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鬼方國:商周時期的一個神秘方國,它的發展史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呢?

鬼方是商周時期的一個神秘方國,最早的記載是在《周易·既濟》:“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高宗”指商王武丁,而武丁花費三年的時間才征服鬼方,可見它曾經是個強大的國家。

但苦於史料匱乏,古人們對它的所在及演變莫衷一是,觀點眾說紛紜,直到近代王國維先生才考證出鬼方大致活動的範圍:“其族西至汧(qiān,陝西汧河)、隴,環中國而北,東及太行、常山間,中間或分或合,時入侵暴中國。”後世學者的研究均以此為基礎,透過新的發現對前人成果進行修正——山西、陝西東北部和內蒙古中部的黃河兩岸地帶。從地域中不難看出,鬼方是半遊牧半農耕的族群。

鬼方國與商的位置(虛線表示商的邊界)

“鬼方”的來歷

認識鬼方,首先要明白“鬼”字的淵源。沈兼士先生指出“鬼”之本義乃是“類人異獸”,即野獸人。但真正的野獸人是不存在的,因此就有了衍生義:不同於華夏族的異族人。同時,它還有畏懼之意,“鬼”與“畏”同源,王國維也認為“鬼方”該為“畏方”。綜上,想來是鬼方一度產生過巨大的威脅,商朝心有忌憚,故以“鬼”稱之。

鬼方一族最早可追溯至三皇五帝的時代,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迎娶鬼方氏之妹女嬇,他們的第六子季連便是楚國人的祖先。此時的祝融氏並未南遷,仍然生活在如今河南的新鄭,聯姻證明兩族間的距離並不遠,鬼方生活在山西、陝西一帶可以說在情在理。

無獨有偶,《山海經》也記載了一個神秘國度——“鬼國”,可能指的就是“鬼方”。鬼國之人,威姓,乃是少昊的子孫,只以一隻眼睛示人,經中還說道這隻眼睛長在面部的中央,因此鬼國又被稱作一目國。去除怪力亂神的成分,真實的鬼方人應該是用頭盔或者面具將自己的臉遮蓋,只留一個小孔用以觀察,如此打扮可以起到驚駭敵人的作用。

如此打扮可以起到驚駭敵人的作用

西方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十字軍東征中的

“麻風王”,其鐵面具仍然令人膽戰心驚

至於鬼方人的社會形態,史書沒有給出任何解答,我們只能從考古尋找答案。1983年,陝西清澗縣李家崖村出土了一座古城遺蹟,並且考古學家發現了“鬼”字陶文,確認這就是鬼方文化的遺存、“鬼”也是鬼方一族的自稱。

鬼方深受商周的影響,出現了貧富分化,擁有了文字、城市、宗廟和軍隊,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文明。同時,《小盂鼎》的銘文還記載了周康王(一說為周昭王)征伐鬼方時,俘獲了鬼方軍13081人,足以證明其曾經的強大。

周昭王

與商周的和戰

這麼一個強大的方國,勢必與商周二朝發生衝突。但它又沒有強大到能打贏戰爭的程度,而商朝也沒有能力直接控制鬼方。因此雙方就維持著一種打打停停的狀態,鬼方窮則臣服,達則反叛。

在青銅器時代,中原王朝尚無大規模的甲械,

更多依靠個人的武勇和技擊之術

武丁繼位時的商朝處於諸夷皆叛的窘境,對鬼方的征伐正是武丁中興商朝的重要一環,鬼方被征服後,商朝內部的面貌煥然一新:“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外部的氐族羌族也望風臣服。關於武丁的征伐過程,僅僅在《竹書紀年》中提及:“三十二年(公元前1219年),伐鬼方,次於荊。三十四年,王師克鬼方。”意思是武丁大軍先完成了對“荊”的征服然後才與鬼方交戰,爭議也從此產生。

古人們看到了“荊”字就不由自主想到南方的荊楚,就有人認為鬼方是在荊楚之南,實則不然。金文中的“荊”通“井”,武丁時期恰好有一名為“井方”的方國,位於現在河北的邢臺,是向商朝稱臣的友邦。這樣,武丁伐鬼方的路線就清晰了:從殷都(今河南安陽)北上至井方,然後向西進攻鬼方。

進攻鬼方

鬼方被征服後發生了分化。一部分人繼續為敵,在武乙三十五年(公元前1113年),周王季歷(文王之父)討伐西落鬼戎,俘虜二十翟王。周滅商後,鬼方的威脅尾大不掉,《小盂鼎》說俘獲了鬼方軍13081人,證明鬼方實際集結的軍隊比這還要多,也證明繼續為敵的部分佔據著多數。

可能的鬼方軍隊原型

另一部分則接受了商朝的冊封,且地位尊崇,商紂王以西伯昌(周文王)、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就是鬼侯,對應《封神演義》中的東伯侯,與商王存在著聯姻關係。在相州滏陽縣(今河北邯鄲磁縣)西南五十里處坐落著九侯城,它與殷都近在咫尺,離朝歌當然也不會太遠,可以證明臣服的那一部分鬼方人在武丁的威壓下背井離鄉,世世代代生活在商朝的監視中。即便如此,他們仍然不能逃過紂王的暴虐,九侯父女均被殺害,《百家姓》中提到這一支改姓為“仇”。而西伯昌設法逃回西岐,為兒子武王伐紂積蓄力量。

