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漲知識】哥薩克人的起源,以及他們的早期歷史,你知道是哪裡嗎?

引言

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中,我有給大家介紹過哥薩克人的一些故事和傳統,許多讀者對哥薩克人的起源表示好奇,那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哥薩克人的起源,以及他們的早期歷史。

哥薩克人的起源

哥薩克(烏克蘭語:Козáки;俄語:Казаки;英語:Cossack;土耳其語:Kazaklar;哈薩克語:Казактар)是一群生活在東歐大草原上(烏克蘭、俄羅斯南部)的半農業社群,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民族內部具有獨特歷史和文化的一個地方性集團,他們不是一個民族,“哥薩克”這一稱撥出自突厥語,意思是自由人、勇敢的人或不服管教的人,這幾乎說明了哥薩克的組成成分。

哥薩克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紀,他們的出現與蒙古人、韃靼人以及東歐的斯拉夫人國家糾纏歷史有關,產生的原因相對較為複雜,請各位讀者且聽我細細道來。

在東歐地區,分佈著一片廣闊的平原,屬於歐亞大草原的歐洲部分,人們稱之為東歐平原,而東歐平原的南部也有一片廣闊的草原,被稱為“南俄草原”,範圍大致是現代的烏克蘭南部地區,這裡便是哥薩克人最初活動的地方。

小貼士:歐亞草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最寬廣的草原,它自多瑙河下游開始,一直往東延伸,經羅馬尼亞、俄羅斯、哈薩克、蒙古,直達我國東北,東西綿延110個經度。北邊是寒溫型針葉林帶,南臨歐亞大陸荒漠,約在北緯45-55°之間,大致呈東西方向延伸至我國東北,由於我國東南臨海而轉向西南至青藏高原南部。

南俄草原上原本生活著許多民族,當地的民族很早就登上了歷史舞臺,被古希臘人所記錄,但是隨著民族大遷徙,當地的古老居民逐漸遷往別處,外來的斯拉夫人佔領了該地,而斯拉夫人後來就成了東歐的主要居民,東歐平原和南俄草原(烏克蘭部分)因為水草豐美、土地肥沃,一直被人們稱為歐洲糧倉,早期由當地強大的基輔公國統治著,是很多東斯拉夫人的家園。

但是隨著蒙古征服和之後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克里米亞汗國的頻繁打擊,該地民眾要麼被屠殺,要麼遷移到了別處生活,少量躲進草原深處生活,許多曾經人煙稠密的城鎮、村莊都廢棄了,田地撂荒,成為了無法無天的“無人區”,而周圍各國也有意將此地作為自己與敵人的緩衝區,因此留下了大片的權力真空地帶,這給了各民族的邊緣人和逃亡者們鑽空子的好機會。

由於當時東歐各國貴族將農產品輸出作為自己獲得財富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最大限度地榨取治下民眾的財富,為了自己的利益殘酷剝削民眾,強制推行農奴制,這是一種逆時代的強化。

在西歐逐漸消亡的農奴制,竟然在中歐和東歐地區開始普遍再流行了起來,貴族們不斷加強自己對民眾的控制,強化依附關係,增加勞役賦稅,意圖將自由民和城市貧民變成自己莊園裡的農奴,變成為自己牟利的工具,這讓許多農奴、貧民和自由人都不堪忍受,他們要麼選擇反抗,要麼選擇逃亡。

而此時壓在東歐各國頭頂的金帳汗國汗庭統治日漸衰微,各地割據勢力搶奪汗位、互相攻伐,帝國秩序逐漸崩潰,這給了周圍各國民眾逃到南俄草原深處生活的機會。

同時,當烏克蘭平原(突厥語“邊區”的意思)“空閒”下來時,它不光吸引著逃亡者,來自波蘭和立陶宛貴族也被其吸引,他們成群結隊的來到此處利用權勢瘋狂跑馬圈地,在富庶的土地上建立更多莊園,推行發展著農奴制,繼續壓榨當地民眾,這些主要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和僧侶們與當地的東正教貴族們一起對信仰東正教的普通民眾進行著封建和宗教壓迫,這些因素迫使更多的農奴逃亡,跑到那些貴族們還不敢涉足的南俄草原南部。

不同於貴族統治者對南俄草原深處的“閒置(害怕韃靼人)”,那些不堪金帳汗國和波蘭、羅斯諸公國殘暴統治與野蠻剝削的可憐民眾們和被官兵四處追殺的土匪強盜們並不會對逃亡地太挑剔,對他們來說,只要能逃離貴族們遠遠地就足夠了,即使要逃到人煙稀少的荒郊野外生活也是如此,只要別讓自己被地主再抓回去就行,即使此後要流落他鄉直面其他敵人。

就這樣,來自東歐各地區各民族的逃亡者、邊緣人或獨自一人或攜家帶口的來到了東歐大草原上的蠻荒區域,他們結成團伙聚集在頓河流域、第聶伯河下游、伏爾加河流域和裡海沿岸等地生活,因為那裡人煙稀少,草原遼闊,且土地肥沃,飛禽走獸隨處可見,各種魚類俯拾即是,貴族統治還鞭長莫及。

為了更好地生活,逃亡者們以武力為手段互相合作、抱團取暖,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避難藏身之所。

小貼士:頓河是俄羅斯歐洲部分的第三大河,源起中俄羅斯丘陵(Среднерусская воээышенность)東麓,曲折東南流,後折向西南,經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注入亞速海的塔甘羅格灣,長1870公里,流域面積42。2萬平方公里。第聶伯河是歐洲第四大河,源出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麓,向南流經白俄羅斯、烏克蘭,注入黑海。

