和滿意度要靠各種段子來牽引。

李誕在《脫口秀工作手冊》中寫道,“要求公司每個脫口秀演員每次演出要寫逐字稿 ,內部有讀稿會對大家的稿子進行打磨 ,表演的時候最好是一句話一個梗(行話叫one-liner),幾句話有爆梗,梗要爆”。看起來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強烈懷疑李誕當年也在新東方上過課,深得這套方法論,將這套“語言表演藝術”在中國的脫口秀上發揚光大,才有了今天的笑果文化。

扯遠了,透過梳理,新東方就是教育界的MCN,講不好段子的老師沒辦法直播帶貨。相信大家明白為什麼作為前新東方老師的羅永浩可以橫跨教育界、脫口秀演員(導師)、直播界,羅老師都可以無縫適配,毫無違和感;因為總的來說新東方老師、脫口秀、帶貨主播都是語言工作者,基本職業畫像是差不多的。

因此新東方直播間一夜出圈,東方甄選的爆火,大家覺得偶然,我覺得卻有種歷史的必然性。

對於消費者(使用者)來說,他們獲得的體驗幾乎是一致的,甚至看直播更划算一些,一邊聽脫口秀一邊學英語的同時還能買買買,消費者掐指一算瞬間感覺特超值,彷彿不要錢。因為他們花了聽脫口秀的錢,免費學到了知識、愉悅了心情還包郵送我了一份來自墨西哥的有機牛油果,一倍的錢,三倍的快樂。

二、消費者為什麼總是無法避免知識崇拜呢?

新東方直播大火背後有一個深層次動機就是民眾對於知識的崇拜。

而知識崇拜,從未退出過歷史舞臺。

從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有句老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古以來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正統觀念,讀書就有一種傳承式的崇拜,大眾對於知識分子總是有一種迷戀,商界大佬叱吒商海大半生總是覺得需要入仕或者從事教育才會更體面。

比如民國時期,文人群星閃耀時,魯迅、胡適、張愛玲、徐志摩,他們就是當年的“流量密碼”、就是頂流,魯迅和徐志摩考寫書帶課就可以支撐起來一大家子的開銷。

從現代生物學角度來看,雖說讀書學知識是消耗腦細胞、消耗能量且對抗人性的一件事,但是學以致用或者透過習得知識後實現的自我價值,這其實是能幫助人身體分泌內啡肽的,其又被稱為長效快樂劑(高階快樂劑)。

相比於滿足人性(美食、買買買、放縱等)所產生的多巴胺能維續更長時間;但是學習知識的特點就是先苦後甜,你需要為機體建立這種機制,並養成習慣,比如學英語上癮、閱讀上癮、寫作上癮等等。

再從心理學或是營銷學角度來分析下知識崇拜,大家可能最直接想到的是知識付費或者是被販賣焦慮。

在這個人類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身處在一個VUCA時代,即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和ambiauity(模糊性)。這些其實是我們的機體所排斥的,我們都想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而不是被時代所拋棄,所以一些知識付費的平臺或者產品會刻意的利用這種情緒或者放大這種人性的弱點刻意營銷。

比如你可能經常會看到一些類似的課程廣告,“不會寫週報、不會給領導彙報、加薪晉升總是沒有你怎麼辦,你就是吃了不會溝通的虧,現在由XXX打造的溝通課,一對一輔導,有xxx學員都說好,現在618期間,最後折扣xx折”(作者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從產品人性學角度,知識付費這類產品本質上就是利用了人性的恐懼(就像是拼多多利用人性貪婪的弱點)。

首先我們來看知識崇拜好的一面,因為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線上影片直播技術的快速演進,我們這一代人其實是吃到了很多時代技術的“紅利”。

拿90/00後第一學習平臺B站來說,上面有很多大V大牛抱著開放的心態,無私的做技術分享技術交流,我身邊的很多演算法工程師說他們的python都是從B站上學的,我當年決定轉行做人工智慧產品經理,入門啟蒙課也是在B站上看的李飛飛老師的深度學習入門經典課程斯坦福的CS231n。

