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入木三分方知勁——浙江桐廬探高質量發展金鑰

宛如仙境的桐廬縣城。 周俊 攝

中新網杭州3月10日電(郭其鈺)“瀟灑桐廬郡,烏龍山靄中。使君無一事,心共白雲空。”千年前,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瀟灑桐廬郡十絕》,以詩代畫介紹了桐廬天下獨絕的風光。

歷史長河不息,時代考卷常新。站在第二個百年的歷史節點,置身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時代方位,如何作為?何以善為?桐廬錨定“優資興業、聚人興城、強產興縣”三大戰略,緊握產業發展和美麗建設兩把“鑰匙”,探索開啟高質量發展大門。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一條具有現代化特徵、順應共富期盼的高質量快速發展之路,正在富春江畔越走越寬。

桐廬富春江畔重現音舞詩畫《憶江南》。 桐廬宣傳部 供圖

落子謀勢 產業發展穩中帶勁

產業是支撐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石。

青山綠水間,快遞產業、智慧製造、磁性材料、醫療器械、文旅康養等新興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智慧安防小鎮連續三年上榜浙江省級特色小鎮“畝均效益領跑者”名單,大健康產業成為長三角首個國家級生命健康產業先行試驗區……

透過進位爭先的工作,桐廬產業穩步發展的足跡逐漸清晰。這背後,也體現著該縣堅定明確的發展思路。

在今年初召開的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桐廬明確產業要實現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實現“兩個轉變”。即加快經濟增長動力從依賴中小型、傳統型企業為主向依靠大企業、科創型企業為主轉變,加快產業發展模式從資源消耗型向智力支撐型、技術支撐型轉變。

早在2015年,海康威視桐廬工廠一期就開始啟動建設,緊接著二期、三期順利落戶。幾年來,雙方攜手發揮各自優勢,產業發展模式逐漸從資源消耗型向智力支撐型、技術支撐型轉變,實現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和持續發展。

“現在海康威視桐廬工廠以打造智慧工廠為目標,自主研發生產了大量的自動化裝置,實現智慧倉儲化、物流一體化,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杭州海康威視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林通說。

在“海康威視”龍頭效應引領下,“裡德通訊”“源展電子”“億美科技”等一大批上下游企業共同前進,一條壯闊的視覺智慧產業帶躍然眼前,讓桐廬嚐到了創新驅動高階製造業的更多甜頭。

根據《桐廬縣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到2025年,該縣力爭GDP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10%左右。壯大視覺智慧、磁性材料、新能源、快遞物流四大優勢產業;做優生命健康、時尚產業、美麗經濟三大特色產業;培育未來新興產業,在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重點前沿領域率先探索佈局。

聚力產業高質量以應對挑戰、推動發展,桐廬目標明確、精準落子。

從工廠跑外貿貨單,到成立申通快遞,從前的打工妹成為如今的“快遞女王”,申通快遞創始人陳小英的發家故事就緣起桐廬。後申通快遞重組,衍生出了快遞行業耳熟能詳的“三通一達”,桐廬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民營快遞之鄉”。

如何緊抓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近年來,桐廬深化“快遞迴歸”戰略,啟動富春未來城建設,累計招引快遞及關聯產業專案187個,實現快遞產業營收603。6億元、稅收31。33億元。

“三通一達”等重大專案落地推進,全國首個快遞物流裝備物資集中採購交易中心建成執行,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影響力持續擴大,全省首批物流示範縣綜合改革創新試點透過驗收……伴隨著“遊子”迴歸,桐廬從“快遞人之鄉”向“快遞產業之鄉”跨越轉變。

“產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更為縣域發展起到‘鋼筋鐵骨’作用的重要支撐。”桐廬縣委書記夏積亮表示,桐廬堅持做強特色優勢產業與引育未來新興產業並舉,堅持培育“頂天立地”企業與引育“鋪天蓋地”企業並舉,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叢集,鑄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破局蓄勢 美麗建設揮灑自如

全國文明城市、國際花園城市、中國最美縣城……於桐廬而言,產業發展和美麗建設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在高質量發展路上缺一不可。

從杭千高速進入桐廬,一塊寫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字樣的巨石就會映入眼簾,它見證著這片土地以好山好水好空氣為依託、原汁原味原生態為賣點,讓美麗生態、美麗城鄉成為百姓增收和經濟發展新源泉的蛻變。

而說起石頭,當地人不由會想到“石材之鄉”鐘山鄉。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展,石材產業就是鐘山鄉的支柱產業,是百姓致富的重要渠道。