不過當逃亡者們逃離了貴族莊園,也意味著他們脫離了貴族們的武力保護,而當時東歐地區的人們卻恰恰希望獲得武力保衛,因為原金帳汗國的屬地克里米亞汗國崛起了,該國的韃靼人將白奴貿易作為立國之本。

韃靼人幾乎每年都會前往烏克蘭、俄國和波蘭等地劫掠,以戰爭的形式,攻掠烏克蘭、俄羅斯、羅馬尼亞等國,燒燬其城鎮,搶奪財富,擄掠當地民眾為奴,進行奴隸販賣。因為穆斯林統治者們很喜歡那些金髮白膚、豐胸翹臀的白奴緣故,因此中亞和奧斯曼帝國境內充斥著大量來自東歐各國的白種奴隸。

這些白奴就是他們從克里米亞汗國處購買的,據統計,在克里米亞汗國的三百多年曆史中,他們劫掠販賣了250萬~300萬的白奴,因此當時的東歐人必須要有武裝力量的保護才行。

普通的農奴和自由人有貴族的領導和保護,但逃亡者們卻沒有,他們必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行。

而因為東歐大草原上缺少山脈的阻擋,為了應對外來敵人,逃亡者們就聚集在河流拐彎或湍急處生活。因為那些河流眾多、水道縱橫密佈、易守難攻、湖泊沼澤星羅棋佈的地方,能給逃亡者們提供很多優良的藏身之處和穩定的食物來源(漁獲),著名的哥薩克“塞契(要塞)”——扎波羅熱就建立在第聶伯河下游的一座小島上,扎波羅熱的意思就是其實就是“瀑布上的土地”。

就這樣,一群群逃跑的農民、農奴、無業者、逃兵和手工業者們聚焦起來,逐河而居,形成一個又一個小小的自治村莊,成為了哥薩克。

為了保護自己,哥薩克們建立了諸多“塞契”和自治村社,當敵人來進攻討伐時,不管是貴族老爺還是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來襲,崇尚自由的哥薩克們都會拿起武器武裝起來與之血戰,拼死守護自己的自由,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原本只是農奴、牧民和手工業者的逃亡者逐漸變成了戰士。

戰鬥是哥薩克們的家常便飯,哥薩克們也越來越善戰,變成了軍事武裝團體。當他們掌握了不小的戰鬥力後,哥薩克就從原本的被動防守變成了主動出擊,又因此變成了嘯聚山林的“梁山好漢”,更別說許多哥薩克人在沒成為哥薩克之前,乾的就是土匪強盜的行當,當他們形成團隊,有了更強的力量後,更喜歡襲擊周邊各國的村莊、城鎮掠取財富了,這樣的哥薩克和土匪強盜的差別並不是太多。

當站穩腳跟之後,哥薩克們在草原土地肥沃之處從事農業生產,以自治的村社組織來耕種“什一稅田地”,即田地所產出的十分之一用於軍事哥薩克的糧餉,並且還組成自備武裝戰士,經常到自己地盤以外的地方搶劫,或是乘坐船隻沿著河流到很遠處劫掠,連奧斯曼帝國都在他們的攻擊範圍之內。

早期的哥薩克縱情恣意、無法無天,尊奉叢林法則和原始的軍事民主制,連首領都是選舉產生,並且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議事,擁有當時東歐各國普通民眾絕不會有的自由和權力。

哥薩克人的自由生活對東歐地區的大批城市貧民和農奴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農奴制度越來越嚴苛的時候。

平常農奴們都被貴族老爺們嚴格看管,不許他們離開自己的莊園,農奴們只能趁著夜色偷偷逃跑,不怎麼方便加入哥薩克,但是當韃靼人襲擊時,貴族們老爺要麼縮在堡壘裡不敢出來,要麼逃的遠遠的時候,家園被毀的農奴就會舉家尋求加入哥薩克。

而因為哥薩克本身就成分複雜,群體成員都來自各個國家和民族,以及各個階層(包括破產貴族),因此除了不要猶太人以外(哥薩克對猶太人有歧視和仇視),哥薩克群體對志願加入自己的人不設門檻,真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根本不在乎你的長相、國家、民族、血統和信仰,只要你願意遵守哥薩克人的傳統就行。

經過多年的發展,哥薩克們逐漸形成了兩支主要的群體,即頓河哥薩克和第聶伯河流域的扎波羅熱哥薩克。

扎波羅熱哥薩克與頓河哥薩克相比,更像一個純粹的軍事組織,他們基本上就像職業士兵一樣訓練和作戰,脫產程度也高,平時若不出去活動,就呆在軍事據點裡,只有長期服役後,他們才會得到一塊土地,結婚成家,其妻子很多還是搶來的異教徒。

烏克蘭地區的哥薩克引起了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階層的注意,為了分化與拉攏,也為了增強自己的力量,波蘭立陶宛王國以“註冊哥薩克”的形式,將烏克蘭地區的許多哥薩克納入管轄範圍,給其官職和餉錢籠略,以對抗俄國、克里米亞汗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侵擾,其麾下的註冊哥薩克數量一度達到6000多人的規模。

但是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立陶宛王國貴族們對主要信仰東正教的烏克蘭人和哥薩克存在著宗教壓迫,另外還不斷謀奪他們的土地,這為哥薩克與烏克蘭人的暴動和起義埋下了伏筆,直接導致了日後那場葬送波蘭國運的哥薩克大起義——赫梅利尼茨基大起義(1648年~1657年)的產生,之後,哥薩克們在赫梅利尼茨基的帶領下,短暫建立了哥薩克人自己的國家——哥薩克酋長國,這便是哥薩克人的早期歷史。

【漲知識】哥薩克人的起源,以及他們的早期歷史,你知道是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