0元學習斯坦福人工智慧經典課程

放在十年前,這些都是很難想象的。

我記得那時候每天上課都要拿著一本都堪比辭海厚重的英文原版《訊號與系統》、《微波通訊技術》、《電磁場理論》,穿梭於校園的各個教室,上課位置不好、看不清、跟不上、很容易聽不懂。當年可謂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但是我依舊比很多同齡人獲得了更好的教育資源,有更好更多的獲得知識的機會。

但放在今天,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幾乎給了每個人平等獲取知識的權利。雖然付費課程很多,如果你有心也依舊可以從網際網路上找到免費的同樣優質的內容。

比如羅翔老師的法律課透過生動形象的案例讓普通民眾可以“知法懂法”;比如羅振宇的每天60s的邏輯思維,只要關注公眾號就可以聽到這些前輩們最新的想法,只要堅持,人人都是終身學習者;同樣,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樣優質的產品經理論壇,大家可以看到各行各業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產品經理及相關從業人員的產品心得、產品總結、產品啟發,讓每個人都可以從0開始學習做產品經理 。

再比如,拿一個跟我們產品經理相對的另一個職業演算法工程師/碼農來說,他們的圈子更加奉行知識崇拜。

比如為什麼這些年計算機室視覺(CV)學科快速發展,每年的該學科的頂會在谷歌學術排名上從2018年的剛剛勉強擠進第20名,到短短3年時間,2021年排名第四,僅次於科研工作者心目中的珠穆朗瑪nature、science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為什麼一個學科會在這麼短時間內突然影響力飆升, 這個很大程度上歸因於知識崇拜。

因為CV圈這些年的盛行文化就是知識分享,比如說很多大牛或者組織/機構為了提升影響力,會把最新的研究成果程式碼開源到github上或者直接把千萬級的資料集開源,這樣行業內的其他人就可以避免重複造輪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迭代最佳化,重新整理前人的成績,幫助推進產業和學科的快速發展。

CVPR在谷歌學術排名2021年位列第四

因為我們會對知識天然的崇拜心理,創作者就會更加有動力去分享創造優質的內容。

拋開商業變現不談,拋開各種套路不談,分享知識的同時不僅僅可以讓創作者本身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用輸出刺激輸入,得到提升;同時輸出知識也是一種天然槓桿,因為有益的知識會隨著其被傳播而成倍的放大知識的影響範圍。

就好比一個學者的影響因子會取決於其文章被引用的次數,而你的文章啟發了更好的作品的同時就會帶來更多的引用,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問題的數量是已知的,何恐解決不完呢?

但同樣,我們也應該避免消費者知識崇拜的心理被不道德的商家利用。

給大家分享一個不久前發生在筆者身上的真實的案例。

一個號稱小米生態鏈旗下的培訓機構的內部教材,號稱價值千元,就像是武俠小說所描寫的“XX真經”,彷彿看了+自己跟練就能一統江湖,需要朋友圈轉發集贊100個就可以加微信領取。實際教材內容粗製濫造、拼湊感明顯,教材第一章就是全文複製貼上筆者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上發表的一篇智慧硬體產品經理綜述。這家機構也從未徵得我的同意,且我也有在原文註明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舉這個例子,其實想說的是現在的知識崇拜賽道和行業確實魚龍混雜,需要消費者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不要被商家的精心銷售話術煽動上頭。

就像哲學辯證法、黑格爾的正反合一樣,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就一定有其消極的一面,但因為這些正例反例推進著事情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

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驅使著人們不斷的渴望解釋這個世界,探索更大的未知邊界,所以人類文明得以傳承與延續。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沉浮,痛並快樂著。

同時我又感謝這個知識崇拜的時代,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學到我們的祖輩可能一輩子無法習得的知識,並不段突破自身的認知邊界,向藍色大海更深處游去。

#專欄作家#

大仙河,公眾號:大仙河知識學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7年AI產品相關經驗,專注AI產品化(元宇宙、數字人、全息通訊等)領域,致力於構建人工智慧學術和工業界的橋樑。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