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旅行】越南有座建在山洞裡的古寺,與大自然的清奇秀麗融為一體!

在越南有一座建在山洞裡的古寺,名曰:碧洞寺。

此寺建於山間,與大自然的清奇秀麗融為一體。

去往這碧洞寺需要乘坐一條小船,行雲流水于山間,享受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青松綠翠的植被在這天地間綻放。

若隱若現的寺廟便出現於眼前。

這便到了今天所說的有著“南天第二洞”之稱的碧洞寺。

你在這頭,碧洞寺在那頭,想要前往碧洞寺,需要經過一段石橋。

石橋立於水中,拼接而成,方塊形狀的柱子立於水底,承重著石橋的重量。

行走於石橋上,天地萬物盡收眼底,清澈的流水在腳底緩緩流動,倒映出兩岸的樹枝岩石,石橋對面便是碧洞寺。

此寺位於華閭寧海的長安山脈,一路行走間,山脈連綿不絕,高低可見。奇異各態,崎嶇迂迴。

山脈特有的稜角凌冽與江南水鄉般的圖畫形成妙不可言般的碰撞,周圍渾然天成的喀什特地貌為這寺廟添加了一絲突兀感。

這寺便背靠山脈,立於這洞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清曠幽靜。走到碧洞寺前,古色古香的廟宇慢悠悠地出現在眼前,眼前便是通往寺廟的正門,雖說是正門,倒也沒有這麼拘束,整座寺廟只有這一座門。

整體觀看這門的構造,很有徽派建築的風格,因其年代過於久遠,外觀上已經損壞。

壁身上的黑斑隨處可見,依稀殘留著古時的風韻。

同樣是拱形的門,曲線結構的融入使這門看起來柔和不少。

進入門後,又是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走到頭便是這碧洞寺,滿滿的陳舊氣息以及古老的年代撲面而來。再往上看去,你會發現不只這一座廟宇,上面還有第二座,落於山體上方。原來

建於1428年黎朝時期的碧洞寺,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且廟宇有三座,依山體走勢建立,呈“三”字形,依次分為下廟,中廟和上廟。

碧洞寺的絕妙之處就是把廟宇,洞口,山體,周邊地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它的獨特之處增加了一份奧秘。雖比不上“南天第一洞”的香積洞風景地貌奇特非凡,但它的獨特之處也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此時處於碧洞寺的下廟,石階下方兩座破舊的石獅像趴在地面,與前方的斑駁磚體相輝映,無不是彰顯著這座寺廟的歷史氣息純正濃郁。經過石階便是寺廟,這寺廟不像尋常寺廟氣派輝煌,金光閃閃,除去石制的供臺,左邊的石碑,以及在橫樑上掛著的銅鈴,裡面所有的裝飾均是木製材料。

在正中央的房樑上掛著一幅寺廟獨有的吊幅,此吊幅用多種顏色拼接成,以紅色為主,橙藍

黃綠四種顏色為輔。長長吊立,離地面只有短短20釐米,具體做什麼用處,便不得而知了。

這座廟宇供奉的是觀音菩薩,中國從古至今,觀音一直被世人所敬仰,甚至許多國外也信奉觀音像,更何況是曾經與中國關係密切對的越南,寺廟中擺放著這座觀音像便不足為奇了,且廟宇中含有大量千年的藝術品儲存至今。

順著山體走勢的方向前往第二座廟宇,此廟宇越南語為Nhat Trung Pagoda,風格更為樸素,環顧外觀,除了兩旁最顯著的石柱,外部的石制圍欄,整座廟宇都是檀木建造。古色古香的建築立於山間,別具一格。站在第二層的廟宇上,旁邊就是凌冽的山脈,在這裡可以近距離的看到山上的區域性細節,說不定在這奇山峻嶺中長著奇珍異草。

在這廟宇附近有一口井,此井深不見底,關於這口井,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在丁朝時期,丁先皇為鞏固自己的皇權統治,將女兒嫁給身邊掌握大權的臣子。公主因忍受不了丁先皇的統治,和丈夫兩人逃往了敵對部落,南部的占城,在那時占城又稱佔婆國。脫離了丁先皇的統治一年後,公主又回到宮中。

