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中國為何叫“中國”?祖國名字的來源你需要知道

中國作為

四大文明古國

之一,擁有的悠久歷史是極其璀璨的,從

三皇五帝

起,直至

宋元明清

末,好像我們對於國家的稱呼,一直都是在改變的,那我們現在所稱的“中國”又來源自哪裡呢?

我們都知道“中國”,全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

”,而這個全稱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之後推行釋出出來的,但要說到“中國”的由來,那就得追溯到

西周

時期了。

西周

1963年,在

陝西寶雞市

出土了一件西周初期的

青銅器

,圓口稜方體,四周有著精美的浮雕獸面紋,其名“

何尊

”。但最重要的是,在這件極其精美的青銅器上,還篆刻著一百多字的

銘文

,這些銘文記載著周成王遷都、祭祀等等一系列的活動。

而其中就有一句:“宅茲中國

,自茲乂民

”。

這便是“中國”一詞最早的由來,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說,將此地來作為

天下的中心,

來統治民眾。但是此時的“中國”並不是拿來指代的一個國家。而是來指代的一個

地理位置

,也就是此時洛陽一片的中原區域,說這裡就是天下的中心。

秦朝

在之後的歷史記載中,“中國”一詞也出現過很多次,不過在不同的記載中,所表達的實際意義也有所不同。比如在

《詩經》

中就有: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中國,俾民憂洩。”

而這些“中國”都是在指天下的中心位置。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雖然將國號定為“

”,但也會使用“中國”。此時的中國,就是秦始皇對自己所統領的地區的稱呼,其他地方則被稱為“

四夷

”。

宋、元、明

以前的“中國”多數只是在指代一個區域,從宋朝開始,中國開始逐漸有了

國家疆域

的意義。宋朝時有這樣一個說法;“

內中外夷

”。外夷就是指的國境之外的地區了,那這裡便就是在說,除了中國以外的地區全是蠻夷之處了。

到元朝時期,“中國”一詞,開始向國號開始發展,像

忽必烈

就稱“中國”,連派往出使的使臣也對外宣稱中國,明朝的皇帝也如此,常常在對外交流之時也用“中國”來指代自己。

到了清朝時,人們幾乎都已經預設將“

大清國

”和“中國”視為了同樣意義的詞語,在當時不管是滿族貴族,或是普通百姓,甚至外來的傳教士都會稱大清為“中國”。

甚至在後面清朝與

俄國

簽訂

《尼布楚條約》

時,上面所標註的國名就為中國,對於前去談判的官員,給出的稱謂也是

“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大臣”

由此可見,這時的“中國”二字已經開始作為國家來稱呼了。

王紹

還在《說文段注訂補》中說:“京師為首,諸侯為手,四裔為足,所以為中國人也。”

近代

在1912年,建立“

中華民國

”期間,在對內對外發布的檔案、訊息都是簡稱“中國”。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正式成立,而“中國”這一稱呼也便沿用至今。

意義

中國最初的意義其實就是指天下的中心,古時候人們覺得天圓地方,那麼最中心的位置,自然是最尊貴最核心的位置,而皇帝所統治的地方不就是所謂“中國”嗎?

雖然從我們現在看來天下中心的說法並不準確,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認知也讓這片大地上的人們有著一種難以拋棄的凝聚力。

除此之外,中國人對於“

”是很有講究的,儒家講求做人要“

中庸

”,這裡便是在指人要保持中正與平和。而《

周易

》中亦說“

中正自守

”也同樣是在要求人們要居中、持中。

這樣看來,古時候的人們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之下,將皇帝所統領的地區叫做“中國”也不難理解。不過隨著歷史的逐步發展,“中國”從最開始的“帝王之邦”到代指中原地區,最後變成中華大地的通稱與主權國家的專稱。

“中國”二字的發展與延伸是比較漫長的,它在千年的歷史之河中被反覆沖刷,最終形成我們現在的模樣,這兩個字雖然簡單,但卻包含著中國千年來的歲月曆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