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婆婆伺候月子”上熱搜,花錢坐月子正在成為年輕人的選擇

婆婆和兒媳湊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很容易爆發婆媳矛盾。尤其是坐月子期間,不少婆婆和兒媳鬧到反目。

沒生孩子前親如母女,過完月子親人變仇人。

“婆婆伺候月子”上熱搜

前幾天,Mommy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發現“婆婆伺候月子是種怎樣的體驗”話題上了熱搜,閱讀1。8億,討論1。5萬。

點進去,是一位搞笑博主自導自演的“婆婆伺候月子”情景劇,內容十分有料。

兒媳產女後,婆婆從老家趕來照顧兒媳坐月子,沒想到婆媳矛盾就此開始慢慢醞釀。

婆婆一進家門,看著出臥室門來迎接她的兒媳,第一件事就趕緊連推帶搡地催兒媳回床上躺著,並用厚棉被給她捂上,同時關上了通風的窗子,拉上了窗簾,說這都是為了兒媳好,完全沒有理會兒媳說自己捂得慌。

後來一聽說兒媳沒奶,孩子只能喝奶粉,婆婆立馬把催奶餐安排上,雞蛋、鵝蛋、豬蹄湯輪番上陣,更是半夜三更掐點給兒媳加餐催奶。

兒媳稍微表示出一點不想喝,婆婆立馬就搬出“這不是為了孩子嗎”相勸,絲毫不容人拒絕。

更讓人無語的是,兒媳本來就對自己奶不夠孩子吃感到愧疚,但婆婆經常在她面前唸叨“是不是媽媽沒奶給咱然然餓著啦”“俺大寶貝真可憐,一生下來就吃不飽飯”,氣得兒媳直翻白眼。

雖然是情景演繹,但Mommy看完這段影片笑中帶淚,太好笑了也太真實了,幾乎把大部分寶媽坐月子的日常都給演繹出來了。

坐月子容易發生矛盾的原因

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月子期間婆媳/母女矛盾頻發,主要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1。 言語中傷

坐月子期間,由於身體激素水平下降,產婦既敏感又脆弱,加之情緒起伏較大,無意中的一句話,就可能惹得產婦不快。

比如“你奶是不是不夠啊”,這可能只是一句關心的話,但有可能被產婦理解成指責,很容易加深婆媳之間的矛盾。

2。 觀念相悖

由於所處的時代不同,婆婆/媽媽跟年輕人的育兒觀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比如老人比較推崇“捂月子”,覺得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洗澡,下床走動。

然而年輕人更崇尚科學坐月子,月子期間要定時洗頭洗澡保持個人衛生,每天也會下床適當走動,促進身體恢復。

新舊觀念碰撞之下,很容易產生矛盾。

3。 重心轉移

當有了寶寶之後,家人的關注點一般都會在寶寶身上,容易冷落了寶媽,難免讓人產生心理落差。

4。 溝通不暢

長輩來伺候月子,年輕人一般礙於情面,即使有什麼不滿,出於禮貌都會選擇忍著。而長輩出於好心,很多時候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年輕人。

在種種因素的疊加下,坐月子期間婆媳/母女矛盾頻發乃常事。

為何年輕人喜歡花錢“坐月子”?

為了避免這種不愉快,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花錢僱月嫂照顧月子,或直接去月子中心坐月子。

雖然價格不菲,但是寶媽和孩子能得到更專業的照顧,新手媽媽可以學習到很多的育兒方法和技巧。

最最最重要的是,花錢坐月子,可以避免新舊兩種不同的育兒觀念和生活習慣的碰撞,減少了婆媳/母女矛盾的發生。

Mommy有位朋友,最開始是由婆婆照顧月子,一家人忙得團團轉不說,她跟婆婆還時常因為意見不合鬧矛盾。後來她果斷請了一名月嫂,從此不僅她輕鬆了不少,婆婆也樂得清閒,兩人關係緩和不少。

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坐月子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