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秦朝名將蒙恬為何能一步步完成統一大業?他的死對秦朝有什麼影響?

一口氣完成了七國統一大業的秦王朝是個名將輩出的國家,比如:坑殺了俘虜45萬的殺神白起,比如:智謀和膽識共存的戰神王翦,再比如,被逼迫至死的大將蒙恬。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蒙恬。蒙恬是官宦之家的出身,其祖父和父親都為秦的大業立下過悍馬功勞。而蒙恬真正進入大將之列,是在統一七國的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考慮到蒙恬大將世家出身,嬴政派他和王賁一同攻打齊國,兩人也是爭氣,不久就俘虜齊王,拿下了齊國。

蒙恬也因為這一戰被嬴政重用,可是,在此後的統一戰爭中,蒙恬並沒有什麼功勳,相反,他真正納入歷史是因為一次敗仗。

當時,大將王翦年紀不小了,秦國要攻打六國中較為強大的楚國,王翦提出:“想要拿下楚國,需兵六十萬。”嬴政很不滿意這個估算,認為王翦老了,不中用了。當時,有個年輕將領叫李信,提出:“只需要二十萬軍隊足矣。”秦王大喜,立馬準了他去領兵攻打楚國。

同時,這次戰爭被派去的還有蒙恬,但是,李信為他的自信付出了代價,蒙恬見李信兵敗,立馬撤軍,這才減少了損失,也間接看得出他是善於用兵的將領。後來,秦完成了統一大業,嬴政因為一本書中記載的胡人將會滅亡大秦,就決定攻打匈奴。這時候,蒙恬的機會終於到了。

嬴政給了蒙恬三十萬大軍,蒙恬也並沒有失去這次揚名立萬的大好機會,帶領大軍一路向北,順利收復了河套一帶,將匈奴趕出了大秦的領地。“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裡,竟斬陽周。”甚至,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很長一段時間,匈奴一直被中國人認為是外族侵略者的代稱,就是因為匈奴的強大,所以,蒙恬北擊匈奴的戰爭並不是說上去那樣順利。他為了防止匈奴的侵擾,駐守邊境十多年,同時,上書嬴政:“要求按照邊境天險,修建長城作為防禦工事。”

長城的修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甚至,可以說導致後來秦朝滅亡的農民起義也跟長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司馬遷在蒙恬的個人列傳中就曾經對此事加以評價,稱:“蒙恬此人,有過無功,在秦王朝最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建議嬴政修築長城,這是大秦滅亡的罪魁禍首。”

但是,歷史證明,蒙恬雖然過在當代,但卻利在千秋。他的功勳是毋庸置疑的,擊敗匈奴,維護了大秦邊境的穩定,讓人們再次免於戰爭之苦。修建長城,讓國家的邊境有了一道堅固的屏障。修建馳道,更是加強了各地交通,無論是對當時還是對後世都有極大的功勞。

所以,後世將他稱為:“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對於蒙恬,還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本是大將世家出身的蒙恬應該會被上位者忌憚,但是,蒙恬並沒有,相反,他很受嬴政的信任。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在王朝統一完成後,嬴政將蒙恬派往邊境攻打匈奴,這一去就是十幾年,嬴政很是放心,並且,按照他的建議修建了大規模工程——長城。當時,蒙恬還有個親弟弟蒙毅在朝中為官,且官位很高。兄弟倆一個在外,手握重兵,一個在內,位高權重。

所以說,如果嬴政不信任他,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其二,嬴政將死之時曾經留下遺詔,將兵權給蒙恬,並且,輔佐扶蘇辦理喪事。這實際上是在託孤,連軍事大權都交給了蒙恬,足以見嬴政對他的信任。這種信任除了跟蒙恬家族的功勳有關外,蒙恬兄弟倆的忠誠也是重要的因素。

再者,蒙恬本人雖是武將,謀略也絕對不輸於文臣,權臣李斯和趙高對他的評價都是極其高的。

三、又一個沒能在沙場馬革裹屍的將軍。當年嬴政為了實行愚民政策,做了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當時,一向仁義的扶蘇公開反對,就被秦始皇派去給蒙恬當了監軍。這也是變相的讓蒙恬去輔佐扶蘇。可是,當嬴政一死,所有的事情都脫出了掌控。

原本應該繼承王位的扶蘇收到假冒的詔書自殺而死,蒙恬沒能阻止,反而被下了大獄。後來,胡亥被擁立成了新君,蒙恬對嬴政的衷心讓他差點殺了趙高,趙高因此也嫉恨上了他,時刻準備整死他。可以說,作為透過不正當手段成為皇帝的胡亥來說,蒙恬一族是個很大的威脅。

因為,他太衷心於先帝了,難保他以後不會造反。當時的掌權者中二人都不希望他活著,李斯因為趙高將他兩人放在一起比較,且自己還輸給了蒙恬,也對蒙恬不喜。最後,被逼的走投無路的蒙恬只能仰天嘆息,哀嘆自己無罪而死。

甚至,在沉默良久後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最終,他還是自殺了。可惜了這一代名將,沒能馬革裹屍,最終,反而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這裡還有人說了,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為什麼不跟扶蘇一起造反?其實,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兩人一個“孝”,一個“忠”,怎麼會造反?再個依照當時的秦法,士兵肯定不會跟著他們造反,因為,他們的家人都在秦國,聽說過“連坐之刑”嗎?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