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滑稽是什麼意思?司馬遷作《滑稽列傳》中的滑稽是什麼意思

滑稽,今天的意思是指人的言語、動作或事態令人發笑,偏向貶義。司馬遷作《滑稽列傳》,講述的是能言善辯、言辭流利的官吏或君王信託之士。司馬貞《史記索隱》中解釋道:“滑,亂也;稽,同也。”就是說能言善辯的人可以“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另有一種說法,滑稽,還可指流酒的器具,“轉註吐酒,終日不已”,能言善辯之士,通常口若懸河,大概就取這個酒器來比喻借代了。轉入正文之前,還介紹個小知識。唐代之後的人讀《史記》,不光讀司馬遷的原文,還要讀三個人對史記的注,即南朝劉宋時的裴駰《史記集解》、唐代的司馬貞《史記索隱》、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這就是著名的“三家注史記”。三家注互相補充,是歷代讀《史記》的入門參考書。

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有個叫淳于髡(音kun)的,雖然是齊國的贅婿,但能言善辯,對國事助力甚大。當時的齊國君主是齊威王,他早年荒淫,徹夜飲酒狎戲,不問政事,鄰國虎視眈眈,群臣憂心如焚。大家都不敢諫言,淳于髡只能向齊威王委婉試探:“國都裡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宮廷,待了三年既不飛走也不鳴叫,不知道這個鳥飛來幹嘛?”齊威王也是個明白人,就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果然從此之後,齊威王專心國事,齊國稱霸了三十六年。

又有一次,齊王派淳于髡出使楚國,獻上國禮——天鵝。走到半路上,這天鵝卻飛走了。奉國禮而來,卻把國禮弄丟了,這一不小心就會得罪兩國,齊國會覺得淳于髡翫忽職守,楚國會覺得淳于髡故意來戲弄他們,這麼看,淳于髡只有跑路到別的國家了。這個主兒,不僅不慌,想了套說辭就又去拜見楚王了。

“我來替齊王敬獻天鵝,經過水邊不忍心天鵝口渴,就餵了口水,沒想到它跑了。我本想自殺謝罪,又怕世人怪罪我王,以為齊王重天鵝輕士人。買個差不多的拿來騙您,又不誠信。沒法子只能逃到別的國家了,又不忍心看著齊楚兩國斷絕往來。我還是來磕頭認罪了。”楚王聽淳于髡說的這麼誠懇,還加倍賞賜他。

說到舌辯之士,不能不提起東方朔。司馬遷未在《滑稽列傳》中記敘他的故事,褚先生作了補充。

後世流傳的東方朔形象加上了很多神異的色彩,這其實也淵源有自,《史記》中就說他“多所博觀外家之語”,所謂“外家之語”,就是經傳之外的一些野史傳說,多荒誕不經之談。

東方朔早年不是走神神叨叨路線的,也還是個有志青年。剛到長安,就上書給漢武帝,一封奏疏竟然用了三千塊版牘,漢武帝讀了兩個月才算讀完。也不知道寫的什麼,反正漢武帝是讀高興了,拜他為郎,隨帝左右,君臣非常和諧。

東方朔不僅有才具,還是個狂生。武帝常常賜酒賜肉賜錢賜帛,東方朔扭臉就把錢都送給相好的了。他喜歡好人家的姑娘,但又不好好珍惜,娶了一年就把人家拋棄了,又娶別的姑娘。當時物議非之,漢武帝倒是知己,為東方朔辯護:“朔生要不放浪形骸,你們連他的小指頭都比不上。”有漢武帝的理解和支援,東方朔更加狂狷,說自己放浪形骸,其實是大隱隱於朝。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記得“諸葛亮舌戰群儒”,以一人敵百口,把東吳諸位大臣宿吏辯駁地無話可說“百口莫辯”。小說情節,其實早幾百年就發生在東方朔的身上。諸博士先生齊聚宮中,問難東方朔,朔設詞對之,旁徵博引,經傳詩書並用,慨然談論天下大勢,辯明“彼一時,此一時也”時移世易、治亂之世用人不同的道理,把這一眾博學宿儒說的是啞口無言,史書稱為:“諸先生默然無以應也。”

神異之事也有記載。武帝建章宮有異獸出現,遍問大臣沒一個知道的,大家就去向東方朔請教。東方朔還賣關子講條件,賜美酒珍饈良田美池才肯說。武帝從其言,東方朔便洩露天機了,不僅說出異獸的名字,還說此異獸一出現,“遠方當來歸義”。過了一年,東方朔的話果然應驗,匈奴渾邪王率領十萬人投降漢朝,大家這才真正服了東方朔的神異。

東方朔的故事是後人補綴的,司馬遷沒有把他算為單純的“滑稽”之士。司馬遷自己記述的滑稽只有三章,除了淳于髡,就是楚秦兩國君王寵幸的倡優,一字孟,一字旃。這或許是滑稽一詞在後世漸漸有了貶義且常和君王弄臣有關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