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中國古代著名醫者,心繫百姓,公堂坐診開先河

中國古代著名醫者,心繫百姓,公堂坐診開先河

文/有文化的迷彩帽 圖/網路

導語:中國古代著名醫者,心繫百姓流傳餃子,公堂坐診開先河,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中國有一個習俗,在冬至那天晚吃餃子。而且還流傳了一句話就是在冬至的那天沒有餃子吃的耳朵會被凍掉。餃子作為中國的傳統美食,估計沒有人沒吃過餃子,那你知道餃子是誰做出來並流傳下來的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關於餃子的,同時也是關於中國古代一位特別有名的醫生的,不知道你對中國古代的醫生了解多少。

古代人只有在冬至的那天會吃餃子,而且那個時候的餃子並不叫餃子。人們常說過了冬至以後白天就會越來越長,古代人本來就有些迷信。在他們看來晚上象徵著邪惡,所以冬至對於他們來說非常有紀念意義。而且在那天很多人都會吃餃子,有些家長還會恐嚇不吃餃子的孩子說,沒有餃子吃耳朵會保不住,很多很可能會疑惑,這個恐嚇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餃子大家都吃過,可是要是說起餃子是如何而來的可能就沒幾個人知道了。相傳,餃子的來源和中國古代一位特別有名的醫生——張仲景有關,按理來說餃子是一種美食怎麼會和醫生有關呢?難道說張仲景平時也喜歡研究美食?其實餃子剛開始製作的時候也是為治療服務的。我們先聊聊張仲景吧,他一生的抱負就是能夠為百姓消災解難,在醫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原本是不願意進宮做官的,但是那個個時候做官都是推舉的,一旦被推舉上了就不可能不做官,那個時候他父親是朝廷的官員,而自己在外界的名聲特別好,所以他無奈被推舉上了,雖然他在朝廷中做官,但是他依舊心繫百姓。

言歸正傳,餃子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冷,他原本在長沙做官,那一年正是他退休的時候。他在回鄉的路途中看到了很多無家可歸的人,他們在嚴寒的冬天裡穿著一點點衣服,耳朵都被凍紅了。於是他讓自己的手下就地支起了一口大鍋,給這些受苦受難的人煮了羊肉和藥湯來驅寒,後來他又想到這些人估計已經餓了好幾天了,於是就想到用麵皮來將這些藥包起來一起吃掉,不但能夠治療凍傷,還能夠緩減飢餓,而且也更容易分發。所以他就讓手下的人把大鍋中的藥物和羊肉撈出來一起剁碎之後,用麵皮包起來再煮。熟了以後再一起和人們同吃,人們吃了之後感覺整個身體熱起來了。那一天正好是冬至,百姓們為了感激他們,沒到冬至的時候就會吃這道藥膳,不過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麵皮裡面的餡變得多種多樣,也就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吃的餃子。

我們現在走在大街上會看到很多中藥店,你會發現這些中藥店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這些中藥店的名字都會帶有一個“堂”字,那你知道這個“堂”字又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嗎?其實這還是和張仲景有關,我們在上文中也提到了,他一生的抱負就是想為百姓治病消災,並不想當官。但是他又不得不當官,他當官的時候依然想著百姓,所以他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公堂裡給百姓看病的大夫了。在那個朝代,作為一個朝廷官員,平日裡是不能夠隨便進入百姓的家裡,但是又有很多人並了卻沒錢看大夫,於是他就決定在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那兩天開放公堂,那兩天不管其他事情就在公堂上給老百姓看病。

在很多很看來古代的官員都是高高在上的,不搜刮百姓就是非常高的了,在公堂上為百姓看病他還是歷史上的第一人,在那個時候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從此他的事蹟就流傳至今。後來很多人在開藥店的時候就會將藥店命名為“xx堂”,這可能也是後人紀念他的一種方式吧。

中國古代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像張仲景這樣一生為百姓考慮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我們也看過不少歷史劇,在那些電視劇中很多官員都是非常自私的,只為自己考慮。整天只知道搜刮民財。而很多藥店,則是高價賣藥,如果你沒錢就算你死在藥店門口也不會有人幫你醫治,這其實就很形象的凸顯出了那個朝代的黑暗,但是張仲景確實那片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他給眾多百姓帶來了希望,作為官員他體恤百姓,作為大夫,他處處為百姓著想,其他大夫是希望百姓多花錢,而他則希望百姓少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