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了陳友諒的兒子陳友諒?陳友諒的兒子最後怎麼樣了

p朱元璋是明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草根皇帝,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小時候因為家裡貧窮讀不上書,為了有口飯吃只好去給地主家放牛,受盡欺負打罵,小小年紀便飽嘗人世間的心酸疾苦,後來一場饑荒,奪去了朱元璋父母及兄長的性命,朱元璋為了生存下去,只得去廟裡當了和尚,後來雲遊四海,四處化緣,雖然過得艱苦,但也磨礪了他的性情,增長了他的見識,而這一切,也為朱元璋後來的領兵征戰打下了堅實基礎,後來,朱元璋歷經多番苦戰,終於戰勝了張士誠、陳友諒等一眾勁敵,掃清一切障礙,建立了大名鼎鼎的鐵血王朝——明王朝,朱元璋也完成了從一介貧民到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的華美轉變。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很多皇帝即位後,都想著要將家族祖先的血統追溯得更光輝一些,其實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是一樣,如果在人群社會中有了事業上的成就,就一定要尋根找根,而且會將根塑造得儘可能光輝一點,像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就想要找一個光輝的根,追溯歷史,李姓人物,最著名有影響力的莫過於老子,老子在學術上的成就非常的了不起,於是唐太宗就設法把自己說成是老子的後代,不過呢,僅僅是學術上的成就還是不夠,還要將老子捧得再高一點,於是後來李唐子孫就將老子捧為教主,成為“太上老君”,封為道教的教主,而道教也實際上成為唐朝正式的國教。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也跟李世民一樣,有了同樣的想法,歷史上的朱姓人物中,朱元璋選擇了儒學集大成者、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所以大捧朱熹。本來,朱元璋想將自己的祖宗與朱熹扯上關係,但畢竟他是一代帝王,這種事情不能過分去勉強,不過張獻忠在到處流竄之時,有一天打到了張飛廟,得知廟中供奉的神像是張飛時,也懂得姓氏宗族的人倫道理,一時興起,便要到廟裡祭拜,並且下令讓部下寫祭文。不過張獻忠沒有什麼文化,所以那些被他脅迫的文人寫的引經據典的祭文,張獻忠一篇都看不懂,大為不滿,惱羞成怒,一連殺了好幾個文人,最後還是自己寫了一篇:“你姓張,咱老子也姓張,既然這樣,那咱兩就連宗吧!”就這樣連起宗來,成為千秋笑柄。

朱元璋作為坐上龍椅的開國皇帝,其做法自然跟張獻忠那等愚蠢蠻橫不同,不過就在朱元璋打算將朱熹拉進自己的先祖行列的時候,有一天碰到了一個同樣姓朱的理髮匠,於是朱元璋便問理髮匠是不是朱熹的後代,但沒想到理髮匠說:“我不是朱熹的後代,朱熹絕對不是我的祖先。”朱元璋便說道:“朱熹是前輩,是有名的大學問家,你便認了吧。”沒想到理髮匠還是堅決否認:“絕對不是。”

有了這樣的一趟遭遇,朱元璋的“攀親”思想也開始有了動搖,朱元璋轉念一想,覺得一個平民中的理髮匠,尚且不會亂認祖宗,而自己現在是一國之主,九五之尊,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又何必一定要認朱熹為祖先,於是就打消了原有的念頭,不過對於朱熹,畢竟因為同姓,還是極力追捧起來,像明朝的科舉考試,廣大學子們求取功名,是一定要讀朱熹註解的“四書”的。

有了這樣的一趟遭遇,朱元璋的“攀親”思想也開始有了動搖,朱元璋轉念一想,覺得一個平民中的理髮匠,尚且不會亂認祖宗,而自己現在是一國之主,九五之尊,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又何必一定要認朱熹為祖先,於是就打消了原有的念頭,不過對於朱熹,畢竟因為同姓,還是極力追捧起來,像明朝的科舉考試,廣大學子們求取功名,是一定要讀朱熹註解的“四書”的。在筆者看來,古時候是封建社會,統治者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統治,認一個光輝有影響力的同姓先人為祖宗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過凡事應該有理有據,不可過於牽強附會,明太祖朱元璋雖出身貧民,雖然也很想認一個光輝的祖宗,但他畢竟是出身亂世、歷經艱險的草根皇帝,跟出身權貴世家的皇帝並不一樣,所以當他看到理髮匠尚且不亂認祖宗,於是便也打消了自己的念頭,這也可以說是朱元璋的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