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國不斷挑釁中國,被中國完全征服後,舉國中國化,說漢語穿漢服

自從漢朝開始經營西域以來,當地有個國家的名字便一直出現在史書上,那就是龜茲,讀作“丘慈”。

龜茲國的地理位置在現今的庫車、阿克蘇一帶。古時候,阿克蘇可不產蘋果,主要經濟來源除了出產鐵器和綠洲農業外,就是絲綢之路。

龜茲最早出現在班固的《漢書》中,“戶六千九百七十,口八萬一千三百一十七,勝兵二萬一千七十六人”。這些數字在西域諸國中算是大的了,只是民和兵的比例有些奇怪。即使是全民皆兵的春秋戰國,各國能動員的軍隊人數一般也不會超過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龜茲卻達到四分之一,實在無法令人信服。

龜茲人的祖先應該是來自中亞的高加索人,據考古發現,可能在數千年前,他們就已經到達這片土地,建立了龜茲國。

在庫車縣城以西約兩公里處的皮朗村發掘出的龜茲古都城,周長近8000米,四面城牆的長度都在兩千米上下,規模堪比古代內陸的城池,數萬人口的規模應當是可能的。

即使在西域算得上大國,周邊小國還要送王族人質給龜茲。可是當大漢、匈奴兩個龐然大物開始爭奪西域的時候,就已經註定龜茲的悲催命運。

一開始,龜茲似乎更願意聽從近在咫尺的匈奴,大漢畢竟在遙遠的東方,平時陽奉陰違一下,拍拍馬屁混過去就可以了。

由於大漢皇帝堅持認為,大漢面前屬國平等,不允許龜茲再收周邊小國的人質。當慣老二欺負小弟的龜茲自然不甘心,屢次殺害漢朝使者和襲擊漢軍,漢軍來征討便投降求和。反反覆覆直到新一任龜茲王絳賓,見識了大漢的強盛和富足後,才停止騷擾並開始了漢化之路。

公元前65年,絳賓結婚了。新娘叫“弟史”,一位混血兒公主。她母親是漢朝和親烏孫的的解憂公主,可能長得和迪麗熱巴一樣擁有驚人的混血美貌。

半個中國女婿絳賓隨弟史回孃家來到長安,見慣了西域的粗曠和匈奴的野蠻,漢家文化的精美和包容開放,完全征服了絳賓,這才是傳說中的天朝上國啊。

一回到龜茲,絳賓就開始了全盤漢化,說漢語,穿漢服,比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早了整整五百年。一些迷戀龜茲舊傳統的貴族笑話絳賓,說他學漢文化學的“非驢非馬”,由此留下了這個成語。

龜茲雖然有著漫長的歷史,卻直到絳賓才有國王留下了全名。想想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無名無姓的古老國度,龜茲國也許還算是幸運的吧。

公元前60年,西漢在龜茲設立西域都護府,將西域正式納入自己的版圖。這也意味著龜茲古國完全成為大漢的屬國。

絲綢之路的便利,四方移民、商隊以及漢朝駐軍的大量湧入,龜茲迎來了自己的繁榮期。並迅速取代烏孫、樓蘭、高昌、輪臺等地,成為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龜茲儼然成為了西域的“小中華”。

從大量的考古發現來看,龜茲人雖然來自歐羅巴和高加索,但同樣具有蒙古人種的很多特點。可見,龜茲人與西域中原各地的人群都有過廣泛的交流和通婚。

此後的千年裡,漢家時盛時衰,匈奴、突厥,吐蕃各國走馬燈似地在西域登臺。每當中原王朝重新確立,龜茲都會派人前來覲見,請求中央王朝的冊封。與此同時,中原的佛教也隨之傳了過去。龜茲的佛教石窟是西北僅次於郭煌莫高窟的佛教名勝。

而當草原民族興起,龜茲不得不對其稱臣時,漢化頗深的龜茲人不堪欺壓,陸陸續續向中原遷移。

唐朝恢復了對西域的經營,龜茲又成了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進一步強化了與內地的聯絡。據說,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是龜茲王族的後代,而龜茲王室中有名姓記載的十七位成員中,有八位都姓白。

另一位著名詩人李白也是出生在更北方的碎葉。看來西北的豪邁風土,特別有利於培養大詩人。

到了11世紀,黑汗王朝興起,攻滅西域各佛國,龜茲和佛教遭到了毀滅,千年古國湮滅在一片黃沙中。

乾隆23年,也就是1758年,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龜茲重新歸入中華版圖,定名庫車。現今此地除了遺址外,再也見不到龜茲古國的身影,龜茲的後人早已經融入了華夏文明,成了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