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心理學家:你的微信名字,早已暴露了你的一切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微信通訊錄上多了一個紅點,心裡是不是又激動了一下。“一個名叫阿鳳3315的人請求加您為好友”,看到這個名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對方什麼身份?普通人?俗人?很真實的人?還是一個無聊尋求聊天的人。

不可否認,社會刻板印象是真實存在的,來源則有很多,道聽途說、父母的言傳身教、社交媒體思想的灌輸,都有可能成為你討厭或喜歡一個人的原因,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我們長久的生活經歷。

內群體偏見——喜歡自己群體的人

社會心理學上對於群體這個概念的解釋是:任何形式上與自己歸於同一種人或同一個圈子的人統稱為內群體,而自己不喜歡或者與自己無關的人則稱為外群體。

內群體

外群體

內群體有很多,比如,一個社群的街坊鄰居;一所學校的同學或者老師;一間辦公室的同事或者領導。把內群體和外群體相比較會發現,我們往往更加喜歡內群體。

有時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歸類,都會加強我們對這個歸類的喜歡,就像把人們隨機分為紅隊和藍隊,紅隊成員和藍隊成員都會更喜歡自己隊伍的成員,這一現象叫做內群體偏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第一,內群體偏見會給我們提供積極的自我概念,身邊存在一個積極的團隊或朋友,我們把自己歸類於他們,會為此而自豪。

第二,內群體偏見會提供自我保護,我們像保護自己的聲譽一樣保護這個群體,社會對於這個群體的肯定也會反過來加強我們的融入。

幼兒時期,我們跟同性別的夥伴玩耍得更多,而到了青少年時期,我們往往不願意跟自己成績不相當的人為伴了,成年以後,我們更加現實,開始疏遠那些差距太大的老友。

窮人們認為富人為富不仁,富人們認為窮人愚蠢無知,這些氣盛都是內群體偏見導致的。

如果一個人的微信名與你差不多,你會更容易把他納為自己這類團體的一員,也就會對你更有好感了。因此,你微信名字,一定程度上促使你被歸於某一類人。

心理學上的相似相容原理告訴了我們,我們更容易喜歡和自己有關的人事物。你叫未卜三生願,他叫頻添一段愁,是不是瞬間好感倍增;在外地打工的人們碰到自己的老鄉,是不是倍感親切;一個言談舉止、穿著打扮跟你類似的人,是不是更容易喜歡他。

哪怕在人群中只有一個跟你一樣戴著眼鏡,你都會對他比對其他人更加友好。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從他人身上可以看見自己的影子,因此加強對自己的肯定。

所以,你可能僅僅因為一個人的微信名就判定與他是否可以有更多的接觸。

此外,大量的實驗結果還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越熟悉,它們的誤會也就越少。事實上,熟悉讓人們感覺舒適,舒適感引發了喜歡。不光是人,包括名字、音節、一個畫面片段、一個物品再多次出現以後,都會引起人們對他們的更多的正面評價。

一個人的微信名讓你無感,但多次找你之後,你大機率對他會有一些好感。

看到這裡,有些人會感到擔憂,如果我有嚴重的刻板印象,我會誤會多少人,輕信了多少壞人,又錯過了多少好人?

對於這一點,我們大可不必擔心,雖然刻板印象多多少少會導致我們對他人的誤解,但它很多時候真的快速又有效。它幫助我們迅速的篩選我們想接觸的人,儘量減少時間的浪費,把那些與我們生活軌跡相似的人挑選出來。

人的知覺非常敏銳,我們可以洞察很多意識層面做不到的事物。在沒有任何有用資訊的時候,刻板印象就是非常有用的資訊。

人的心理是非常神奇的,我們不能完全相信刻板印象,要給自己留反思的空間,另一方面我們又非常依賴它,如果刻板印象真的消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便會障礙重重。

那麼,刻板印象能消除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不斷地磨鍊自己,去觀察、接觸更多的人,讓自己的接受範圍越來越廣,刻板印象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小。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