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在傳統文化中找回生命的精彩 熱愛與執著讓她一次次戰勝病魔

在“閒閒堂”工作室工作的馨頤。記者劉波攝

一手捏著香爐緩慢平穩地轉動,一手用灰押細緻地平整香爐裡的香灰,隨後將刻著“平安”兩字的篆模輕輕放在壓好的香灰上,用香勺將香粉填充在模具中,並用香鏟把香粉均勻填平……香氛瀰漫開來,工作室裡靜謐安詳。

32歲的馨頤是寧波晚報社群達人中的一員,看著她安靜從容地做著這些,很難讓人相信她剛剛在鬼門關前打了一個轉。8年前她已經做過一次腎移植了,即便是現在,她也是每隔一天就需要到醫院做4個小時的血透。“年初出院前,根據醫生的要求,我又開始排隊等候腎源了。”說這話的時候,她仍舊面帶微笑。

接觸傳統文化

讓久病的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小學五年級,馨頤突發腎臟疾病,從此走上了漫漫求醫之路。

高考前夕,她又發病住院,醫生揹著她跟她媽媽說,她的病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除非馬上換腎。升學、讀書、就業就別想了。然而,出院不久,馨頤毅然參加了高考,並被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錄取。

2011年,正在讀大學的馨頤突然嘔吐不止。父母急忙帶著她到南京就醫。“到醫院幾乎連血都抽不出來,醫生說,我只要再晚去半天就可能沒救了。”2013年8月,根據醫生的建議,馨頤做了腎移植手術。可惜第二年的一次複查,發現移植的腎受到了病毒感染。此後又是無休止的檢查治療,病情卻沒有好轉的跡象。

儘管生活帶給馨頤種種痛苦,但是她就如荒野上的一棵小樹苗,在歲月的狂風驟雨中頑強地生長著!

病情穩定後,一次偶然的機會,馨頤接觸到了傳統的香品製作。“沉香點燃後那種清幽舒爽的氣味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內心深處竟湧起似乎久別重逢的那種喜悅。”

之後,她拜遠在北京的“傳統香品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羅子傑先生為師,並透過考試,取得“中國香道師”資質。

為了能夠專注地去做自己熱愛的事,2020年11月她還註冊了一個名為“閒閒堂”的工作室。

愛上傳統文化

讓絕望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說起傳統香品製作,馨頤就打開了話匣子,總把“香藥同源”掛在嘴邊。她小而雅緻簡潔的工作室有一個引人注目的中藥櫃,“這是從同仁堂購買的各式中藥藥材,有蒼朮、藿香、紫蘇、龍腦……”她如數珍寶地一一開啟中藥櫃的抽屜娓娓而談,聲音輕柔而又清晰。

她說,“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人們修養身心的載體。香是根據香藥的綜合藥性組成各種方劑,或粉碎做成香囊佩戴,或製成各種香品以供人們燃燒,既可聞香養鼻,亦可養生保健。

此前她也曾拜師學習茶道,取得“高階茶藝師”職業資格。為了讓自己更好地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她又學習古琴,並得到一位古琴老師的悉心教授;近日,她又在線上學習工筆畫。

“學習這麼多東西,一方面是我非常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我也是想讓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更加精彩和充實。”馨頤說,她對生活的理解是:即使生活給我許多苦難,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

馨頤為這個工作室傾注了很多心血,甚至出現了身體透支的情況。在開業的第二天,她就再次被腎病擊倒,病情極為兇險。在醫生的全力救治和護士的悉心護理下,49天后她又一次闖過鬼門關。在家休養了一個月後,她又回到了摯愛的工作室。

傳播傳統文化

要為那些愛自己的人堅強地活著

在馨頤看來,她已經很幸運了。

“我也害怕過,絕望過。但看著在我面前假扮堅強的父母,我就覺得,即便為了他們我也要好好活著。”馨頤說,一路走來,她的父母一直無怨無悔地支撐著她。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還有許多愛心人士接力相助的結果。

她的身體內,有他人無私奉獻的器官、三分之二的血液,還有醫生、護士的日夜救護,親朋好友的鼓勵支援……“我覺得,我平平安安、開開心心地活著,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現在,馨頤常常受邀到學校、工廠,把香、茶的文化內涵和香囊等製品分享出去。“中國的香道、茶道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澱和文化內涵,它們可以淨化心靈、怡養情操,我希望自己的身體快快好起來,能夠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奉上自己心香一瓣。”

就在採訪的時候,馨頤接到了兩個活:一個是受一所學校的邀請為老師們講一堂課,一個是訂製30個香囊。“您看,我還是有活著的價值。老天讓我一次次闖過劫難,一定有讓我活下去的理由,我得好好活著。”馨頤笑著說,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出肆虐的病魔留下的印記。她恬靜的樣子,就像是沒有生病這回事兒,彷彿生活從來就是如此從容淡定。寧波晚報記者 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