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沈鵬90歲辦個展,書法被噴"死蛇掛樹",他的功夫到底如何?

在當代書壇,無論是資歷還是成就,沈鵬都稱得上“泰斗”級的人物。他做過中國書協的主席,現在是中國書協名譽主席;很多書法家受他影響,均以拜在他的門下為榮;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作品越來越值錢……

90歲的沈鵬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首個個人書法展,展覽名稱為“聞道未遲”,說明已是耄耋之年的沈鵬先生對於書法仍是追求不止的。對於展覽的名稱,他是如此解釋的:“我們每天都在悟,所得甚微,遠不如滄海一粟,甚至有時會開倒車。但是不要緊,只要人類存在,茫茫宇宙就不會寂寞。”

坊間對於沈鵬先生的書法卻有很多爭議,認為其書法形體散亂、線條靡弱,將之歸在“醜書”的範疇,更有甚者給他扣上帶亂當代書法創作的帽子,說“書法之亂始於沈”。事實果真如此嗎?

沈鵬先生的書法屬於兼收百家的那一種,他最初學書法時便有這種觀念,他後來在《轉益多師》的專文中也談及這個問題。轉益多師,博學多取,往往會造成風格上的衝突與視覺上的雜亂。所以說,遍臨百家,獨成一格,在理論上比在實踐上要輕鬆得多,有許多轉益多師的人最終卻以兩手空空而告終。

沈鵬先生在這一方面似乎有超人的才華和敏銳的捕捉能力,有人說這是討百家米煮成一鍋粥(八寶粥乎?)。筆者倒以為是沈先生的胃口好,能夠吃什麼消化什麼,加上他長期做編輯工作養成的“雁過拔毛”的精神,終使其草書形成了碑帖相容的特點,行筆遲澀凝重而又不失草書應有的牽連引帶,真不知吸收了古今多少大家的藝術養分,尤其吸收了清代以來諸多碑學大家的長處,終成一家風範。

許多人認為沈先生的“字外功”大於“字內功”(如他書作中某些過於鬆弛的線條,有死蛇掛樹之嫌)。這裡所說的“字內功”,是就書法本體而言,主要指書寫的技巧、功力;所謂的“字外功”,則是書法審美養成過程中的其他營養,即文化修養。

沈鵬先生經常告誡後學要加強“字外功”的訓練,避免急功近利等。這說明了先生對文化修養的重視,對書法文化品格的認同,但恰恰又暴露出先生識見的侷限。

我們看到沈鵬先生的文章、詩詞,似乎有“做”的感覺,儘管書法對他來說是“業餘”的,他的文章、詩詞又是在完善著他的書法,但先生的學問與啟功比似乎還不敢以“家”稱(如啟功老為碑版學家),其詩詞也不能與趙樸初的“詩仙”之譽相頡頏。

另外,他沒有也確實說不出像林鵬先生那樣驚世駭俗的言論:“‘字外功’‘字內功’的說法是錯誤的,書法是讀書人的事情。書法本身是一種文化,沒有文化,談什麼書法!”劉熙載也說“故書也者,心學也,心不若人而欲書之過人,其勤而無所也宜矣。

當然,這並不妨礙沈鵬先生作為一代名家的出現。沈鵬先生對他出名前的“為他人作嫁衣裳”及成名後的身不由表現出一種無可奈何,其實先生的成功恰恰得益於他的“近水樓臺”。但正是這種無奈,使沈鵬先生不斷進行自我否定,使他的書法日臻完美。

換句話說,沈先生的書法絕不是“羊頭上的毛”,我們似乎常能察覺出沈鵬書法的變化,這在當代已成名的書家中是罕見的。這樣的變化,讓我們就有理由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一個純粹的藝術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