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背後,若不是此人相助,也未必如此

春秋時期,吳國稱霸一方,往南打退了敵人越國,還把越王勾踐收作看守墳墓的奴隸,往西打敗了楚國,算的上昌盛一時了,伍子胥是夫差的謀臣,在他看來,勾踐是一個城府極高的人,雖然表面上全心全意對待吳王,忍辱負重的做一些低劣的工作。

甚至於品嚐糞便為吳王尋找治病良方,但終究會反叛滅掉吳國,伍子胥曾多次奉勸夫差剷除此人,然而夫差早已被被矇蔽了雙眼,絲毫不認為勾踐會對自己構成威脅。

幾年後,便讓勾踐回到了越國,從此蛟龍入海,為他以後亡國埋下了伏筆,大家都知道”臥薪嚐膽“的故事,能屈能伸的勾踐最終擊敗了吳國,除了他的性格外,還有一重要因素。

滅到吳國另外一重要因素就是范蠡的幫助,勾踐回到越國後,越國國力虛弱,想要重振旗鼓必須發展農業和軍事力量,還不能被吳國所察覺,為了達到目的,范蠡用大批的蟻鼻錢與別國交易,極大的提升了越國的國力。

足見他經商能力之強,范蠡對吳國的交易模式則不同,透過不斷買入其糧食使其國庫糧食虧空,儲備減少,到了旱災的時候,范蠡主張向吳國提供大量糧食,使吳國對越國越來越依賴。

同時還讓夫差對勾踐放下戒備,自然災害並不是造成糧食短缺的唯一原因,吳王野心很大,想做中原霸主,戰爭帶來的糧食消耗,也很大程度的造成了糧食短缺的原因,在旱災之前,吳王領兵攻打魯、齊兩國,想要一統中原。

內政混亂,外戰不斷,百姓民怨沸騰,伍子胥也因奸佞之臣的打擊而被殺,吳國自此走向了失敗的道路,越王持續為其提供了九個月的糧食,然而吳王絲毫不顧糧食短缺依舊與楚國交戰。

就在此時,越王帶兵討伐,吳國無力抵抗,最終淪陷,吳王心中憤恨,悔不當初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殺掉勾踐,以至於自己落得如此境地,然後拔劍自刎,勾踐的臥薪嚐膽,加上范蠡的輔佐,才達到”三千越甲可吞“的歷史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