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中國繪畫縱橫導覽|石濤:筆法恣肆 畫道從心

石濤(1642年-1708年)清代著名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石濤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石濤的山水畫,是從寫生得來,盎然生氣,哲思感情,相與揉合,畫境靈活生動,又有抑鬱沈雄之韻,別具一格。

存世作品有《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

石濤的繪畫風格對清代以至現當代的中國繪畫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他所著的《苦瓜和尚畫語錄》,闡述了他對山水畫的認識,提出一畫說,主張“借古以開今”“我用我法”和“搜盡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國畫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就近現代名家、大家來講,揚州八怪、張大千及傅抱石都是非常之“石迷”。

著名畫家吳冠中曾指出“中國現代美術始於何時,我認為石濤是起點。”他認為,石濤開創了“直覺說”“移情說”的藝術觀念,事實上遠早於西方美學有關理論。由此可見石濤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梅竹圖》卷,清,石濤繪,紙本,墨筆,縱34。2釐米,橫194。4釐米

這幅作品自題五言律詩,款署:“丙戌春得宋羅文紙一卷,閒書《梅花吟》六首,複寫梅於後。又得五言《寫梅》十首。清湘遺人若極大滌子。”鈐“痴絕”朱文印、“若極”白文印、“零丁老人”朱文印。

“丙戌”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石濤時年約66歲。

據作者款題而知,此圖使用的是宋代羅文紙,作者先在紙上題詩,而後再補繪梅竹與詩文相映襯。詩文與畫作的有機結合不僅增添了文人畫的書卷氣息,同時也展示了作者於畫藝之外的詩文功底和精湛的書法造詣。

圖中所繪梅竹或細筆勾勒,或闊筆勾斫,線條於方圓結合中秀拙相生。其多樣的筆法與酣暢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紙質上達到了溼潤而不漫漶的筆墨效果,堪稱石濤晚年的寫意畫佳作。

《高士臨溪圖》,清,石濤,紙本水墨,橫309。5釐米,縱132。3釐米

《高士臨溪圖》是石濤於1690年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畫作品。

這幅水墨山水,畫山石樹木,溪流險灘,一高士持杖臨溪而立。畫家用筆輕快流暢,揮灑自如。用墨濃淡交錯,渾厚老辣。右上角有畫家題識一段,款署“清湘石濤濟樵人”。下鈐“清湘石濤道人”“善果月之子天童志之孫原濟之章”二印。

《墨荷圖》軸,清,石濤繪,紙本,墨筆,縱90。2釐米,橫50。4釐米

這幅《墨荷圖》描繪了欣欣向榮的荷塘景色。

畫面構圖疏密交錯,透過荷葉、茨菰、蓮蓬、蒲草間的相互掩映構築出變化豐富的空間層次。用墨淋漓盡致,濃淡、枯潤相生,顯現出作者較強的筆墨把控能力。

本幅自題七言詩一首,款署:“大滌子邗上秋日寫”。鈐白文印二方:“靖江後人”“大滌堂”。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