丁先皇得知後立即將公主囚禁,並派人把公主的頭髮剪光,送入第一座廟宇出家為尼,公主在這寺廟中度過了數十年。

後丁先皇被刺殺身亡,手下人來到寺廟告訴了公主,公主得知訊息後,含淚跳入附近的井中。這座寺廟和這口井便用來紀念公主。

第三座廟宇便是和丁先皇本人有關了,丁先皇這個人物的自身色彩是半神半仙,具有雙層性格,既有佛教的觀念,又有道教信仰。

所以在這座廟宇中供奉的神仙不僅有佛祖也有道教的人士,所以也有內外殿之分。

這座寺廟不同於其他兩座,內殿幽暗寧靜,寬窄不同,且從外觀上看,十分陳舊,隱藏在山體間,溶洞似的內部環境顯得格外陰森恐怖,沒有平常寺廟的神聖,柔和,且這座寺廟的建立也有一段淵源。

當時越南吳朝的開國人吳權去世後,各地方紛紛割據戰亂,並自稱“使君”,開始爆發12使君之亂。丁先皇在這個山洞間,得到了神明的指示稱他會統一稱王。不久後,丁先皇果然達成了神明的指示,建立了丁朝。

此後,丁先皇命人建立了這座廟宇以此來敬畏在這洞間得到的啟示。

再回到山下的碧洞寺,仔細看來卻發現不是所有的建築都是千年前建造的,似乎有新的痕跡彷彿後世人所建,寺廟中的石柱經過多年風吹日曬,早已破損不堪,而其中的木製圓柱卻光滑圓潤,不像千年所產。

據說1705年,兩位和尚在碧洞寺的基礎上,依據山勢地貌把碧洞寺修改擴建,才有瞭如今的這幾座廟宇,形成了廟群。

這碧洞寺原是山間的一座小寺廟,兩位和尚也是在機緣巧合下修建改造。這兄弟倆四海為家,宣揚佛法,經過碧洞寺時發現其風景清幽壯美,地理位置優異,於是便在碧洞寺的基礎上擴建寺廟。這便是三座寺廟的由來。

在如今看來,坐落於山間的寺廟是非常奇特的,它脫離了平常寺廟的對地形地貌的束縛,不再是位於郊區亦或是市中心。這樣的寺廟才是結合了大自然的魅力與建築美學的藝術成就。

位於山洞間的寺廟不僅吸引和大量遊客的觀賞,其香火也是非常旺盛。很多來參拜禮佛的遊客都紛至沓來,以求心願成真。

你見過下雨天的寺廟嗎?

很多人只看過在普通地帶的寺廟,雨後的寺廟彷彿被洗禮了一樣,被風吹雨打的樹葉落得滿地都是,風壓倒得樹枝搖搖欲墜,雨天的腳印踩在廟宇中,凌亂毫無美感。這便是普通寺廟雨後的樣子。

碧洞寺的雨後卻是另一番仙境,山中的寺廟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被雨水洗去了身上的浮塵,煥然全新的面貌迎接著世人的檢閱。

雨後的山中,清空優美,寧靜無憂。偶爾小鳥飛過,烏鴉鳴叫,岩石形成低窪的小池中,保留了少量雨水,葉片和荷花在雨水中盪漾著夏日的光波。溪水變得波光粼粼。

此時往廟宇處走去,道路上已經有了淺淺的積水,清澈見底。脫掉鞋子的你踩在水中,感受著腳背的涼爽,全身的暑氣全部消散,不禁感嘆自然的神奇境界。每年來這裡感受涼爽的遊客不在少數,人數越來越多,這些建築遭到的破壞也就越多。

中間不乏有很多小孩子亦或是不文明的遊客在建築上塗鴉,刻字,使建築的外觀添上一道新疤。歷史古蹟卻遭到如此對待,不免讓人感到可惜與心痛。

碧洞寺中的住持釋燈壽尼姑對此現象也並沒有辦法,每次遊客前來,都會在這些建築上留下自己的“傑作”,非但不會意識到這樣做不對,更是變本加厲。儘管用言語提醒過,也是徒然。

如今不少遊客根本不懂這些歷史古蹟對這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

文化底蘊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也是國家回憶歷史最重要的載體,它承載著這個國家的歷史發展史和人類的藝術結晶。

這些建築都是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的奇蹟,旅遊的目的便是為了感嘆古人的傑作,近距離的與歷代人的藝術進行靈魂的觸碰,並不是為了在這些建築上留下不屬於它的東西。

塗鴉刻字不僅影響建築的美觀,在一定程度上對自己的素質也會有所折扣。在

異國他鄉旅遊最重要的不是觀賞景點後的體會或是心得,而是在國外自身素質的體現。做一個文明的遊客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質而且對所在國家也省去不少麻煩。

景點是用來觀賞的,需要用心感受而不是手。塗鴉刻畫毀壞的不僅僅是建築的外觀,更是對歷史的褻瀆。

它需要我們用尊重與敬仰去對待它,希望遊客在觀賞歷史古蹟的時候真正的用心靈去觸碰它,感受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