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技不如人? 祝融號在火星進入6個月冬眠期, 為何NASA毅力號不用

隨著中國航空航天技術的不斷飛躍,我們已經逐漸把探索的指標放到了火星上面,目前,天問一號自發射至今已經過了600多天了,就連祝融號火星車也已經整整工作了300天了。

這兩個機器飛向火星後,不斷傳回來一些珍貴的影片和照片資料,累積資料數已經達到了940GB左右,對科研人員探索火星奧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也得到了非常圓滿的階段性成功。

祝融號與火星

作為與地球最接近的火星,和地球有著極為相似的四季環境,現如今火星已經進入了寒冬期。

根據祝融號傳回來的資料顯示,

火星表面溫度已經降至零下20℃左右,夜間的氣溫更低,已經突破了零下一百度的超低溫

。相較於火星的冬天而言,地球冬天的寒冷程度根本不夠看的。

不僅僅是氣溫的驟降,火星的寒冬期還伴隨有很多惡劣的天氣,比如沙塵暴等等。

而且由於火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較遠,從太陽發射過來的能量和熱量傳輸的時間也更久一點,再加上火星的公轉時間長

,這些因素造成火星上四季更替的時間會大大延長,大約是地球的兩倍以上。

這也就代表著,

當火星進入寒冬期後,像這樣寒冷的日子需要持續六個月左右

,那麼祝融號將如何在火星上繼續正常執行呢?它又將怎樣熬過這漫漫長冬呢?

祝融號的真實情況

據相關報道和資料顯示,

當火星進入寒冬期後,伴隨著極致的低溫和滿天的飛沙,祝融號很難獲得充足的能源。

一旦其本身所攜帶的能源消耗殆盡後,祝融號就只能進入自主休眠的狀態,等到冬天過去,春天到來,太陽的能量重新充裕起來的時候就能繼續工作了。

不過,

雖然理論上祝融號的休眠時間大概會持續六個月左右,但實際上在此期間,祝融號還是有醒來的可能的。

因為祝融號除了內建的儲備能源之外,還有太陽能續航的功能,只要火星上的陽光能量足夠充分,祝融號是有可能會重新充滿能量醒來的。不過醒來的時間不會太長,等到能量消耗殆盡之後,它就會再次進入休眠狀態。

從傳輸回來的資料上我們可以看到,

祝融號進入休眠狀態的時間大概會一直持續到今年的10月份左右

這之後,火星上的寒冬期就會徹底過去,溫暖的陽光會再次普照整片火星大地,而祝融號也能再次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繼續為人類蒐集更多珍貴的資料,為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繼續貢獻力量。

我們都知道,不僅僅是中國,其他很多國家也都在不斷的探索神秘的火星狀況。

作為航空航天大國的美國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曾同期向火星發射了一個名叫

毅力號

的火星車,

那麼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發的這臺毅力號火星車是否也會在火星惡劣的環境下進入休眠期呢?

毅力號的情況

根據資料顯示,

毅力號在火星上可以持續的運動,而無需進入休眠期整頓的

,在惡劣的寒冬期,毅力號依然可以頂著沙塵暴以及極低的溫度繼續工作,而且工作的狀態和效率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那麼同樣是火星車,為何美國研發的毅力號就能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呢?

究其原因,還要從兩個火星車的動力系統來看。

與祝融號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相比,

毅力號的動力來源是核電池

,即便是沒有太陽光的能量提供,毅力號也能自主發電繼續正常工作,源源不斷的傳輸回來珍貴的火星資料和資料。

而且根據目前毅力號能源的損耗狀況,大概還能至少執行14年所有才會出現能源枯竭的現象。

很多人,看到祝融號以及毅力號完全不同的境遇後可能會懷疑,難道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真的不如美國嗎?

為什麼祝融號不願意像毅力號一樣安裝核電池,非要如此依賴太陽光的能量,以至於把自己淪落到被迫休眠的地步?那麼,事實真的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嗎?

祝融號不用核電池的原因

作為中國首部研發且已經成功登上火星的探測器,祝融號在設計初期的理想化工作壽命就只有90天左右,如今,祝融號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並且已經在火星上待了300多天了。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

科學家們為何不在研究之初,就把祝融號上防止核電池呢

要知道太陽能發電是存在很多問題的,首先就是無法獲得充足的能源,一旦能量枯竭,就只能被迫進入休眠狀態了,而且過低的熱能也會對火星車本身造成傷害。那麼中國不用核電池是因為技術不到位嗎?

其實不然,

早在2013年嫦娥三號研製併發射成功之時,中國就已經能熟練掌握並運用核電池了

,同時在之後的嫦娥四號發射的時候也用到了核動力裝置。

那麼既然技術已經成熟,那麼為什麼不運用到祝融號上呢?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國產核動力電池技術不過關

之前嫦娥三號發射時由於距離不遠,所以對核電池的要求並不高,而到了嫦娥四號的是時候國產核動力電池就已經無法支援正常運行了,只能與俄國聯合共同製造出合適的核電池。

所以為了降低風險,國家也在之後的製造生產中儘量避免使用核電池,轉而採用太陽能充電的方式。

結語

我國在航天技術方面確實與那些航空大國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過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一定能成功追趕並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