過去,走入鐘山鄉,路邊敞開的都是一些石材加工坊,漫天粉塵、溪水乳白,連兩邊的青山都蒙上了抹不去的灰色。

如今,再入鐘山,綠水在青山間環繞,石材企業規範統一在廠區內進行加工,汙水、粉塵、噪音這曾經困擾當地村民的“三大危害”一一解決。

“我們根據企業效益的好差,實行淘汰關停拆除一批、著力整治提升一批、規劃集聚入園一批。同時規劃一處40畝的石材石雕小微園,把部分企業搬遷入園,如此來規範企業集聚發展,實現產能轉型。”鐘山鄉鄉長朱曉東說。

以“斷臂護眼”來守護“綠水青山”。鐘山鄉正是以這樣的決心和幹勁,還當地村民一個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生活環境。

美麗建設,既要看“顏值”,更要看“內涵”。

桐廬縣莪山畲族鄉是杭州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2019年創成“中國畲族第一鄉”。漫步畲鄉,莪山畲族館、民族文化廣場、非遺街區、高階民宿……一路行一路景,處處透露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為做強“畲鄉文化”品牌,莪山鄉不僅“扮靚面貌”,還多角度開發利用畲族文化,增強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近年來我們引進民宿、開發景區,大家都達成共識,畲族文化是莪山最珍貴的發展資源,要保護好、挖掘好、傳承好。”莪山鄉黨委書記藍智偉說。

“‘山哈風情’是未來龍峰民族村的旅遊之魂。”在龍峰民族村,該村黨總支書記雷天星帶領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回到祖籍地文成“追根溯源”,深入探尋畲族發展起源歷史,感受風俗、山歌、婚慶禮儀……

2016年,龍峰民族村有著濃郁民族風格的“山哈文化館”建成完工,這個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禮堂承載著濃郁的畲族文化,畲語、畲歌、畲技藝、畲傳統等文化民俗已悄然融入現代生活。

數字時代,莪山鄉還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成為全國少數民族5G示範應用第一鄉。5G技術全區域覆蓋率先催生了諸多數字應用新場景,為美麗建設提供了更多數字賦能。

十餘年久久為功,桐廬堅持生態立縣,成就了美麗建設的燎原之勢,一幅秀美城鄉圖景終現富春江畔。

應時造勢 “高質量”著墨共富全域性

聚產業之能,乘美麗之勢,走共富之路。

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事業、不讓一個桐廬百姓因大病而過不上好生活、所有行政村定期舉辦“新村夜話”共議村裡事務、邀請各界人士參加“我們的早餐會”破解發展難題……聽民聲、話民情、解民憂,這是多年來桐廬始終把人民需求放在首位的堅守。

十年前,該縣把每年的5月6日定為“百姓日”,這一天也是桐廬解放的日子。從最早的老年人春節紅包、市民出行禮包到新生兒紅包、就業紅包、升學紅包……每年“百姓日”上,新的惠民措施都在不斷延續。

“辦一次兩次‘百姓日’不難,難的是連續十年、年年辦,惠民措施全部延續,民生大紅包越來越有‘含金量’。”桐廬居民黎振遠說,比如老年人春節紅包從2012年的每人300元,提高到了每人1000元,困難群體還由政府出資參加特定商業醫療補充保險等。

如其所說,一系列“分好蛋糕”的惠民舉措,是桐廬對於“老有所養,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生動踐行。

除了每年“百姓日”上的惠民政策,桐廬還不斷探索民生為本的長效機制,提高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讓百姓在其餘364天同樣享受到建設發展的碩果。

每年與“百姓日”相隨的都有一項重頭戲——政府開放日。幾百名市民代表走進桐廬縣政府,參加政民懇談會,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領導幹部主動傾聽群眾訴求,積極落實解決。

2018年“百姓日”政民懇談會上,環衛工人代表俞高翔提出建議,希望給予桐廬環衛工人一些福利與關懷。2019年,環衛工人代表們就免費坐上了通車不久的杭黃高鐵去杭州旅遊。十年來,桐廬百姓代表提出100多條意見,條條都有迴應,不少已經落實。

在桐廬,由“百姓日”延伸出的民生內涵將“我”變成“我們”,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被尊重、被需要、被關懷,是屬於共建共治共享社會中的一分子。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憶江南·富春山居遊”遊覽線路日前在桐廬首發,以富春江為紐帶,串起桐君山、嚴子陵釣臺、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同時聯動江南古村落、黃金左岸梅蓉村以及蘆茨鄉村民宿集聚區等鄉村旅遊點位,打造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曾經,桐廬因風景秀麗在多篇傳世古詩詞中美名遠揚。如今,一幅美麗建設領先領跑、數智改革賦能賦效、文化文明興盛興旺、民生福祉共建共享的的共富圖景正徐徐展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