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朝已經滅亡100多年了,為什麼還有人給清皇陵守墓?

晚清時期,清政府發給守陵人的工資越來越少,一直到清朝滅亡,更加不可能發得起工資了。如今清朝已經滅亡100多年了,為什麼還有人在清皇陵守墓呢?

大清皇陵,清入關以後,十個皇帝,除末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個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市和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由於兩個陵園各距北京市區東、西一百里,故稱“清東陵”和“清西陵”。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以西23公里的昌瑞山,距北京125公里。始建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佔地面積250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龐大,建築帝王陵墓群之一。清東陵自1661年開始營建,歷時247年才告結束。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陵域北起奇峰嶺,南到大雁橋,東自梁各莊,西止紫荊關,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是清入關後營建的又 一處規模較大的陵墓區,也是歷代帝王陵園建築儲存比較完整的一處。這裡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選此為陵址。

清東、西二陵在規制上基本沿襲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設了月牙城。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長陵有“聖德神功碑”,而清東、西二陵中則有數通。陵園的佈局與明代相比也發展到更成熟的階段。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都由石像生、大碑樓、大小石橋、龍鳳門、小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隆恩門、東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門等大小建築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嬪妃的園寢。

守陵人在多數人眼中,是身份卑微的下等人做的事情。其實不然,在清王朝統治時期,朝廷專門派遣滿族上三旗中的八旗子弟為皇族守陵。守陵人主要負責祭祀活動,工作還算清閒,朝廷定期發放豐厚的工資。還給守陵人安排專門的住處,守墓人的工作一般一干就是一輩子,這些特殊的待遇也只有王公貴族能夠享受。待遇豐厚、工作清閒是大家公認的事實。

清朝滅亡之後,皇陵的守墓人隊伍發生了變化,原本的守墓人因領不到工資而陸續離開。少數因為對祖先的尊敬而繼續留下來,那時的守墓人基本上是民國政府專門指派的守陵衛兵,民國政府負責給他們發放工資。

到了現在,大部分守陵人已經消失了,只有極少數人還堅守這個崗位守護著祖先的陵墓,至今保留著祭祀的習俗。他們都是八旗子弟和清朝官員的後裔,他們不曾忘記自己是清朝守陵人的後代。這份榮耀和使命讓他們在祭祀自己的祖先時多了一份莊重和自豪。

這些人基本上是沒有工資的,當地文物部門有時會給予少量的生活補助,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靠自給自足。條件好一點的會選擇發展旅遊業,搞一搞農家樂什麼的。唯一讓他們堅守下去的理由,只是內心深處那份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