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品讀:懷念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一個覺醒的年代,一個朝氣蓬勃的年代,一個五彩斑斕的年代,一個珍貴的年代。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八十年代,這三個比較合適:年輕、真誠、單純。

八十年代,猶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寫下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那時的生活是慢的,人們的要求是簡單的,笑容是真實的,愛情是美好的。

八十年代,對於文學創作而言是不可複製的美好時代,在開放包容的大潮中,湧現了一大批作家、詩人和學者。經典的文學大型刊物有《十月》、《收穫》、《鐘山》、《全國優秀中篇小說選》等,還有學生們愛看的文學雜誌《散文》、《少年文藝》、《兒童文學》等。從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到改革文學,湧現了王蒙、張賢亮、路遙、劉心武、賈平凹、張承志、諶容、叢維熙、餘華、蘇童、陸文夫、韓少功、馮驥才、閻連科、儲福金、王安憶、張抗抗、史鐵生,梁曉聲、王朔、莫言、陳忠實等等一大批著名作家。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有充滿感性情懷和理性批判的詩歌年代。在萬物復甦大地回春之際,面對充滿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詩人開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在物質化年代沒有來襲之前,一壺燒酒就可以暢談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海闊天空,幾杯下肚,無所不談,有若高山流水的默契和簡單。舒婷的豐富細膩和清純明淨《致橡樹》;席慕容的細膩和溫存《一棵開花的樹》;海子的浪漫和靈性《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汪國真的君子謙謙與淡然《熱愛生命》。

八十時代,人們掙脫枷鎖百廢待興,對外張開懷抱,擁抱一切新鮮空氣和溫暖陽光。那個時代既有佳麗柔情萬種的愛情故事,也有俠客仗劍天涯幹氣雲霄的江湖傳說。有瓊瑤亦舒的愛情演義,三毛的流浪情節,有金庸梁羽生古龍三劍客縱橫江湖的俠肝義膽快意恩仇。瓊瑤的白紗裙隨風搖曳,筆下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愛情,讓人如痴如醉,人們在現實世界尋找著純情故事裡的浪漫情節。她的很多小說都被拍成了觀眾熱捧的電視劇,劇中演員多是帥哥美女,如秦漢林青霞,這兩位彷彿身陷瓊瑤的小說情節中不能自拔,在現實世界裡演繹了令人慨嘆的兒女情長愛戀故事。

相比柔情似水的愛情故事,一代大俠金庸先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為我們留下了另一個江湖。有人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的魔筆,寫透人生,那些故事人物,在某種程度上潛移默化中塑造了我們最樸素的正義觀和愛情觀。許多國人最樸素的俠義觀,來自於金庸的江湖。有人曾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金庸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金庸說:“大俠我不敢當,但我喜歡那些英雄。”英雄代表了人間的正氣和擔當,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尤其需要大刀闊斧的英雄們。

八十年代,影視劇同樣閃耀著理想與人性的光芒。這一時期,不僅內地誕生了一些精心製作的電影電視劇,同時從日本、歐美、港臺等外部引進很多經典的影視片,成為八十年代人們業餘生活中的巨大精神享受和美好記憶。

電視劇《上海灘》以快意情仇的江湖復仇故事打動觀眾,造就了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應。

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成為中國電視劇歷史上不可逾越的豐碑和標杆。既有廣闊的歷史背景故事,又有曹雪芹的大家文筆,王立平的深厚藝術功底,以及王扶林導演的精雕細琢,一起創造了這部恢弘的電視劇。在王扶林導演團隊的精心合作下,完美地再現了這部鴻篇鉅著,讓普通人一睹其芳華。他們對藝術的兢兢業業和精益求精,讓這部華麗名著錦上添花。陳曉旭、歐陽奮強、鄧婕等演員精湛投入的表演,至今無人超越。1987版《紅樓夢》的音樂更被認為無法超越,由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大家王立平先生作曲,歌手陳力傳神演唱的很多歌曲,成為經典。

