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德川幕府的政權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德川幕府是如何在戰亂中崛起的?

1600年,德川家康透過關原之戰,打敗忠於豐臣秀吉的勢力,確立了德川霸業根基,3年後得到天皇賜封徵夷大將軍,從此建立了德川幕府政權,實行等級化的社會制度,將軍、大名、天皇、武士、村民、町人、邊緣人等,各有身份確定,並世襲不變,這就穩定並鞏固了德川幕府政權治理體系,為接下來兩個多世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前提基礎。

穩定是發展的基石,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戰爭只會造成社會動盪,根本無法為社會發展創造契機。雖然德川幕府時期等級森嚴,但社會穩定以及各階層相對自主性,就為社會的繁榮發展創造了可能。

另外,德川幕府實行的“參覲交代制”,猶如助推劑,推動了社會走向繁榮。德川家康之孫德川家光繼承將軍職位後,規定每一位大名都必須在江戶和他們的藩地各建一寓所,以便在兩地輪流居住,限期一年。大名是僅次於將軍的上等人,有權有勢,米祿豐厚,他們的流動,自然帶動了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發展。

人口持續增長

人口的增加和減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社會的和諧度、發展度,一個能夠順應歷史階段性發展的政權,有利於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德川幕府掌政時期,農村和城市的人口都在顯著增長,尤其是城鎮居民,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

①城市人口

德川幕府政權建立後,很多大名藩地內的武士逐漸脫離原來的身份,成為城市居民的一員,他們常年在大名藩堡居住的人數往往在五千人以上,因為有自己的一小塊封地,故而能夠按時獲取米祿,在城市悠閒自在地消費。

江戶、大阪和京都是德川幕府時期的三大都市,作為都市之最和行政中心,除了江戶城堡內居住著顯赫的德川將軍家族及其武士,所有大名的武士亦大多居於此。

大阪作為商業集散地,其規模相當於江戶城。大阪城內聚集著以出售稻米為主業的鉅商,他們的任務是購進大名作為俸祿物的稻穀,而後將加工過的大米賣給市民,換成金銀等現金後再轉交大名,繼而大名再將這些現金作為俸祿發放給為其服務的武士和僱員。

據史料記載,當時江戶和大阪兩座城市的街道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一位在十七世紀九十年代初曾兩度來到江戶的德國醫生肯普弗在他的筆記中留下了這樣的一段話,“這國家人口之眾,真難以想象。我們實在無法瞭解它是如何維持及支撐如此龐大的一群居民。公路兩旁之村莊及城鎮,鱗次櫛比……”

十八世紀初,江戶常住人口已達百萬人,與中國清朝的京城人口相當,當屬同時期世界城市之最。居住在大阪和京都的人口也不在少數,多大35萬人,毫不遜色於當時的歐洲大都會倫敦和巴黎。

②農村人口

德川幕府儘管等級森嚴,村民身份不可變更,但對於他們的管理,並不是很嚴,村中雖然有將軍安排的武士行使監管之責,不過這些武士並不去幹擾村中事務,即便是賦稅徵收,也是以村為徵收物件,村民的人頭稅主要由地方村頭抑或德高望重者自主評估,這樣村民對於自身事務的安排與決斷就有著一定的自主權,譬如農業生產,只要按時足額繳稅,一般都會按照市面上的需求量,來決定產能。

村民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他們就會對農業耕作方式更加註重和講究,反映在田地耕種和管理上,由於當時的生產技術得到有效普及和利用,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稻穀產量成倍增長。

而這種技術的普及自然與教育分不開,武士也好,僧侶也罷,更有為數眾多的女性村民加入到農業技術的傳播隊伍中,他們不拘小節,在不同場合隨時開設課堂,這樣農村受教育者普遍增多。

交通運輸

經濟的繁榮離不開貨物的流轉,而貨物要有效轉移到異地,交通運輸是關鍵。由於日本臨海,德川幕府充分利用有利自然條件,開展水陸交通運輸。

當時,陸地交通以江戶到京都為最繁忙,連線這兩座城市的道路叫作“中山道”,道路兩旁佈滿了一條又一條通往村鎮的次幹道。

在中山道的中心點“飯田”,匯聚著當地各色貨物,馬隊就擔負著運貨的任務。從早到晚,幾乎每60分鐘就有5匹馬馱著貨物從此出發,將其運到日本各大市場。

飯田只是日本眾多城鎮的縮影,既然小小的村鎮都如此興隆,那些十萬、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大城市的盛況由此可見一斑。

這時候,大阪作為商業中心的職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那些遠在日本中西部的大名,以此作為中轉站,他們透過附近的大小河流,源源不斷地將稻米運到大阪港交易,河面上百舸爭流,河岸上貨倉比比皆是,所見之處,到處是繁忙景象。

令人驚奇的是,那個時候已經形成初具規模的稻米期貨市場,在即將收穫稻米的時候,不少米商會提前將款項預付給大名,大名收款後,會當即將收據交給米商,以確保“重合同,守信用”。該收據可在市面上流通,至於價值的大小,根據稻米當初的估價上下浮動。

商旅繁盛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以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城市居民的多種物質需求隨之增加,而往來於江戶和藩地的大名,他們的隊伍浩浩蕩蕩,隨行人員不下數百人之多。

那時,陸路四通八達,經濟穩步推進,這就為商旅出行提供了便利。在三大都市江戶、京都和大阪,城市間都有兩條主幹道將其連線。在靠近太平洋一側,有一條寬敞的東海道線,此外就是一條名叫中山道的馬路,它徑直從中央山脈穿越而過。

除這兩條主幹道外,江戶作為幕府的行政中心和最大的城市,以此為扇形圓心,向北西南三面延伸拓展,鋪就了眾多次幹道,途中旅店鱗次櫛比,不同的商旅儘可在此歇腳小住。

除了私人旅社,還有為數眾多的公家旅館,這些旅館裝飾考究,設施華美,富有貴家特質,不亞於現代星級酒店的豪華程度,當然來此店的不是大名就是高階武士,唯有他們才能享受得起。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旅行已不再奢侈,而是極為普遍,在1800年到來之前,旅行必備的地圖、日誌、旅遊手冊等遍地開花,在見證旅遊業發達的同時,出版業也如火如荼。

有位專門寫作旅途見聞的作家在其旅遊指南中寫道,“選擇可靠的旅店住宿;飢餓時不要吃太飽;飲用乾淨的水,不要隨便飲用池塘或山泉中的水……”,其“友情提醒”簡直與當今的遊客無異。當然,這種提示是多方面的,有針對武士的,有面對社會名流的,總之,各種提示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這從而說明商旅在幕府時代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標誌,意味著當時的經濟繁榮程度已經相當可觀,人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自行支配。

總結

以上從人口、交通及商旅幾個層面,闡述了德川幕府時期盛極一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這是特定歷史階段出現的唯美畫面,反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及“參覲交代制”這種特殊的政策對當時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

當然,德川幕府時期的社會繁榮局面並不侷限於此,應該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但人口、交通和商旅頗具代表性,我們藉以窺一斑而知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