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武王伐紂之後,如何對待商民?殷墟考古揭開了殘暴的一幕

關於武王伐紂之後,如何對待商朝遺民,儒家有過很多論述,核心都是講述武王“仁義無雙”,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西漢劉向編寫的《說苑·武王克殷》。

武王克殷之後,考慮如何處理殷商之民,於是就詢問了姜子牙、召公奭、周公旦三人:姜子牙說將殷民全部殺死,召公奭說將有罪的全部殺死,周公旦說讓他們不因朝代變更而變化,讓他們繼續各安其業,只清算紂王一人。最終,周武王接受了周公旦的建議。

如果《武王克殷》是真實的,那麼周武王將無愧於一代賢王,乃至千古難得一見的賢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殷墟考古揭開了殘暴的一幕,改寫了傳統認知,周武王的“暴行”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他的歷史被嚴重美化過。

首先,當時世界第一都城,為何會被廢棄?

談論讓人遺憾的古代建築群,秦始皇的阿房宮名列首位,但鮮為人知的是,阿房宮並未真正建成,只打了一個地基而已,而位於安陽的商朝都城,被營建長達300年,面積高達30平方公里,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裡面建築鱗次櫛比,居住了至少十餘萬人,如此龐大的一個都城,卻在商周交替之際被廢棄,那麼廢棄的原因何在?

根據史書記載,武王伐紂之後,封紂王之子武庚於殷,讓其管理殷民,於是“殷民大悅”,但因為武庚叛亂,周公東征誅殺武庚,並將殷民強行遷走,部分劃分給了衛國,部分遷到了如今的商丘,由微子啟在商丘一帶建立宋國。

於是,曾經的商朝都城就此淪為廢墟,故稱殷墟。如今透過考古知道,殷墟大約就廢棄在商周交替這一時間,後續沒有再被使用過。

但一座龐大的都城就此被廢棄,還是讓人不可思議。筆者認為,商都被廢棄之前,必然遭遇過不可修復的破壞,問題是誰破壞的呢?武王伐紂時,還是周公東征時?

其次,殷墟劉家莊青銅器,埋藏點很反常!

按照正常來說,青銅器屬於珍貴財產,部分更是重要禮器,一般不會隨便放在某個地方,但在殷墟劉家莊北部的考古中,專家在儲存糧食的窖穴與水井等裡面,竟然發現了一批青銅器,這些青銅器個頭相對比較大、損毀的較多,其中損毀的青銅器似乎是被有意破壞的。

根據考古報告,該遺存時間為殷墟四期晚段,相當於商周之際時。那麼,為何這些有意被損毀的青銅器,都出土在不應該的位置,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何毓靈認為: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殷人在大軍逼近之時,迫不得已,把不便攜帶的青銅器隨手棄置於儲存糧食的窖穴與水井內。“周王大軍進入殷都,燒燬建築,搶奪財物應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牧野之戰落下帷幕之後,周人大軍進入朝歌(應該是當時的陪都),稍遠的商都城內亂作一團,不少殷人倉皇逃亡,於是就將不便攜帶的青銅器隨便埋藏了起來。從這些青銅器的遭遇來說,《武王克殷》不可能是真相,只可能是儒家對武王的美化。

第三,殷墟王陵無一倖免,為何全部被盜?

盤庚遷殷之後,商代一直定都於此,十餘位商王埋葬於此,但現代考古殷墟王陵區時,卻驚訝地發現“所有陵墓無一倖免,全部被盜”,甚至大批貴族墓也被盜掘。那麼,盜墓賊到底是誰呢?

其實,現代學者透過考證確認,盜墓發生於商周交替之際,因此肯定是周人,動用了軍隊的力量,大規模盜掘王陵與貴族墳墓,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隨葬品,一方面則是要“以絕殷祀”,滅亡其國的象徵。

不過,盜墓究竟發生於武王伐紂時,還是周公東征時,或者是不是武王、周公時都發生過,如今還有一定的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連商人墳墓都不放過的周人,又如何會放過殷人百姓、以及他們的財產!

透過殷墟考古可見,周武王極力宣揚的“以承天命”的背後,伴隨著的必然是大肆燒殺搶奪,除了搶奪各種寶物之外,可能還有大規模焚燒建築等行為,導致無數百姓被殺或流離失所,甚至直接淪為奴隸。或許,朝歌就是被周武王軍隊毀掉,而商朝都城(殷墟)被半毀。正因如此,再加上週公東征的二次破壞,最終徹底破壞了商朝都城,讓其被徹底廢棄!

周武王對商都到底做了什麼,《逸周書·世俘》或許揭開了真相,該書記載:武王伐紂時,周人殺死18萬商人,俘虜商人33萬(絕大部分必是平民),捕獲1萬多頭虎、熊、犀牛、鹿等動物,掠奪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其中僅佩玉就達到十八萬塊等。原本,《世俘》是周人炫耀戰績,不料卻將周人的暴行流傳了下來。

可見,周武王或許雄才大略,但與“仁義”相去甚遠,所謂《武王克殷》等記載,無疑是在美化周武王。所謂歷史是勝利者的宣言,古今概莫如此吧!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報——殷墟緣何由都城變廢墟》、《武王克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