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劉璋說過兩句話,證明他才是真正的仁義之君,劉備比他差遠了!

封建時代的皇帝,為了收買人心,自抬身價,都喜歡包裝自己,最常用的一招就是自詡為“仁義之君”。明明是軍閥爭霸,非要說是有道伐無道,明明是搶地盤爭金銀,非要說是弔民伐罪,明明掀起連年戰亂,讓百姓流離失所,非要說是救民於水火。然而真正以天下蒼生為念的君主,歷史上並不多見。

名著《三國演義》中,劉備充當了書中的正面角色,在羅貫中筆下,劉備悲天憫人,心慈面軟,愛民如子,儼然千古道德完人。可惜這只是小說家言。劉備能從一個編席子賣草鞋的小商小販,變身為蜀漢國君,他的王霸之路充斥著權謀機詐、巧取豪奪。三國時代倒真有一個仁義之君,愛民如子,但不是劉備。

此人就是益州軍閥劉璋,三國時四川一帶的土皇帝。諸葛亮“隆中對”中有一句“劉璋闇弱”,讓劉璋也由此千古留名。劉璋的老爸劉焉,原來擔任漢朝的益州牧,是個有眼光有膽量的人,見到漢末天下大亂,起了不臣之心,佔據益州稱王稱霸,成了割據一方的豪強勢力。劉焉死後,把偌大家業傳到兒子劉璋手裡。不過劉璋的能耐比他老爸可差的太遠了。

這個劉璋有兩大特點,第一是膽小,是個厲害人物都能嚇得他腿軟心慌。第二是善良,為人處世總是心太軟,易於輕信他人。其他方面倒也沒啥劣跡,暴虐害民、荒淫無道這些詞和他不沾邊。然而在弱肉強食的亂世,身為軍閥而具有這樣的性格,註定了他的悲劇結局。

劉備早就對益州之地覬覦良久,苦於沒有機會。誰知劉璋被曹操嚇昏了頭,居然主動邀請劉備率兵入川,想聯合劉備對抗曹操。劉備率兵入川后,劉璋給人給糧給地盤,待之如兄弟手足。然而劉備眼見益州富庶之地就在眼前,狼子野心不可抑制,對劉璋翻臉無情,拔刀相向,想要取而代之。說的好聽點是無毒不丈夫,說的不好聽純屬無賴惡棍之舉。

可憐劉璋引狼入室,悔之晚矣。然而即使在劉備勢如破竹、形勢岌岌可危的危局中,劉璋首先想到的卻是百姓安危。有個大臣獻計,在成都城外實行堅壁清野之策,把百姓全部驅走,房屋拆毀,糧食轉移或燒掉,使得劉備大軍無法籌措糧草,不失為一條高招。劉璋卻不忍心見到百姓流離失所,家園被毀,長嘆一聲說道:“只聽說過抵抗敵軍以保衛百姓,從未聽說過騷擾遷移百姓來防備敵軍,還是不要這麼幹了。”

劉備大軍包圍成都,城中兵精糧足,士氣高昂,軍民都甘願和忘恩負義的劉玄德大戰一場。劉璋卻不願為了自己的命運和地位,讓全城軍民血流成河。他哭著說:“我們父子治理益州20多年,老百姓跟著我們沒享什麼福。已經跟劉備打了兩三年,多少百姓葬身戰火,枉死荒野,都是因為我一人的緣故。我怎麼忍心再讓百姓們遭受荼毒?”下令封存糧食庫銀,帶領軍民出降。錦繡繁華的成都因此避免一場浩劫。

在封建時代,像劉璋這樣,時時刻刻顧念黎民安危,寧可捨棄性命王位,也不願傷害百姓,實屬鳳毛麟角。從現實利益角度出發,劉璋看似愚蠢懦弱,從人文道義角度出發,劉璋才是真正悲天憫人、以蒼生為念的仁義之君。然而可悲的是,劉璋最後身死國滅,貽笑千古,背信棄義的劉備卻儼然成了三國時的仁人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