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大便不暢,一查癌細胞都到肝了!大便出現這3種情況,醫生提醒儘早就醫

人生在世就怕生個大病,大病裡最怕聽到“癌”字,要是醫生再來一句,“你的癌細胞轉移了”,那更是晴天霹靂。

這都轉移了……是要不行了吧?

其實,不一定!

拉粑粑感覺不對勁兒,沒想到竟然是直腸癌

吃喝拉撒睡,人生5件大事裡,“拉”是最受人忽略的。53歲的老王(化名)也從來沒有把“拉粑粑”這件小事放在心上。但有一段時間,這事兒卻在老王的生活中狂刷存在感。

在拉粑粑的時候,他總感覺菊花有一種難以言說的下墜感,好像有粑粑要下來,一蹲廁所又沒啥。

不過因為能吃能睡,又不痛不癢,再加上工作生活實在忙碌,一開始老王就沒多想,興許是吃錯了啥吧,過段時間就好了。

3個月過去,老王才覺著有些不對勁。這麼久了,菊部地區的墜脹感反覆出現,還越來越強烈。畢竟人到中年,還是小心為上,去醫院看看才行。

這一看,老王被嚇得腿都要軟了——竟然是直腸癌!

超低位瘤+肝轉移,啥壞情況都碰上了

老王以為得癌症,情況已經夠壞了,但在深圳市人民醫院進一步診斷才發現,這病的糟心程度還遠遠不止這些!

在距離老王肛門不到4cm的地方,有一個腫瘤沿著直腸管“繞”了半圈。位置太低了!

一般來說,腫瘤距離肛門5cm以內,都屬於超低位直腸癌,這意味著負責在排便時關門開門的括約肌很難保住,很有可能需要切掉才能把腫瘤清除乾淨。

切掉是個啥概念?就是以後粑粑想來就來,想流就流。

為了避免粑粑來去自如,手術後就需要把菊部地區那個負責排便的小洞縫起來,在肚子上打個小口,把沒有腫瘤的腸管直接接到這個口來,外面再接一個造瘻袋,大便和氣體就從這裡排出。這個“shi袋子”,走到哪兒就要提到哪兒,幾天就要換一次。

最糟糕的還不是這個。醫生髮現,老王的腸癌“肝轉移”了。

結直腸癌患者中肝轉移的發生率特別高,大約有一半的人會發生肝轉移。其中,1/4(總的大腸癌患者中)的人發現大腸癌時就一定合併有肝轉移,1/4的人是在手術過後才發現肝轉移。

因為肝臟的門靜脈是所有腸管血液迴流的必經之地,乘著這趟順風車,大腸裡的癌細胞就容易跑到肝臟裡為非作歹。

老王大腸裡的癌細胞尤其囂張,跑過來肝臟長出了6個細小的腫瘤,其中一個還特別“會挑地方”,長在了肝臟尾狀葉,這是公認的最危險的切肝區域,周圍被很多大血管包圍著,稍有不慎就容易出大事。

老王真是覺得天都要塌了,這病光聽懂都廢了老半天神,還咋治?還……有得治嗎?

“有得治!有得治!還要以根治性手術切除為目標!”

放在以前,這話確實很難說出口。

二三十年前,由於醫療技術與理念的侷限,一旦結直腸癌發生肝轉移,大部分都是隻採取化療的方式,如此一來,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大部分在12~24個月。

但現在不同了!

隨著技術與理念的進步,對於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治療方式有了質的變化,以綜合治療為主,化療、手術一起上,並以達到根治性手術切除、NED(無疾病)狀態為目標。達到NED狀態的話,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30~57%。

怎麼個綜合治療法?以老王為例,為了給予他更全面的治療,深圳市人民醫院集結了肝膽胰外科、胃腸外科、腫瘤內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放療科等眾多科室的專家們進行了MDT會診。

由於老王病情複雜,涉及不同部位,腫瘤的位置還格外刁鑽,專家們聚在一起研究了好一會兒才最終決定以轉化為根治性手術切除為目標,先由腫瘤內科對老王給予化療和靶向藥治療,把腫瘤“打”掉一些,再由肝膽胰外科和胃腸外科進行根治性切除手術。

有了這樣的治療方案,老王和他的家屬感覺塌下去的天又支稜起來了。

而且非常幸運的是,接下來三個月的治療沒有辜負老王和專家們的期待。他直腸裡那個離肛門很近的腫瘤明顯退縮了!肝臟內的腫瘤也明顯縮小,甚至部分消失。

情況有所好轉,那就趕緊抓住時機,專家們又碰在一起開了MDT討論會,會上,他們一致認為:老王進行根治性切除的時機已經到了!

但要手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綜合考慮。

▶ 雖然前期治療效果不錯,但老王直腸裡的腫瘤還沒到“安全區域”,能不能在根治切除的基礎上保留肛門呢?

