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這屆年輕人,正在偷偷買臨期零食

超低折扣的臨期食品成功吸引了年輕人。/圖蟲創意

2。8元一瓶的巴黎水,6塊錢一罐的星巴克……在剛剛過去的618,這些是轉轉上最暢銷的零食。

其它電商平臺動輒要十幾二十元一瓶的飲料,由於被打上了“臨期零食”的標籤而變得格外便宜。在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聚集了7萬多名“臨食工”,他們的口號正是“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在豆瓣,搜尋臨期食品,你會開啟一個熱鬧的新世界。

去年,做二手交易的轉轉趁熱上線了臨期零食業務。根據他們釋出的資料,在平臺上購買臨期零食的,六成以上都是以95後、00後為主的年輕人,所在區域的分佈也相當“極端”,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或三線城市。

95後和00後是購買臨期食品的主力。

毫無疑問,“臨期零食”正在年輕人中悄悄走紅。這些看起來花錢大手大腳的年輕人們,正在用“摳門”追捧出一個數百億規模的市場。

當你以為“搶打折雞蛋”、“買晚市的蔬菜”是專屬於老年人的幸福時刻時,實不相瞞,這屆年輕人精打細算起來,比所有人都要誇張。

臨期零食,如何俘獲年輕人

微博上曾發起過一個關於臨期食品的話題討論,閱讀量達612。4萬。

對臨時零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入坑”片段。

剛下班的慶慶曾在街邊一家食品商店看到店員促銷,商品的價格讓他感到震驚:原價200多元一瓶的進口橄欖油,當時只標價40元。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遠低於原價的大牌食品讓他心動。店家說,這些都是臨期促銷的食品,慶慶在攤位前猶豫了一會兒,最終沒有買。

回家之後,慶慶在網上查了臨期零食的相關資訊,才知道線上和線下都有很多類似的臨期零食專賣店。這些食品大多還處在保質期剩下20%-50%期間,就會進入打折促銷期,“日期越近越便宜”,有些原價高昂的進口零食因為運輸時間長、保質期短,更是會有巨大價差。以進口的德運牛奶為例,保質期還剩3-6個月的1L裝脫脂牛奶通常只要6、7元,相當於傳統商超的五折。

臨期零食的價格讓人很難不心動。

便宜,是擊中很多人開始關注臨期零食的那個“決定性瞬間”。

生活在北京的傑哥,則是在網上衝浪時,第一次得知臨期食品的概念,去年12月,處於待業階段的他為了省錢,準備在轉轉上購買二手電子產品,偶然刷到App推送的活動資訊:“100塊錢,能做什麼?”點進去,傑哥發現那裡零食的價格都便宜到不可思議。在這家平臺所做的宣傳活動裡,100元能買到六瓶巴黎水、六瓶星巴克咖啡、1L裝的進口果汁,結尾還有句令人心動的文案:

“這樣的物價是否讓你回到了90年代?”

對當時有較大經濟壓力的傑哥來說,臨期零食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傑哥從此“入坑”,閒暇時就會刷刷手機上的零食介面,下單一些自己平常愛吃的零食。動輒不到2元一瓶的可樂、1元一袋的薯片,成為傑哥待業在家時隱秘又觸手可得的快樂。

消費降級?不,只是快樂加倍

雖然便宜是重要的理由,但很多人認為,購買臨期零食的樂趣更多來自於一種隱秘的快感,那種“突然發現一個又好又便宜,覺得自己撿到寶”的感覺。

在轉轉發布的資料裡,購買過臨期零食的使用者,超過50%會在60天內再次復購。

買到好吃的臨期食品是當代年輕人隱秘的快樂來源。

慶慶覺得,買臨期零食能讓他覺得很放鬆。與其說是為了省錢,不如說能低成本嘗試更多新商品。除了買愛吃的堅果、鴨貨,慶慶還會經常下單沒吃過的進口零食。但慶慶堅持,有些品類她絕不會買臨期的,比如麵包,因為她覺得會影響口感。

對傑哥來說,不像別的消費,買臨期零食不用有計劃性。他通常會在閒暇時間拿起手機隨便逛逛,看到感興趣的就會下單。對他而言,逛臨期零食的過程就是減壓的過程,省錢解饞,雙重快樂。

根據轉轉的銷售資料顯示,3元一瓶的依雲礦泉水、1。8元一瓶的胃動力乳酸菌以及1。2元一盒的雀巢金牌咖啡,都是平臺上賣的最好的產品。

因此對年輕人來說,買臨期零食似乎也並不意味著“消費降級”。價格低並不是他們的唯一追求,這些精打細算的年輕人更看重商品的品質,也更享受購買行為本身的快樂。

雖然快樂是真實的,但實際生活裡,一些買臨期食品的年輕人有時面臨著一種“快樂無法分享”的囧境。

阿穎是去年九月開始接觸臨期零食的。剛“入坑”的興奮讓她迫不及待地向身邊好姐妹分享,有朋友因此入了坑,用原價三分之一的價格囤到了一箱臨期豆奶。也有朋友向她潑過冷水:“喝快過期的東西對身體不好”,阿穎頓時覺得,開心的感覺少了一半。