鬼方國被商征服

懷姓九宗與隗姓赤狄

武王滅商後,為鞏固新生的周朝而大行分封。但在成王八年(公元前1035年),唐國發生叛亂,冬十月,周公旦與叔虞率王師滅掉唐國,將原唐國的貴族遷往杜地。兩年後,叔虞成為唐國的新國君,後來發展為我們都熟悉的晉國。成王分封給他的不僅是土地於人民,還有一支特別的族群——懷姓九宗,分九個氏族:河宗氏、馮氏、復氏、(hú)氏、寶氏、邯氏、有氏、何氏、倗氏。

有觀點認為“懷”通“隗”(wěi)“媿”( kuì),他們既是原古唐國的遺民,相傳也是鬼方的後裔。野史《穆天子傳》更為其增添了神話色彩,周穆王在西去崑崙的路上途徑陽紆之山,河伯馮夷的居所。馮夷的後代河宗伯夭在燕然山迎接天子,同天子大軍一起祭拜黃河,還為天子尋訪西王母充當嚮導,最後還被天子冊封為“河宗正”,河宗氏看起來是整個懷姓九宗的大宗。實際上正史對他們的記載少之又少,因此其鬼方後裔的地位存疑,但也找不到什麼依據去證偽。

叔虞建立起晉國

圖源。pexels

僅有的一次記載是在春秋時期,懷姓九宗被捲入了晉國的內亂——曲沃代翼。《左傳·隱公六年》(公元前727年)記載:“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於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翼是當時晉國的都城,是大宗,曲沃是小宗,但曲沃的貴族從桓叔開始就盤算著奪取晉國國君的位置,挑起內戰。

懷姓九宗就是活躍在第三次內戰中,並且站在國君鄂侯這一邊。當時,曲沃莊伯已經將晉鄂侯趕出翼城,而懷姓九宗出身的嘉父在隨迎接並保護了鄂侯,幫助他贏得了這次內戰的勝利。但來自曲沃的晉武公最終還是奪取了國君的位置,懷姓九宗作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就此湮沒,史書中再也沒有他們的身影。

而未向中原臣服的另一支鬼方,到了春秋仍然是心腹大患。他們的後裔被稱作赤狄是受到公認的——“鬼方之後,在春秋時為隗姓之赤狄。”赤狄共由東山皋落氏、潞氏、甲氏、留籲、鐸辰和廧咎如等多個部族組成,但是部族之間互不統屬。

從魯莊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開始,赤狄大規模肆虐中原腹地,首當其衝的是邢國,齊國的管仲指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戎狄好比是豺狼,不可能滿足,而各諸侯國都是同胞,不能拋棄,極力勸說齊桓公出兵救援邢國。不僅是邢國,衛、晉、鄭、宋、魯以及齊等靠近赤狄的國家也都多次遭到蹂躪,甚至周王室都因此發生內亂。

齊桓公九合諸侯,打著襄助天子的名號號令諸侯

圖源。pexels

解鈴還須繫鈴人,赤狄爆發式的侵略很可能是源於晉國的擴張政策。晉國軟硬兼施,針對白狄實行“和戎政策”,表面透過和平交易對白狄的土地巧取豪奪。而針對赤狄則實行“啟土政策”的武力手段:魯閔公二年(公元前660年),晉獻公命太子申生討伐皋落氏,但申生並沒有將他們一網打盡,只是在稷桑(今山西運城垣曲縣)擊潰了他們就回國了。在晉國的擠壓下,赤狄不得不向東遷徙爭奪生存空間,僅比侵略邢國稍晚兩年而已,很難想象兩者之間不存在什麼關聯。

戰車的運用使得擊敗戎狄更加成為可能

完成吞併赤狄的自然也是晉國。晉國利用了赤狄各部互不統屬的弱點,將飽受赤狄壓迫的其他狄族拉攏過來,成功孤立了赤狄。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晉景公的姐姐——潞氏首領潞子嬰兒的夫人被執政酆舒殺害,景公以此為名命荀林父率軍討伐,在曲梁一舉消滅了赤狄最大的部族。第二年,晉軍乘勝追擊,又滅甲氏、留籲和鐸辰三部。再過五年,僅剩的廧咎如部被晉衛兩國聯軍消滅。解決了內憂後晉國的發展環境大為改善,繼續與齊楚爭霸,在整個春秋時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國。

而鬼方一族的歷史至此結束,那個令諸侯國們談虎色變的赤狄也不復存在,最終成為了華夏族的一份子。

參考資料:山海經。佚名;竹書紀年。佚名;春秋左傳正義杜預;鬼方昆夷獫狁考。王國維;“鬼”字原始意義之試探。沈兼士;鬼方考。王玉哲;鬼方文化及相關問題初探。呂智榮;鬼方:殷周時代北方的農牧混合族群。唐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