▶ 肝臟內消失的腫瘤是不是真的完全沒有了,若還有殘根以後可有復發的可能!

▶ 那個在肝尾狀葉的腫瘤要怎麼才能又安全又完整地切除?

▶ 還有一個問題,肝臟位於腹腔的最上部,直腸位於腹腔的最底部,能不能同期進行手術,分期的話,要先切哪一個?

每個問題都是一道關卡,尤其對肝膽胰外科和胃腸外科的專家來說,術中每走一步、每下一刀都對順利通關有著重要的影響。

經過又一次激烈的討論,在充分評估老王的病情並與老王及家屬進行了充分溝通後,最終敲定了手術方案:

手術難度大,但肝臟、直腸同期手術是合理可行的;

腫瘤位置刁鑽,但主刀的肝膽胰外科主任鮑世韻和胃腸外科主任夏利剛都是有著多年經驗的微創“老手”,再加上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這個“神器”,進行“鑰匙孔”微創手術將腫瘤切除乾淨也是完全可行的!

萬事俱備,那就“開幹”!

手術時,先上場的是鮑世韻主任。藉助達芬奇機器人的裸眼3D、熒光顯像,鮑主任操縱它靈活的機械臂,一路向前。

在切除了左肝外葉的腫瘤後,又成功從肝臟的左邊找到一個小入口,抵達肝尾狀葉那個被血管包圍的腫瘤的位置。這顆腫瘤正好位於兩條大血管之間,切除的時候,機器人的手術刀貼著血管壁才成功切乾淨。

術中還發生一個小插曲,在肝臟位於腹腔的最上端處,有一個被化療打得只剩下大約3~4毫米大小的腫瘤。太小了,術前普通超聲檢查根本就看不出來!

所幸醫生們手中的“武器”型別眾多,每次手術,他們都會根據病人的情況應用不同的武器定位導航。

這次肝膽胰外科的“超聲能手”、副主任醫師張育森就是透過術中的腔鏡超聲成功發現了這個隱匿病灶,從而實現病灶的完整精準切除!

這就把那個“隱藏”的小腫瘤揪了出來,成功切除!

肝臟的腫瘤清乾淨了,胃腸外科的夏利剛主任接棒上場。對於超低位直腸腫瘤,機器人的作用也非常顯著。

夏利剛主任先在直腸的上方打上幾個小洞,再操縱機器人細小又靈活的機械臂探入以前難以抵達的“禁區”,成功在保留肛門的情況下將腫瘤精準切除!

手術全程耗時10小時,切口僅僅是肚皮上7個幾釐米的小洞,出血只有200ml!

術後為了給直腸休養喘息一下,夏主任暫時先將腸管接到老王的腹部,用造瘻袋進行排便。六個月後,老王恢復情況十分良好,腸管也順利接回到肛門,菊部地區終於恢復正常啦!

大腸不會“喊痛”,做腸鏡才能檢查出來

其實在醫生眼裡,結直腸癌其實是個“傻子癌”,是最好預防的癌症。它的發病套路非常簡單,85%的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發展來的。

一般來說,從正常腸粘膜到長出息肉,大約需要10-30年;從息肉到大腸癌,一般需要5-15年的時間。因為個體差異不同,有的可能還需要數十年的時間。

從息肉到腸癌這平均10年的時間裡,哪怕你有一天突然想起來做個腸鏡檢查,就能發現並幹掉這個息肉,這樣腸癌的隱患就消除了。

很多患者因為覺得腸鏡不舒服就不想檢查,但要注意,大腸的表皮沒有細膩的神經,是個不會輕易喊痛的部位,無論是早期息肉還是早期腸癌,症狀都不會很明顯,而腸鏡是發現腸道疾病最不可替代的“金標準”。因此建議:

☑ 40歲以上的人群、有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患有腸癌的人群平均每3-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 普通人群也可以去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未發現腸息肉,可以5-10年後再做一次腸鏡;如果已經發現腸息肉並及時切除了,一般建議半年後再做一次複查。

此外,生活中多關注一下自己“拉粑粑”的情況,若是出現以下3種異常情況,儘早就醫!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最近突然一天3~4次,或者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這種情況持續2~3個月以上,就要引起重視了。

大便性狀改變

由於息肉或腫瘤會讓腸道變得狹窄,大便可能會變細、變扁,甚至排便困難。又或者大便上常伴有粘液或血液,甚至出現便血的情況,別猶豫,快去看醫生。

肛門墜脹感

這也是直腸癌的典型表現,因為直腸癌與平常的炎性腸病表現類似,也有膿血便和便頻的症狀,不易區分,如果還呈現出肛門墜脹,甚至加劇的情況,也要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