但在“我愛臨期零食”小組裡,“臨時工”們熱鬧地分享著自己新發現的店鋪、新“剁手”的划算訂單、甚至手把手地教新人入門。小組裡還有個精華帖——《在吃臨期的你,在哪裡,正在做什麼,有什麼用的生活故事呢?》,不斷有人在這個帖子下方回覆自己的故事。這些有著共同消費觀的年輕人,在這種分享裡,共振成了一個有著相同快樂的連線體。

傑哥似乎沒有這種糾結,他覺得男生們的世界比較簡單,對食物的標準也沒那麼苛刻。常買賣二手商品的他,對臨期零食有著相似的理解:“很簡單的,食物沒過期就是能吃的啊,又能省錢,還避免浪費。把每個商品都給到有需要的人,有什麼不好呢?”

買得快樂,也要買得安全

臨期零食到底安全嗎?是初接觸臨期零食的人最普遍的疑問。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表示,食品保質期快到來的那一段時間,並不意味著食物不能食用或安全性下降。因此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願意購買,在食用時並不需要有心理障礙。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臨期零食都是實體零售商賣不完,退回給供應商的尾貨,或是大的電商平臺囤積的餘貨。這些商品被代理商或工作室回收,出售給下一級商家,而這些商家再將這些商品銷售,就形成了所謂的臨期零食市場,嚴格意義上來說,臨期零食也算作是一種閒置資源的流轉。

同時,進口食品要透過國外品牌商和海關運送至國內,再由區域經銷商層層經手,最終到達零售終端,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這也導致了進口食品更容易轉變為臨期零食。

慶慶覺得,接受並愛上臨期零食,確實需要建立在科學認知的基礎上,“當你真的認可買的東西是沒問題的,你才能享受發現寶藏般的快樂吧。”慶慶說。

在我國家,有關部門對於臨期零食的銷售也有著明確的規定,商品一旦臨期,商家是必須要告知消費者的。2012年,國家工商局明文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

售賣臨期零食都需要標註剩餘保質期。

而對於不同的商品,臨期的標準也不同,北京工商局曾明確臨近保質期限的具體標準,分為6種情況,比如保質期為一年以上的,臨期為保質期前45天,保質期少於15天的,臨期為前1至4天。大型超市、便利店,對於臨期的界限會更加嚴格。大部分超市會在保質期剩餘40%的時候,將食品退會供應商,正是這種漫長的食品流透過程,導致了許多臨期零食的出現。

年輕人對臨期零食接受意願變高,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件各方都能受益的事情:商家減少庫存,避免食物浪費,有需要的人也能夠花更少的錢買到需要的東西。

在二手平臺轉轉上搜“臨期”,能發現一個巨大的閒置流轉市場。

儘管如此,當下國內的臨期食品市場還是有著一些顯而易見的弊端。以慶慶自己的觀察,對於一些商品來說,變成臨期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各大臨期食品專賣店裡,搶手貨依然是那些比較“大牌”的食品,如某品牌的乾果、蘇打水、燕麥片……並不是每次都能買到。而庫存很大的,往往是原本就銷量較差的食品,如某款山藥脆片,在各大臨期食品店內都有極高的出鏡率。

而慶慶也隱約覺得,一些不知名的小型零食廠家,也正在藉機混入到臨期食品店裡,以低質量的產品冒充臨期。因為價格便宜,很多購買者也不會過多懷疑。

進口巧克力在臨期食品裡非常搶手。/圖蟲創意

而小的臨期食品店鋪缺乏資質,也不免踩雷的時刻,小張有時候會遇買來的零食包裝破損,偶爾也有口味不好的時候。而因為臨期食品的特殊性,大部分的店家都“不接受七天無理由退換貨”。

在豆瓣小組“我愛臨期食品”當中,有人專門開貼子和大家分享如何“排雷”和“避坑”。比如說建議買還有3個月或者3個月以上過期的食品,這樣能夠儘量的保證食品的口味。

除此之外,慶慶還有一個“避坑秘籍”,那就是不要輕易的嘗試自己不熟知的品牌,因為極大程度上會買到口味不好的零食。

而一些平臺方,正在嘗試給消費者提供更多保障。以轉轉為例,目前已上線了“七天無理由退貨”, 售出的所有商品在時效內均可以申請售後保障。

如今,各路資本都在鼓吹消費升級,但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迴歸理性,反其道而行。這群“臨食工”各取所需,既能降低生活成本,又可以減少食品浪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