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陝西商洛洛南縣,因漢字始祖倉頡造字在此,被譽為“漢字故里”

倉頡是陝西白水縣人,為黃帝時期的史官,傳說他觀察鳥獸的足跡並從而受到啟發,創造了文字。目前全國有很多關於倉頡的遺蹟,如倉頡廟、倉頡墓等。在陝西有兩處影響力較大。一個是白水倉頡廟,傳說為倉頡的老家,一個是商洛洛南,傳說是倉頡造字的地方。洛南縣也因此有了“漢字故里”之稱。

為紀念倉頡的造字偉績,洛南縣修建了倉頡造字遺址公園(以下簡稱倉頡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小城,探索關於倉頡園的故事。

倉頡園位於陝西省洛南縣城關鎮人民路南,饅頭山生態園東區,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系洛南縣第一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登上倉頡園,可以俯瞰周圍的洛河河道,青山綠樹以及充滿小城風味的樓房林立。

倉頡園景園展現了倉頡造字的歷史遺蹟與傳說,自東向西依次有奎星亭、雲雀園、倉聖廣場、雕倉頡像、倉頡紀念館、陽虛跌瀑黑水潭、竹雨石屋造字遺蹟等,一條寬暢的地書步道和兩側的小步道有機地串聯著各個景點。

自天梯石階爬上饅頭山頂,共計238個臺階(65+65+93+13),映入眼簾的便是倉頡塑像:他左手持鑿,右手持斧,神情專注,目視前方,讓人肅然起敬。

往東走去,是狀元石,和它相對的是墨水潭。靜靜流淌的深綠色潭水見證了倉頡的歷史歲月,聽說這兒以前是倉頡練字洗筆的地方。最迷人的要數倉頡園的倉聖殿。殿裡有佛祖、菩薩、孔子、孟子等的塑像,人們常常來這對他們表示緬懷。大殿的四周懸掛著洛南名家的書畫等墨寶,更使倉聖殿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歷史文化

據史料記載,我國的漢字最早為黃帝時的史官倉頡在洛南所造,造字地址在洛南縣城以西的眉底黑潭,所造二十八字石刻於元扈山陰。

據《策海·大書》載,有:“倉頡登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倉帝受之,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指掌而創文字。”這裡說的就是陝西省洛南縣城西北24公里處的陽虛山。陽虛山是倉頡造字的地方。

清代洛南知縣陳爾弗題寫洛南八景之二景“陽虛鳥跡”、“無扈鳳圖”均為倉頡造字內容。《荀子》、《呂氏春秋》、《河圖玉版》、《策海》、《史記》、《路史》、《述異記》、《辭海》、《中國通史》、《洛南縣誌》等文獻史料對倉頡在洛南造字都均有詳實的記載,歷史事實證明,倉頡是中國漢字的創始人,洛南是中國文字的發祥地。

文化內涵

倉頡文化的核心是造字,在倉頡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人們所推崇的這種首創精神,讓人類結束了結繩記事,開啟了人類文明的先河,以倉頡為始祖的漢字,是中華文化之瑰寶。

倉頡園彰顯了洛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洛南縣也利用這特有的文化資源,精心挖掘其豐厚的文化內涵,用倉頡文化包裝洛南,宣傳洛南,提高洛南的對外知名度。整個景園極富傳統的北方園林風格,厚重簡潔但不失精巧和現代感,將“倉頡造字”以及山石字畫與園林藝術融為一體,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