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科技助力,展現中國式審美(新語·讓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傳統與現代、技術與藝術並不矛盾,要找到使他們有機結合的方式,不斷為舞臺提供新表達,更新講述故事的方式

一直以來,科技與舞臺藝術都有著緊密的聯結,在舞臺美術方面有著尤為突出的體現。從古希臘羅馬劇場中代表了當時最高科技水平的聲場設計和半圓形舞臺的切割工藝,到電燈的發明讓舞臺有了照明系統,科技發展同舞臺藝術始終相伴而行。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機械臂、全息影像、裸眼3D、虛擬現實等技術的出現與應用,讓舞臺美術擁有了更多、更豐富的表達方式和實踐手段。過去的演出節目單上只有傳統的舞美設計、燈光設計,現在漸漸出現了視覺設計、多媒體設計、特效設計,過去難以實現的舞臺想象如今藉助科技不斷成為現實,舞臺美術也逐漸從襯托表演走向參與表演,在增強視覺效果的同時實現氛圍的營造和意境的傳遞。

戲劇的核心是文字,對於舞臺美術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將戲劇的文字轉化為視覺語言,完成一個解碼再編碼的過程。觀眾在演出中看到的每一次光影變幻,都是科技在舞臺上的一次展翅。科技是藝術的一隻翅膀,舞臺美術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藉助現代科技的力量,在舞臺上展現中國式的審美與表達,融入屬於我們的文化元素,建立屬於我們的舞臺語彙和審美體系。

我曾擔任舞美設計的舞臺劇《對話·寓言2047》,把最新技術和傳統藝術融合,實現了中國傳統音樂、舞蹈與鐳射、機器人、無人機等現代科技的混搭,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正在巡演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舞臺設計採用地面轉檯和空中圓弧機械動作,並與演員、投影等緊密配合,共同營造出“《千里江山圖》活起來”的驚豔之感,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氣質與神韻。

傳統與現代、技術與藝術並不矛盾,要找到使他們有機結合的方式,不斷為舞臺提供新表達,更新講述故事的方式。恰當的形式、貼切的呈現,能讓戲劇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更好地走進觀眾內心。

同時,也需要避免對科技的過度使用與依賴,依舊要以藝術創作為主體。技術的作用在於輔助和推動情節的發展,把握不好適度原則就會喧賓奪主。如果觀眾看完一部作品,只記得舞美的絢麗奪目、只談論技術的眼花繚亂,這其實是一種失敗。要把舞臺美術和光影技術秀區別開來,舞臺美術工作者需要關注本真,注入更多的思考和情懷,不能本末倒置,為技術而技術,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長久魅力的舞臺作品。

(作者為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燈光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本報記者曹雪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