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 坊間有啥講究?拜一神,吃一食,做一事

轉眼之間,農曆二月初二將至,二月初二在元代開始,就已經被人們認為是傳統節日,在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口頭禪:“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為何說二月初二是龍抬頭呢?

這一說法源自遠古先民對於天上星宿的觀察,眾所周知,古人對於星宿的瞭解,將漫天的星辰,分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其中,四象與二十八星宿是有關聯的,四象為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和北玄武,每一象又可細分出七個想星宿,組成二十八星宿。

二月二這一天,東青龍中的第一個星宿“龍角星”,開始在東方平面上升起,因此稱這一天為“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坊間有啥講究?拜一神,吃一食,做一事。

第一、拜一神

魯迅先生在《吶喊》中,有一篇短篇小說《社戲》,家喻戶曉,小說描寫了是著名的“紹興社戲”,那麼,什麼是社戲呢?在甲骨卜辭,“土”便是“社”,“社”代表著土地。

社戲又可以分為“春社”和“秋社”,其中,秋社為立秋節氣之後的第五個戊日,春社為哪一天?則有兩種說法。

春社由來已久,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在宋朝以後,春社則分為“官社”和“民社”,其中,官社則是立春之後的第五個戊日,而“民社”則定在每年的二月初二。

無論是春社,還是秋社,一個代表播種,一個代表豐收,是古人對於土地滋養萬物的敬佩,是對土地神的一種報答。

因此,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也被稱為“土地誕”、“社日節”,坊間要祭拜的神明,便是土地公,也就是“福德正神”

第二、吃一食

二月二,很多地方會製作美味的食物,並且人們透過浪漫的想象,將這些食物與“龍”聯絡起來,統稱為“龍食”

例如,在二月初二,老北京都會吃一種春餅,稱這一習俗為“咬春”,而所吃的春餅則稱之為“龍鱗”,古代春社祭拜神明,要用到三牲,其中就包括這豬頭肉,而豬頭肉則被稱為“龍頭”

除此之外,還有“龍鬚”,也就是麵條、“龍耳”,也就是餃子、“龍眼”,也就是餛飩……

這些與“龍”有關的食物,都稱之為“龍食”,因此,二月二,吃一食,指的是吃龍食。

第三、做一事

至於“做一事”,是什麼事呢?其實就是理髮。

在明清時期,流傳著一句俗話:“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坊間百姓因此儘量避免在正月剃頭,都等著二月初二的到來。

二月初二理髮,這一習俗,被稱為“剃喜頭”或者“剪龍頭”,寓意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沾沾龍氣,以求新的一年,好運連連。

因此,二月二,做一事,指的便是理髮。

以上,便是“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二月初二恰巧與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結晶,驚蟄春雷一響,黃金萬兩,農民開始忙著春耕,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二月二坊間有許多講究,拜一神(土地公)、吃一食(龍食)、做一事(理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