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老祖宗傳下來的吃穿住行禁忌習俗,一定要知道,千萬別再犯忌了!

在古代,禁忌習俗在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人生成長中的各個階段,還是日常生活中的諸方方面面,都有著不可觸碰的“禁區”,正如《禮記》所云:

“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禁忌並不完全是封建迷信,而是人們心理和行為上的一種畏憚和崇敬,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禮法,有很多甚至是生活經驗的總結。

下面呢,我們就來說說老祖宗傳下來的那些禁忌習俗。

一、吃飯時的禁忌

1.忌用筷子敲碗。

古人認為敲著空碗挨家挨戶乞討的是乞丐,所以對吃飯時用筷子敲碗非常忌諱。

2.忌手心朝上端碗。

這條禁忌同樣是因為乞丐乞討時,會用五個手指託在碗底,手心朝上。

3.忌筷子豎插飯中。

古人只有在祭祀時才會將筷子豎插在飯中,如果在非祭祀情況下將筷子豎插是很不吉利的。

4.忌席未散抹桌掃地。

請客吃飯,如果宴席未散就開始收拾空碗空碟,打掃衛生,會被認為是“趕客”,是一種極不敬的行為。此外,在聚餐時還忌吃飯出聲、忌大口喝湯以及吃飯過程中當眾剔牙,這些都是極不雅的行為。

二、穿衣時的禁忌

1.忌白衣白帽。

古代居喪期間,喪服為白衣白帽,所以平常穿衣不能同時穿白衣和白帽,否則會被認為很不吉利。與此類似是帷帳不能改作衣服來穿。

2.忌丟鞋和踩別人鞋子。

古人很忌諱丟失鞋子,因為這很可能被敵人所獲,用以詛咒。《管子》中就曾記載過一件事:齊襄公外出打獵時不小心丟失了一隻鞋子,齊襄公忙派人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於是齊襄公重責了手下這個人,將他打的遍體鱗傷。作為一位國君,鞋子顯然不是多麼貴重的東西,齊襄公之所以發這麼大的火,就是源於對丟鞋的禁忌。同樣,鞋與人的足密切接觸,所以古人也非常忌諱隨意踩踏別人的鞋子。

3.童子不衣裘裳。

小孩子不能穿毛、皮做的衣或裳。這是因為古人覺得衣著穿戴要與內心的品行相稱,君子不求華服,但求整潔,所以教育少年不要追求華貴的衣服。

4.忌衣服反穿。

早在漢代時就對“反懸冠”非常忌諱,認為是“似死人服”,在土家族地區有不將畚箕倒伏在堂屋中的忌諱,因為這意味著要埋人。所以,古人往往對一切顛倒、翻轉穿衣都很忌諱。

三、家居禁忌

1.將上堂,聲必揚。

這條禁忌是說將要拜訪主家時,要發出聲音讓對方知道,在很多地方即使是親戚串門,在大門口都得先咳嗽一聲才能進院。

2.將入戶,視必下。

客人進入主人房間後,眼睛不能左右回顧,以免看到主人的禁忌。

3.忌無席而坐。

當然,現代人大多已經不習慣像古人那樣席地而坐了。不過,古人在坐時,下方必須有席子,因為只有在喪事、戰場以及打官司等場合才會無席而坐。古人認為無席意味著有憂愁,所以產生了不得無席而坐的禁忌。

4.忌坐時雙腿外岔。

《禮記》中說“坐毋箕”,意思就是說坐的時候不能雙腿向外岔開,因為這樣姿勢非常不雅觀,會暴露肢體的私密部位。孟子的妻子就曾不小心犯了這個忌諱,惹得孟子大怒,差點休妻。

5.男女七歲不同席。

過了7歲這個年齡,男孩女孩就不能在同躺一張床了,這是因為要讓小姑娘“漸知男女之防”。

6.忌鏡子破損。

鏡、釵、簪這些物品都是與人朝夕相伴的,所以故意打破或者損壞都是非常禁忌的。

四、出行及行為禁忌

1.忌“指與唾”別人。

王充《論衡》中就寫道:“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與人談言,口唾射人,則人唇胎腫而為創”。在古老的楚越之地,指與唾都是巫術常用的詛咒方法,雖然所謂的巫蠱並不會真的有所謂的殺傷力,但在禮法上來講,指與唾都是對對方的極大挑釁和侮辱,所以古人對此非常禁忌。

2.外出旅行忌喝田水、溪水。

這條禁忌主要是考慮到健康問題,因為田水、溪水中可能有螞蟥。

3.父子不能同乘小舟。

《湧幢小品》對這條禁忌的解釋是,如果父子同乘小舟,一旦遇到風浪,則“並命絕嗣也”,意思這家男丁就絕嗣了。

4.五月不出行。

這裡的五月是指陰曆,古人根據生活經驗,認為五月“易暑疫蔓延”,出行的人往往受酷暑煎熬而蒙受不幸,所以有了五月經商者不出行、為官者不上任,不能蓋屋、不能曬席子等習俗,這些其實都是生活經驗而形成的禁忌。

5.同輩忌直呼其名。

在古代,只有長輩可以直呼晚輩的名字,而同輩或者晚輩是不能直接稱呼對方姓名的,會被認為是不尊敬甚至是挑釁。如三國時,平輩之間相互稱字,稱關羽為雲長,張飛為翼德。當然,現代人早已沒有取字的習俗,所以直呼名字也沒那麼多講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