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歷史上的今天】明太祖朱元璋:天下已亡,人間何不來百姓富貴?

你喜歡他們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下面文章就要切入正題,小夥伴們你們期待嗎?不知道這樣說小編會不會捱打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以乞丐的出身蕩平四海、鼎定天下,建立起大一統的明朝,從一無所有到君臨天下,這使得他非常害怕後世子孫受到外姓奸臣的蠱惑丟掉這錦繡江山。也可能是受他偶像劉邦的影響,在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自己的子孫封為藩王駐守各地,給他們兵、給他們權、給他們地盤,令他們共同守護這朱家的江山,因為在朱元璋的思想裡自己的兒孫比起那些外姓權臣是最忠誠的,即使後繼之君被朝中權臣矇蔽了朱家的其他子孫也有實力和能力誅滅奸黨。

可是朱元璋沒有預料到,他剛一死好兒子朱棣就用他給的實力造反了。自古造反必須要有一個響亮的旗號,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只有名正言順的旗幟才能令天下人信服、才能廣收人心,在法理上佔據有利地位,朱棣在起兵造反時苦苦所思,終於在朱元璋頒佈於天下的《皇明祖訓》中找到了自己的旗幟。祖訓中原話是這樣說的:“朝無正臣,內有奸惡,藩王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在朱棣看來建文皇帝朱允炆身邊的黃子澄、方孝孺等人蠱惑皇帝裁撤藩王,違反了朱元璋的既定國策,他們就是君側之惡,打起清君側的大旗“我”是奉了太祖皇帝的祖訓,沒有比這個更令人信服的藉口了。

朱棣利用這個旗幟在北平起兵,在經過兩次大敗政府軍後,所到之處各地方官員紛紛來降,這些官員表示要追隨朱棣踐行太祖皇帝的祖訓,剷除朝中的奸佞之臣,從這可以看出朱棣的旗幟太名正言順了。在燕軍攻克南京後,建文皇帝下落不明,沒辦法呀!國不可一日無君,朱棣就以太祖皇帝繼承人的身份登基為帝,成為了大明王朝新的掌舵者。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 他從天災人禍和飢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採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