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曹操犯得這幾個錯,讓他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

儘管自漢末到西晉的這段歷史中,華夏大地經歷了長達百年的分裂局面。但實事求是的說,作為三國中最為強大的一員,曹魏勢力,或者乾脆說曹操本人,曾經有過數次能夠統一中國的機會。畢竟曹操集團的基本力量擺在這裡,這種硬實力上的碾壓,以及對蜀漢以及孫吳擁有的客觀優勢,並不是靠輿論戰和大義名分就能夠彌補的。

但令絕大部分人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基礎好能決定的只有你的下限不至於太低,真正決定你上限的還是個人實操水平的好壞。

具體到曹操的統一大業上也是如此,曹操的能力當然不低,但是他彷彿是被命運之神詛咒了一般,總是會在關鍵的時刻犯下令人追悔莫及的錯誤。而這幾次錯誤也讓他最終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只能成為一個割據領袖被後世所記住。

01

第一次就是人盡皆知的赤壁之戰

可以說是赤壁之戰是曹操最有可能,同時也是統一天下把握最大的一次決策。而且關鍵在於無論怎麼看曹操都有全面的優勢,根本不可能失敗:

1、從大勢上說,曹操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打贏了官渡之戰,消滅了比自己強大很多的敵人袁紹,統一了北方。而漢末的北方是全國糧食、物資、人口和知識分子聚集的核心區域,面對荊州的劉表以及揚州的孫權,曹操擁有遠在他們之上的實力。

2、從地位上說,曹操在赤壁之戰的前一年剛剛恢復了丞相制度,並且自任漢相,擁有漢獻帝在手的曹操集團代表了中央,而劉表、孫權等人只是地方。曹操天然具備了大義名分,地方的割據勢力在面對曹操時很難理直氣壯地反抗,否則就有了蔑視天子、對抗朝廷的嫌疑。

3、從戰況上說,曹操要對付的敵人是孫權和劉表,但截止到赤壁之戰前,劉表已然病死,接替劉表的劉琮不戰而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到了目標之一的荊州,接下來他所面對的只有年紀輕輕且無實戰經驗的孫權。

相比身經百戰,軍事經驗豐富的曹操,孫權能打嗎?或者直接要問,他敢於跟曹操對抗嗎?畢竟曹操早已經威名遐邇,連孫權遲遲沒有解決的老對手劉表都病死了,孫權真的有這個氣魄保衛自己的領土嗎?

事實讓所有人大跌眼鏡,曹操最終成了失敗者。他犯了一個很多勝利者都會犯的錯誤,那就是盲目樂觀甚至狂妄,高估了自己的威懾力,低估了孫權的抵抗之心。

最關鍵的在於他從一開始就沒有確定自己的戰略目標,說他想滅掉孫權,但是他在接受了荊州後並沒有一鼓作氣地直搗江東,而是給了孫權將近一年的喘息時間整頓內政,確定對曹方針;

說他不想滅掉孫權,可他又想辦法威脅和激怒孫權,威逼孫權投降,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孫吳大敵”的形象。這種首鼠兩端且模糊不清的戰略表現,最終讓曹操在赤壁之戰爆發前失去了所有優勢,以

不足攻

有餘,失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02

第二次是曹操征討漢中的張魯

這仗被很多人忽視了,因為張魯本來就是三國的醬油人物,既沒有人氣也沒有太出彩的戰績。但實際上這是曹操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能夠統一天下的機會,因為漢中緊靠著益州,而曹操打下漢中的時候,益州剛剛被劉備佔領,人心不穩,各地暴動不斷。

如果曹操趁此機會南下,必然會對劉備造成致命的打擊,統一天下也近在眼前。實際上此時已經效力曹操的司馬懿和另一個重要謀士劉曄都曾經對曹操提出馬上進攻益州的建議,但曹操依然沒有接受。

如果說赤壁之戰曹操敗在驕傲自滿和輕敵大意上,那麼這次機會曹操就因為太過於謹慎而錯過了,不得不說此時的曹操吸取了赤壁之戰的教訓,認為兵力不可妄動,也不可對戰爭形勢過於樂觀。

但另一方面曹操忘記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孫權對江東的掌控力遠在剛剛奪取益州的劉備之上,對孫權不能用的招數,對劉備卻可以大膽一些、更加出其不意一些。

可惜的是曹操此時被戰爭失敗的陰影影響太大,而且已近晚年,很多事情缺乏了年輕時代的衝勁,最終遺憾地又一次錯過了這個統一天下的機會。

因此,經過上面這兩次良機,曹操無法成為一個統一天下的開國之君,不能不說是歷史的巧合,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