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西方封建社會不過千餘年,可中國封建社會為何能存在兩千年之久?

封建社會是指實行封建制度的社會狀態,西方學者指的“封建社會”是共主或者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土地,這實際上是一種國家制度,而不是社會,這與我國西周時期實行的分封制很相似。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對於“封建社會”的描述則是指地主或領主佔有土地並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按照這種觀點,中國自戰國時期開始到清朝鴉片戰爭為止都是封建社會,這也符合我們的認知。而西周時期雖然實行的是分封制度,但社會形態依舊是“奴隸社會”,並不在中國封建歷史的範疇中。

每個社會都有它的統治階級,就像奴隸主是奴隸社會的統治階級,資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無產階級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相對應的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就是地主階級,被統治的是農民階級。封建社會以自然經濟為主,即以土地為基礎,農業、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自給自足的經濟。所以我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往往重農抑商,商人的地位在農民之下。我國的封建社會是從戰國時期開始,即公元前475年,到鴉片戰爭為止,即1840年,一共歷經2315年。而西方的封建社會相當於中世紀,以西羅馬帝國滅亡為起點,即476年,文藝復興時期為終點,即十五世紀,總共一千餘年,遠遠不及中國的封建社會長度。那麼為何我國的封建社會能存在那麼久呢?

首要原因就是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時間過早,使得大一統理念深入人心。自秦朝統一天下以來,中國就長時間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也成為中國古代王朝長時期實行的制度。逢盛世,人們會團結一致,逢亂世則有諸多梟雄為統一天下作鬥爭。而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往往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三者是高度集中統一的,非常的穩定,即使王朝交替時期,新王朝的建立者還是會沿襲前朝制度,如果光靠中國內部的演變,想要結束這種穩定的社會制度是非常難的。直到近代西方思想傳入中國,少數愛國人士才知道中國落後的是政治制度。

當然最重要的是封建社會長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和百姓安定。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皇權並不是一開始就十分強大集中,而是慢慢加強的。像宋朝以前朝中丞相、大臣可與皇帝“坐而論道”,宋朝就變成了皇帝坐著而大臣站著,到了明清時期大臣奏事就必須跪著了,這就是皇權集中的一個體現。而強有力的集權統治可以穩定國家政局,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即使有農民改朝換代的例子,但其依靠的勢力依舊是地主勢力。大一統王朝中出身最低的是哪個皇帝莫過於劉邦、劉秀和朱元璋了,劉邦依靠的蕭何、張良都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劉秀起家依靠的更是世族大族的力量;朱元璋佔據金陵後一直拉攏江南文人,因此也得到了江南地主的支援。可見地主階級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牢牢佔據了主導地位,無法輕易撼動。加強皇權雖然會導致官場滋生腐敗,但有利於封建王朝的小農經濟發展,可以給百姓一個安穩的社會。

任何制度都有其優越性,封建制度能夠代替奴隸制度就是因為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遠遠超過奴隸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中國長期存在的封建社會在大多數時期還是有利於國家發展的。