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謀可寡而不可眾,利可共而不可獨",理解曾國藩六戒,受益一生

“謀可寡而不可眾,利可共而不可獨”,是出自曾國藩的“六戒”。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對歷史和後人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而讀懂曾國藩的“六戒”,就可以理解他的為人處世之道,也明白為何他能如此成功。

曾國藩“六戒”為: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天下古今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曾國藩勸自己也警示後人,一直都能獲利的事不要做,大家都想去的地方就不要去了。危城莫入,所有人都渴求的事務,往往都有危險,而上天是公平的,一直都能獲利的事,其中必定有蹊蹺。

做人做事,不要貪求太多,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一勞永逸的事,也不可能會有長久獲利的好事。如果有,只能說明一直獲利的事情,只是表面現象或是騙局,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眾人爭執、爭鬥的地方不要去,很容易惹火上身、殃及自己。《論語》中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也類似這個意思。而後半句說的“爭”,也能理解為爭利,也就是說,大家都在爭奪的利益,我們就不要加入了,“物以稀為貴”,大家都在爭搶的東西必然利薄。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這是曾國藩的社交禮儀,他說不要因為他人的一些小缺點就忽視其優點,也不要因為小恩怨就忽略了他人的大恩。

是人總會犯錯,但他人的一點小過失,一些道德上的小瑕疵,一點小恩怨,就全盤否定了別人好,別人曾經對我們的恩情,這是極為不理智的行為。

《禮記》中說:“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這句話意思就是,喜歡一人而知道其缺點,厭惡而知道其優點,這是告誡我們,在對待他人時,不要太過於感情用事,一定要可觀、公正的態度去對待他人的缺點以及不足之處,這樣大家都能相處的其樂融融。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到處說別人壞話,而經常在他人面前誇耀自己,這樣的人心胸不大。誇耀自己的長處,說別人的短處的人,不但情商不高,也會讓身邊的朋友遠離他,甚至導致招人厭惡。

我的一個身邊的朋友就喜歡到處炫耀自己如何如何的好,在說到另外一個朋友時,就是各種嘲諷和不屑,這樣導致大家都對他逐漸疏遠。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會喜歡聽別人炫耀自己的好,人的通病就是喜歡聽別人的不好,而到處說別人壞話的人,大家也都明白,此人不值得深交。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們爭來爭去只為了一口飯食,但這其中就含著個人的得失,也就是利益。但利益這種東西,不能獨佔,不管是家族企業,還是一個國家,身邊的人跟你一共打拼下來的江山或集團,一旦獨吞利益,那麼必然找人怨恨。

而在謀劃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有主見的人來拍板,像朱元璋奪取天下之時,周邊的文人謀士何其之多,但在關鍵時候總是他自己做主,後來才建立的大明帝國。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如果都按照其他的計劃走,而主事之人沒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事情的結果有時候自己無法掌控。

此外,謀大事之人,必須有自己非凡的眼光、氣度以及謀略,看準了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不是跟一批人商量。賺三千工資的人和賺一萬工資的人的格局不一樣,你問了太多的人,接收到太多的資訊,最後反而導致顧慮太多、動搖意志,止步不前。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所謂“庸人”,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人,而這樣的人只能只能靠自己的勤奮來獲得財富,因為沒有技能、知識和背景,庸人最忌諱的就是“懶”字。如果本身家庭條件一般,又沒有技能和經驗,再懶惰下去的話,就會越來越窮。

而那些才學之人,雖然可以憑藉自己的才氣走上成功的道路,也正因為這樣很容易孤傲自大,不肯向他人學習,這樣的人到最後故步自封,也容易因為一個“傲”字從高處跌落。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想做大事的人,首先要有自己的知識、經驗,然後以自己的能力作為輔助,一步一個腳印。而想要成就大事的,一般靠能力,一半看天意,所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就是這麼個意思,也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

曾國藩告誡後人,辦大事者要以“識”為主,而才氣和能力只是作為輔助,“識”可以理解為人脈、閱歷、手段等。我們做任何事,都不可能說會百分百成功,很多時候都在“盡人事聽天命”,但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