1986版《西遊記》曾轟動全國,評價極高,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西遊記》成為一代又一代人不可或缺的觀看節目,成為中國人的集體電視記憶。《西遊記》代表著那個充滿生機,不斷挑戰的八十年代。唐僧師徒四人組成了最佳的團隊,唐僧慈眉善目的諄諄教導,豬八戒的大大咧咧,孫悟空的武藝高強聰明機智,以及沙僧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闖過了九九八十一關,最終取經成功,修身成佛。一部典型的英勇勵志故事片,在那個呼喚開拓創新的年代,無疑成為人們英雄情結的某種呼應。

由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改編,香港TVB出品的同名電視劇,1985年引進內地播出,造成很大轟動效應。廣闊宏大的歷史背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美麗而糾纏的愛情故事,扣人心絃的武打場面,讓這部電視劇成為公認的經典武俠劇,也讓很多人的武俠情結深深根植於內心,整整影響了七八十年代兩代人。

八十年代從外部引進的經典影視劇還有《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米老鼠和唐老鴨》、《大西洋底來的人》、《阿信》、《虎口脫險》、《佐羅》、《追捕》、《姿三四郎》、《大篷車》、《八仙過海》、《羅馬尼亞的復仇》、《巴黎聖母院》,等等,廣為人知。

八十年代的體育事業,也是如火如荼,屢屢突破,創造歷史。最有名的便是中國女排五連冠,主攻手郎平以鐵榔頭著稱,自那時起便有了“女排精神”的稱呼,成為刻苦奮鬥頑強拼搏的代名詞,激勵了很多人的愛國熱情,成為國人的學習榜樣。女排五連冠,應該是八十年代最令國人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流行音樂領域敞開懷抱,接納來自世界八方之風,尤其港臺的流行音樂極大豐富了大陸的流行歌壇,也推動了大陸原創音樂的生長和發展。港臺的流行歌曲像股清新的風吹遍內地的大街小巷,強烈地契合了年輕人追求個性的內心情緒,大江南北,手提式錄音機播放的流行音樂,讓人們如沐春風,如醉如痴。那個時代,年輕人最時髦的標準形象,是一身牛仔或者喇叭褲,帶花的白襯衫,爆炸頭,一副太陽鏡,嘴裡哼著當時最流行的音樂。影響最大的首推臺灣的鄧麗君,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個文化象徵符號。鄧麗君是華語流行歌壇第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歌手,是中國流行音樂界的里程碑。凡有華人處,就有鄧麗君的歌。

另一位,臺灣音樂教父羅大佑,舉足輕重。羅大佑的歌曲,對華人世界的影響深遠。流行音樂在他的手上成了一種文化和時代的符號,他將音樂與中華文化緊密結合,無人能出其右。他的作品中強烈的批判和啟蒙意識,讓人們見識到他的音樂的思想高度和深度;良好的國語文化底蘊讓他將搖滾與東方傳統完美結合,可以看到音樂的美感:良好的時代感融入到音樂,讓人們領略音樂的完美深刻,也讓羅大佑成為華語樂壇的豐碑人物。

八十年代由臺灣流入大陸的流行音樂中,有一類重要組成部分,是臺灣校園歌曲,也稱校園民謠。臺灣校園民謠發起於幾個關鍵音樂人物:葉佳修、李建復、劉文正、潘安邦、羅大佑等,而歌手劉文正以其魁梧英俊的外形和誇張的颱風,對臺灣校園民謠流行的推動功不可沒,成為臺灣民謠的旗手和舉足輕重的代表性人物。臺灣校園民謠最經典的代表作有《龍的傳人》、《外婆的澎湖灣》、《童年》、《鄉間小路》、《雨中即景》等。

如夢如幻的八十年代,雖不完美,也不富裕,但很豐滿,內心富足。雖然清平,但氣質不凡。文學、音樂、影視、思想、娛樂、體育,等等,各個領域生機勃勃,海納百川,包羅永珍。從之前的年代走過來,人們充滿希望,富有理想,飽含熱情,擁抱一切,造就了難得的欣欣向榮。

八十年代,一個覺醒的年代,一個朝氣蓬勃的年代,一個五彩斑斕的年代,一個珍貴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