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兒冬至,來看看以前皇上家冬至吃什麼?

冬至在傳統社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為重要的,最能體現其重要的就是給予國禮待遇,而且是最重的國禮待遇。清代宮廷有“三大節”之稱,元旦、萬壽,還有就是冬至。冬至和過年、皇上過生日都算是頭等大事,也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吃,那皇上家就要舉辦大宴,召文武百官同賀,拒絕獨吃獨喝。清宮的三大節既然是最重要的節慶,自然也要在最高等級的地方來設宴。太和殿是紫禁城裡特別獨特的地方,非國禮不可用,還得是最重要的國禮,所以冬至大宴就在此舉行。

參加冬至宴的人很多,就要先按等級安排座次。皇上就不用說了,需要居中上坐,離著皇上近的,都得是皇上的近臣。殿內設宴桌105張,內外王公、蒙古親貴、駙馬、一二品的大員在此就坐,還包括起居注官、前引大臣、後扈大臣等等。

丹陛以上,離著稍近的,都是二品以上的世爵、侍衛大臣、內務府大臣等高官顯貴,所以此處設宴桌43張。丹陛一下,分東西兩列,供三品以下官員就坐。除了官員,國禮嘛,自然還要有外國使臣前來參加,這些外國使臣就在西側那列大臣的最南端,也就是末尾就坐。

別看是皇家大宴,這皇上也雞賊著呢,除了皇上所用由御膳房提供,群臣在宴會上的主要食材和餐具桌椅,都是大臣們按規定恭進,等於是我請吃飯,你們自己帶東西。這也都是按品級來,品級高,收入多,自然就得多隨份子,品級少,收入少,也就隨的少。當然,用了之後就還,只是平時宮裡並不預備那麼多桌椅板凳。

恭進了什麼,自然大宴上也就吃什麼,不夠的才再由光祿寺增備。按品級,親王每人隨份子8桌,其中大席一桌,有銀盤碗45件、盛羊肉大銀方一件、盛鹽碟一件,隨席7桌,每桌銅盤碗45件、大銅方一件、小銅碟一件,羊3只,酒3瓶(每瓶10斤)。之後就是郡王、貝勒、貝子、宗室、世爵、官員,按品級遞減。

咱們看了,群臣進獻的主要食材就是羊,大概其算下來,得有百十隻,所以冬至大宴吃的也主要是羊。主要吃法就是火鍋和水煮肉,一部分肉生切成片,一部分肉就分割成塊。火鍋自然是把切好的肉皮,和火鍋一同擺放在宴桌之上。水煮肉,則是在丹陛上的御道正中,南向設一張黃幕,黃幕內有臨時的小土臺,事先會預備兩個銅火盆,一直燒著,上面架上兩口大鐵缸,一個缸就是盛那些水煮肉,一個缸備熱水,等開宴時燙酒所用。除此之外,就是少量的一些獐狍野鹿,和一些小菜、燙飯。

這麼一看,其實皇上冬至的時候吃的無非也就是涮肉和手把肉,這個東西擱現在誰也不會覺得有多好了,反倒是那些作為點綴的鹿肉、狍子肉這樣的野味,到成了稀罕物。不過,北方民間冬至都有吃餃子或者餛飩的風俗,宮中並未見到見到,到還都是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節奏,這也許和古代的風俗更加貼近。

作為國禮的大宴,皇上和文武百官當然不能幹吃,還要有一套儀式和音樂舞蹈。皇上設宴,不能素著,早有宮廷樂師,所謂“丹陛清樂”和“中和清樂”,在太和門廊下預備。按《大清會典事例》來看,先有聽鳴鞭三響,皇上駕到,升坐,群臣落座。宴饗開始之後,由丹陛清樂先奏“海宇昇平日之章”,進茶,奏“御殿雲開之章”,然後中和清樂奏起“永珍清寧之章”,才能開吃,也就是所謂進饌,最後是進舞。冬至大宴的舞蹈都是由侍衛表演,都帶著面具,各有服裝,或扮演狼蟲虎豹,或扮演起碼射獵的勇士,有樂師吹簫擊鼓,舞者應節合拍,所表演的都是先民開創的景象。這一套儀式完成之後,就是各式雜耍,這也是宴會的高潮。這很有點咱們現在吃完大餐看晚會的意思。

冬至宴是為國禮,吃只是其中的一項,也是一次年終的團拜。老話說“冬至大如年”,這是在年終歲末的時候最後一次重大宴會,一方面是古代祭祀的遺風,一方面也是犒賞群臣。冬至過後,緊至年關,也是國家在禮儀和制度上期盼新一年的風調雨順。

圖文轉載自@紅小豆館主

每天17:00-19:00北京文藝廣播FM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