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呂蒙在孫權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是因為關羽顯聖嗎!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對於呂蒙之死應該非常清楚:

關羽死後,荊襄之地盡屬東吳,孫權就開了一個慶功宴,首功呂蒙被安排在上位。孫權自然發表了一通感言,認為呂蒙的功勞,已超過周公瑾和魯子敬,“立取荊州,勝子敬、周郎多矣!”說完就向呂蒙敬酒慶賀,呂蒙卻“擲杯於地”,一把揪過孫權。

隨後的情節跟民間所說“附身”相似:

呂蒙大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並推倒孫權,坐上了孫權的位子大喊,我受你們詭計迫害,生不能吃你們的肉,死後也要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孫權等人全部嚇倒,呂蒙也倒在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演義就是演繹,顯然是小說家言。那麼,被認為是正史的《三國志》是怎麼記載呂蒙之死的?

說是關羽死後,呂蒙發病,孫權把呂蒙接到自己的內殿治療。“所以治護者萬方”,用了上萬種藥方,還懸賞求醫,“賜千金”。孫權想經常探望呂蒙,又怕打擾到他,“常穿壁瞻之”,經常在牆壁鑿個洞探望。

孫權見呂蒙能稍微吃點東西,就喜笑顏開,否則就連聲嘆息,夜不能寐。後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就守在病榻前,讓道士祈求延壽。最終,呂蒙42歲時死在孫權的內殿裡。

說實話,呂蒙在正史上的死法,不如《三國演義》“精彩”,給人的印象不深。但也許這就是歷史事實。顯然,關公顯聖致使呂蒙七竅流血而死,反映了後人對呂蒙導致關公之死的怨恨之情,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民間樸素感情的真實流露。

那麼,既然呂蒙不是因為關公顯聖、“附身”而死,他的死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如果“七竅流血說”成立:說明呂蒙頭部有嚴重的骨折傷,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常年征戰,加之當時的醫療條件所限,頭部的隱傷來不及治療,最終發作導致七竅流血。不過,常讀古典小說的人會發現,歷史上很多人物是因為中病而七竅流血而死的。

比如在《水滸傳》裡,潘金蓮給武大郎灌下毒藥, “武大咬牙切齒,七竅流血”而死。所以,呂蒙也可能是被毒死。誰下的毒?有歷史愛好者猜測,只有一種可能:孫權。原因是什麼?呂蒙導致關公身死,孫權擔心劉備發兵算賬,於是毒殺呂蒙。

2、如果“七竅流血說”不成立: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呂蒙應是積勞成疾。呂蒙的出身貧窮,十五六歲就跟隨姐夫鄧當追隨孫策,多次征伐山越,後來又成為孫權手下的當紅將軍。草根出身的人想出人頭地,唯一的辦法就是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

在這一點上,當初的吳下阿蒙“士別三日”,能讓人“刮目相看”,其付出可想而知。對此孫權在呂蒙死後有一個評價:呂蒙年輕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我只是覺得他不怕勞苦,行軍打仗果敢又有膽量罷了”。

看來,呂蒙的不怕吃苦是名氣很響的,連孫權也是知道的。孫權接著又說:”等他成了帥才後,學識大漲,思路開闊,屢有奇謀異略,軍事才能僅次於周公瑾,當然他的才氣和儒雅趕不上週公瑾。在施計打敗關羽上,才能又勝過魯子敬。

作為一名十五六歲就提搶上戰場,衝鋒陷陣,成為帥才,又透過自學,獲得不凡的學識。呂蒙的付出和身心所受的壓力、煎熬是巨大的,而與關羽這名超重量級選手的過招,更是消耗了他平生的精血,最終身體透支而死。

真實歷史有時候很枯燥,遠遠不如小說家言有趣。所以,呂蒙之死透過《三國演義》被人們記住了。

但是,小說永遠不能替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